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游击队王尚荣 原创 | 大青山上“高富帅”:举校投笔从戎的成成中学抗日游击队!

2017-1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按:本文由纪海平先生撰写并向本公号提供,特此致谢!我们推送时,配发了图片.部分图片作者无考.部分图片署名"红军后代",在此特向原作者和上传者致谢!并冀此,向为民族独立而浴血疆场的老一辈们致敬!田恩民贺寿祺1949年,贺寿祺和胡秀清在绥远集宁市结婚山西太原成成中学是由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的晋籍同学于1924年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建校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校名取自<中庸·自成章>中"明理明德.成己成人"之意.建校初期,它就以"自力勤俭,学业精良,注重

按:本文由纪海平先生撰写并向本公号提供,特此致谢!我们推送时,配发了图片。部分图片作者无考、部分图片署名“红军后代”,在此特向原作者和上传者致谢!并冀此,向为民族独立而浴血疆场的老一辈们致敬!

田恩民

贺寿祺

1949年,贺寿祺和胡秀清在绥远集宁市结婚

山西太原成成中学是由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的晋籍同学于1924年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建校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校名取自《中庸·自成章》中“明理明德、成己成人”之意。建校初期,它就以“自力勤俭,学业精良,注重觉悟,想民为国”的教学理念而蜚声三晋。

做为一所近代的私立学校,成成中学的学习费用在当时还是比较高的,据史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成成中学学生一年的学杂费是30块大洋,而当时一个普通职员一年的薪金也仅仅8—10块大洋,可想确实是一所贵族学校,上的起学的大部分都是家境殷实的官宦、富商子弟,也就是“代”、“富二代”,用现在的观点看,这些学生确实是一群“高富帅”。

20世纪30年代初,一批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来校任教,学校的领导权逐步掌握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并积极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即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同时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中共山西工委三大机关进驻成成中学。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贺龙、徐向前、杨尚昆、彭真、林枫等同志都在成中校园留下过工作、生活的足迹,有力地推动了成中师生的抗日救国活动。当时的成成中学,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前线的指挥部。

此时,平津沦陷、华北危急,“偌大的华北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在民族危亡之际,成成中学的师生们没有流亡,没有屈服,而是选择勇敢地拿起刀枪,投入到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洪流之中。全校近400名教师、学生在刘镛如校长(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第一书记)的率领下,毅然举校投笔从戎,义无反顾的奔赴抗日战场。

太原成成中学抗日初期部分师生合影,1985年4月11日于北京。前排左起:梁松龄、阎百真、龚子荣、郭明秋(女)、焦国鼐、郝德青、武新宇、杜心源、李一清、刘岱峰、张艾丁、李棣华、武汝扬、安汝涛; 二排左起:乔毅(女)、梁劲秀、张昕、张纪淦、李之升、魏明、朱祥逢、雷声、智秉铮、郑洪太、周铭、孙丕荣、田野、杜甫、张汉湘;三排左起:卫零(女)、李德华、杨杰、鲁晋、皇甫束玉、刘增玉、黄树棠、苗禾丰、罗勉斋、姚健、江涛(女)、李光清(女)、张守敬、陈晓。

同年10月10日,经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批准,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在山西省清徐县成立,参加义勇队的学生年龄最大的只有十八、九岁,最小的才十三、四岁,其中还有不少兄弟兵。中共党组织派遣了一批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干部来队中担任军事教官,指导师生们进行军事训练,11月5日该部改编为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

1937年12月,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改编为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抗日游击第4支队,刘镛如校长任支队长,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配合老大哥部队八路军120师作战。

在以老红军为主体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带领下,年轻的4支队成长进步得很快。“高富帅”们在学习军事技术和战斗过程中表现出了掌握和领悟技战术快、机智勇敢灵活的特点。先后配合老八路主力部队参加了收复晋西北七城等战役战斗,经受了实战的锻炼考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全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

1938年5月,党中央做出了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并组建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以120师358旅政治委员李井泉为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第358旅参谋长姚喆为支队参谋长、358旅714团政治委员彭德大任支队政治部主任。

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命令4支队全体成员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一同北上挺进绥远敌占区,参加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军事上受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的统一指挥。

