项羽项梁项伯 项羽的叔父项梁 为何没能实现统一天下

2018-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中国的历史上,帝位的传承往往被赋予神圣色彩,与西方的"君权神授"如出一辙:皇帝被称为"天子"--上天之子.这对于管理天下,具有很好的思想控制作用.直到陈胜喊出颠覆历史的最强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时人们才发现:普通人也可以成功.在陈胜的号召下,各地纷纷起义.其中最为强劲的一支部队便由项羽叔父:项梁率领.项羽项梁项伯 项羽的叔父项梁 为何没能实现统一天下项梁:楚国大将项燕的二子.楚国被秦灭后,项梁便带着侄子各地逃亡.在逃亡过程中,不忘复国壮志,与乱世中,乘势而起.我

在中国的历史上,帝位的传承往往被赋予神圣色彩,与西方的“君权神授”如出一辙:皇帝被称为“天子”——上天之子。这对于管理天下,具有很好的思想控制作用。

直到陈胜喊出颠覆历史的最强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时人们才发现:普通人也可以成功。在陈胜的号召下,各地纷纷起义。其中最为强劲的一支部队便由项羽叔父:项梁率领。

项羽项梁项伯 项羽的叔父项梁 为何没能实现统一天下

项梁:楚国大将项燕的二子。楚国被秦灭后,项梁便带着侄子各地逃亡。在逃亡过程中,不忘复国壮志,与乱世中,乘势而起。我们知道:秦二世时期,统治十分混乱,战斗军队可谓不堪一击。而享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项梁为什么没能统帅三军推翻秦朝,一统天下?为何在定陶之战前夕,宋义就说项梁必败?

项羽项梁项伯 项羽的叔父项梁 为何没能实现统一天下

仔细研读《史记·项羽本纪》便可看出一些端倪。总的来讲,项梁的命运正如宋义所讲:“臣论武信君军必败”一样。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功利心强。项梁在得到陈婴等人的多方军马后,手握六七万雄兵,轻视形同虚设楚怀王——熊心,自封为武信君,过早的将自己放在核心位置,吸引太多人的关注。在春秋战国时期,“君”一般为皇帝兄弟的封号,这便在自我势力成长期间,项梁表现出强大的功利心。试想,假如项梁能够在此时,安安分分的统帅军队,不去争夺这些虚名,务实的完成攻伐大业后,按照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样,是不是会更保险些呢?

项羽项梁项伯 项羽的叔父项梁 为何没能实现统一天下

二、喜好杀戮。可能这是项家的通病,项梁也不例外:喜好杀戮。在带着子侄逃亡期间,便犯下两桩命案。《史记》中无过多细节描述,想来也是一些乡里与恶霸争斗的过程。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怎么可以接二连三的因为小事,与人争斗,且处处伤人性命?残暴的性情,必然会使他丧失民心。

一位真正的君王不仅仅是要在武力上征服其他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在心里能够敬仰、信服。项梁处处以杀戮为手段来解决问题,这不是一位仁德君王应有的表率模样。

三、胸无智谋。项梁是一位胸无计谋的武将,何以见得?在项梁起义谋事的初期,项梁以杀掉会稽太守,武装夺取郡县政权,号令手下起义。当然不排除这样的情况:混乱的局势里,要想成就大业,就得当机立断。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想想:杀死县令夺取兵权,这样就难以堵住悠悠之口,给正义之师的军旗上填上一笔浓浓的墨迹。

四、骄傲过度。项梁从东阿西北起兵,一直打到定陶,秦军节节败退,楚军仗仗胜利,特别是项羽斩杀李由后,楚军在天下名声大噪。此时的项梁再也听不进任何人的谏言,将宋义的劝告放置一边,觉得他在扰乱军心,外派他地。俗话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过度的骄傲就像一块黑布,蒙上了被胜利冲昏头脑项梁的眼睛,再加上上秦国派出名将章邯,倾其全国之力,认真对抗义师。此消彼长,相比之下,项梁兵败已成定局。

项梁在推翻暴秦统治时,作出巨大贡献,特别是率领楚军,多次与秦朝军队交锋,并获得胜利,鼓舞了天下义士。但也可以从以上四点发现:项梁注定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