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与魏晋风骨 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活得潇洒而决绝

2019-05-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而我认为嵇康的风骨,贵在他并非远离俗世,只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远离隐士,而是敢于不顾自身的安危,直抒胸臆,遇事便发.竹林七贤与魏晋风骨 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活得潇洒而决绝他的高情远趣,率然玄远","博综伎艺,丝竹特妙",同时,"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刚肠嫉恶,遇事便发&qu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而我认为嵇康的风骨,贵在他并非远离俗世,只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远离隐士,而是敢于不顾自身的安危,直抒胸臆,遇事便发。

竹林七贤与魏晋风骨 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活得潇洒而决绝

他的高情远趣,率然玄远”,“博综伎艺,丝竹特妙”,同时,“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刚肠嫉恶,遇事便发”正如真正的雅士,品性高洁,不落窠臼。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的一个秋日,这注定是被铭记的一天。嵇康在监狱里已经待了一个多月,他在这一个月不闻任何的窗外事,不知道上层各种论调都在讨论如果处置于他,不知道他的知交好友都在商量着如何拯救于他,不知道自己终将走向哪里去。

竹林七贤与魏晋风骨 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活得潇洒而决绝

但他却仿佛从不在意一样,即便面容残破,骨骼萎缩,依旧不变的是那个风轻云淡的眼神。身戴锁铐被一群不同时务的小吏,从阴冷的大狱押至邢台。而从早开始,络绎不绝的人聚集在刑场周边,台下请愿的呼声从未断绝。

竹林七贤与魏晋风骨 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活得潇洒而决绝

据《晋书》记载:“康将临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三千太学学子皆不约而同聚集刑场为嵇康请愿,刑台上的嵇康神清未曾有过半分动容,低头看了看自身黄黑交加的素服,再望向邢台下的三千太学子弟,眼神黯淡的之声一叹,叹世外高人传授的广陵、叹未曾将此曲传于他人,而成为绝唱。

优雅的转头对身旁的官员说:“行刑的时间既然还没有到,那我便弹一个曲子吧。”也许是因为官员被台下的人潮所撼动,也许是这位官员动了恻隐之心。琴在刑场的高台上被安放妥当,长袖微展指尖流动,被抚了一曲注定名流青史的《广陵散》。

故事的最后锋利的刀片还是无奈的迎向他,留下的琴声微微弱弱,也许很长时间都会回荡在送行人的耳边。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观。三千太学掩面哭泣,高知学士围刑送别。这是一种虽九死而不悔的名士气度,是以高洁的情操来蔑视权贵的浩然正气,是真正属于魏晋那个朝代的风流名士的信仰。

而广陵散所承载的意义,便是嵇康在刑场留下最后的魏晋风骨 。是那一代人所代表的魏晋风骨。至此,文人名士与司马家族彻底决裂。如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不畏权贵。

无疑,他的性格是狂放任性、鄙视权贵的,在行刑前奏广陵散,不仅是因为爱琴、惋惜琴曲失传。而且表现了他的铮铮傲骨与对统治阶级的蔑视。他用他的视死如归,表现自己的豁达。 山阳嵇康家的竹林仍然在,但诸贤却散了,曾经的笑声、萧声、琴声、烟雨声、撞杯声、辩论声皆已不再,阮籍居住在洛阳,常与向秀结伴去竹林凭吊,竹林静静的,他一个人对着风长啸,声音凄清哀婉,在一旁的向秀听后泪如雨下。

当年的那颗柳树还在,往事历历在目:嵇康打铁,他鼓风……他写下了著名的《思旧赋》,刚开头,却忽然结了尾。人间多少事,欲说还休。人不言,竹林深处的风在说。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