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有新医正骨疗法 浅谈冯天有教授新医正骨疗法治疗腰突症

2018-10-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们常常在调侃中经常引用这么一句话:"本人在工作.生活上各方面都不突出,但腰椎间盘突出".这句话不仅仅具有幽默调侃的作用,通过它,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大众知名度,并从中了解到其发病的普遍性.冯天有新医正骨疗法 浅谈冯天有教授新医正骨疗法治疗腰突症他曾经仅凭双手,在几分钟内让偏瘫患者恢复行走,他依靠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全新理念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被誉为中华"神手".他就是新医正骨疗法创始人空军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

人们常常在调侃中经常引用这么一句话:“本人在工作、生活上各方面都不突出,但腰椎间盘突出”。这句话不仅仅具有幽默调侃的作用,通过它,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大众知名度,并从中了解到其发病的普遍性。

冯天有新医正骨疗法 浅谈冯天有教授新医正骨疗法治疗腰突症

他曾经仅凭双手,在几分钟内让偏瘫患者恢复行走,他依靠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全新理念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被誉为中华“神手”。他就是新医正骨疗法创始人空军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冯天有教授,1975年,在传统医学“骨错缝”、“筋出槽”的临床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脊柱内外平衡失调是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发病的理论基础;单(多)个椎体位移是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

冯天有新医正骨疗法 浅谈冯天有教授新医正骨疗法治疗腰突症

在治疗方法上创用了“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在体表上表现为棘突偏歪,拨正偏歪棘突,从而使“骨对缝”、“筋入槽”,复脊柱内外平衡,使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

这一新理论和新的治疗方法开创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新领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建立了新的治方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冯天有新医正骨疗法 浅谈冯天有教授新医正骨疗法治疗腰突症

脊柱外伤或骨质增生后,改变了椎体的内外平衡,产生不协调,促使了椎体发生位移即骨错缝,病人发生一系列腰痛症状。通过医务人员的努力,纠正移位的椎体,恢复脊柱正常内外平衡关系,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在临床上能够解除病人的痛苦,达到治好腰腿痛的目的。

坐姿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端坐于方凳上,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医者正坐患者之后,首先用双手拇指触诊法查清偏外的棘突。其法为:双手拇指顺着脊柱棘突,自上而下,直到骶椎,用“八”字形动作逐椎按序摸一边,以观察棘突的方向、高低和棘间隙的宽窄。棘突偏歪摸不清时,可嘱患者身体前屈或后伸,以增大或缩小间隙,就易于比较和摸清。

然后实行复位手法。以棘突向右偏歪为例,医者右手自患者右腋下穿过将右手掌扶按左肩胛部,同时嘱患者双脚踏地,臂部坐正不要移动。助手面对患者站立,两腿夹住患者左大腿,双手压住左大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势。医者左手拇指扣住偏向右侧之棘突,然后右手按患者左肩胛部使身体前屈40°-60°(或略小),接着向右侧弯(尽量大于45°)。

在最大侧弯位时医者以右上肢牵引患者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顺向向左上顶推棘突,操作成功时,术者可觉察指下椎体有轻微错动,并伴随“弹响声”。

之后,双手拇指从上至下将棘上韧带理顺,同时松动腰肌。最后,一手拇指从上至下顺次按压棘突,检查偏歪棘突是否已拨正以及上下棘间隙是否已等宽。如患者棘突向左偏歪,则手法操作的方向相反,方法相同。 

卧床休息:手法复位后,患椎及椎间盘的异常位置虽然以纠正,但还不稳定,受损组织需要有一个修复过程,所以要有足够的卧床休息,否则容易复发。卧床时间:静卧3-5天;以后改为一般卧床休息,可在室内轻微活动,至急性症状基本缓解为止。

起床后至少1周内避免腰椎过屈运动;进行有计划的仰卧位拱桥式背伸肌功能锻炼及腰腿活动锻炼。(根据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坐位时最大,站位时其次,卧位时最小,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能卧不站,能站不坐”这样能有效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