4支队的“高富帅”们与大青山支队的全体指战员历经艰难险阻,边行军边战斗,历时数月,跋山涉水千余里,突破了日寇的重重堵截,终于将抗日的旗帜插到了大青山上。

在大青山上,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高富帅”们广泛宣传抗日救国方针和民族政策,深入发动蒙汉各族群众,组织了县、区、乡动委会;各级动委会吸收蒙汉各族开明绅士、农民代表和进步学生参加,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为八路军筹集军需物资和过冬用品;动员群众参军参战,组建地方游击队,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队的抗日游击战争,为创建和巩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做了大量的工作。

大青山地区山峦起伏,村落稀疏,在辽阔的草原和崎岖的丘陵地带,步兵的行动缓慢,不适合长途奔袭和迅速转移;到了冬季,朔风怒吼,大雪飞扬,步兵行动极其困难。而日伪军均是机械化和骑兵部队,行动比较迅速,我军初上大青山时在战斗中就吃了不少没有骑兵的亏。

1938年11月,党中央根据大青山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出指示:“在这一地区的战斗,非有骑兵不行”,“应该使自己迅速拥有多数骑兵”。大青山支队迅速将步兵改为骑兵,以适应斗争的需要。

在具体执行党中央“化步为骑”的指示中,4支队的“高富帅”们在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一方面在战斗中配合主力部队从日伪军、顽匪手中缴获了大批战马,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精明强干、见多识广、善于沟通的特长向爱国绅士和开明地主募捐,很快解决了马匹、鞍具问题,组建成一支精干的骑兵部队。

包括4支队在内的广大八路军指战员虚心请教当地马倌和善骑射的蒙汉族群众,学习驯养方法和骑乘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指战员们学会了驯养战马的方法,掌握了马上作战的本领,逐步成为一支勇猛善战的骑兵抗日劲旅,大青山支队也改编为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

日伪军视我抗日武装为眼中钉、肉中刺,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了接连不断的扫荡。4支队的青年学子们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粉碎敌人扫荡,清剿土匪,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抵御着日寇的侵略,抗拒着塞外的严寒,忍受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爬冰卧雪,喋血青山,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据不完全统计,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成立时有师生近400人,至抗战胜利时已不足80人,许多青年才俊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大青山上。

这其中就有著名的“阎氏三杰”。阎氏三兄弟是山西省汾阳县人,1937年兄弟3人参加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1938年北上绥远,参与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大哥阎焕景,1914年出生,担任第4支队第2连连长,1938年11月壮烈牺牲于固阳县,年仅24岁;二哥阎焕耀,1918年出生,任4支队1连排长,1939年在凉城县英勇牺牲,年仅21岁;三弟阎焕春,1919年出生,任4支队3连政治指导员,1942年壮烈牺牲于四子王旗,年仅22岁。

“阎氏三杰”只是数以百计牺牲的成中师生中的杰出代表。

1941年12月,游击第4支队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独立营,老红军干部黄厚同志任营长兼政治委员。当时八路军部队的主要成分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4支队的青年学子们都可以称之为高级知识分子,是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

为了发挥“高富帅”们的特长,原成成中学的许多学生被分配到绥蒙地区的党、政、军各部门担任重要工作,很多人成为各个部门的领导干部。“高富帅”们又成为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新区域——绥东地区的开辟创业者。

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绥中、绥西、绥南和绥东的所有土地。不管是山区还是平原,抗日斗争需要他们到哪里,他们就到哪里,面对险恶的环境,独撑一面,开辟新区,发展抗日武装,筹集军需物资,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发展直至取得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富帅”们的英名将永远镌刻在大青山抗日斗争史册上!

抗战胜利后,原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的部分成员合影留念,照片上的他们英姿勃发、气宇轩昂,表现出了对抗战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前排左起:梁劲秀、朱志国、侯作桂,后排左起:杨文江、孙丕荣、田恩民。

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的广大师生们在民族危亡之际,驰骋塞外、血沃青山,用年轻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华章。他们继承了我国历史上仁人志士在国难当头投笔从戎、以血报国的爱国主义传统,发扬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献身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的崇高革命精神。“高富帅”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情操永远值得后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学习!

2011年6月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等单位联合拍摄的数字电影《成成烽火》创作完成,影片的出品人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阎晓明先生(原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抗战老战士阎百真之子),这部系列电影对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的“高富帅”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举校参战、投笔从戎、共赴国难的历史全景进行了艺术的再现,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让我们用影片的主题歌曲《青春热血铸辉煌》作为本文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