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去时儿女悲 归来笳鼓竟 借问行路人 何如霍去病 请问此诗作者

2018-03-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此诗虽在一般古诗选本中不容易找到,但它却能令人过目不忘.诗的作者曹景宗亦非文人骚客,而是南朝梁时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据唐李延寿<南史>卷五十五<曹景宗传>:曹景宗幼善骑射,好游猎,常与少年数十人于泽中逐獐鹿,景宗于众中射之,鹿应弦辄毙.未弱冠时,以匹马百箭,杀退蛮人数百,因以胆勇闻.先仕齐为游击将军.后附梁武,累有功,封湘西县侯,除郢州刺史,加都督,又进爵为公,拜郎中,领军将军.关于此诗,还有一段极为有趣的故事:<南史>云,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北魏军攻钟离,围徐

此诗虽在一般古诗选本中不容易找到,但它却能令人过目不忘。诗的作者曹景宗亦非文人骚客,而是南朝梁时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据唐李延寿《南史》卷五十五《曹景宗传》:曹景宗幼善骑射,好游猎,常与少年数十人于泽中逐獐鹿,景宗于众中射之,鹿应弦辄毙。

未弱冠时,以匹马百箭,杀退蛮人数百,因以胆勇闻。先仕齐为游击将军。后附梁武,累有功,封湘西县侯,除郢州刺史,加都督,又进爵为公,拜郎中,领军将军。关于此诗,还有一段极为有趣的故事:《南史》云,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北魏军攻钟离,围徐州,曹景宗率部迎战,大败魏将杨大眼。

曹景宗班师回朝,梁武帝在华光殿宴饮群臣,命文士沈约等分韵赋诗联句。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启求赋诗。

梁武帝对他说,你技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斤斤计较于赋一首诗。劝他别班门弄斧,在文曲星们面前出丑。但景宗已喝醉了酒,力求不已。武帝只好将剩下的“竟”、“病”两韵给他。两韵同为映韵,一在群母,一在并母,都是去声,属“尖叉韵”,即“险韵”,很难押。谁知曹景宗得韵后,不假思索,操笔斯须而成。“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竟。”首句由悲启,写妻子和小女儿流涕唏嘘之声之状可闻可睹,感情真切,语...

此诗虽在一般古诗选本中不容易找到,但它却能令人过目不忘。诗的作者曹景宗亦非文人骚客,而是南朝梁时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据唐李延寿《南史》卷五十五《曹景宗传》:曹景宗幼善骑射,好游猎,常与少年数十人于泽中逐獐鹿,景宗于众中射之,鹿应弦辄毙。

未弱冠时,以匹马百箭,杀退蛮人数百,因以胆勇闻。先仕齐为游击将军。后附梁武,累有功,封湘西县侯,除郢州刺史,加都督,又进爵为公,拜郎中,领军将军。关于此诗,还有一段极为有趣的故事:《南史》云,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北魏军攻钟离,围徐州,曹景宗率部迎战,大败魏将杨大眼。

曹景宗班师回朝,梁武帝在华光殿宴饮群臣,命文士沈约等分韵赋诗联句。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启求赋诗。

梁武帝对他说,你技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斤斤计较于赋一首诗。劝他别班门弄斧,在文曲星们面前出丑。但景宗已喝醉了酒,力求不已。武帝只好将剩下的“竟”、“病”两韵给他。两韵同为映韵,一在群母,一在并母,都是去声,属“尖叉韵”,即“险韵”,很难押。

谁知曹景宗得韵后,不假思索,操笔斯须而成。“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竟。”首句由悲启,写妻子和小女儿流涕唏嘘之声之状可闻可睹,感情真切,语言质朴,让读者产生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激昂感触。

紧接着一句是对伴随着笳鼓迎乐声凯旋的描写,一个“竟”字,立即将读者卷入欢乐昂扬的旋涡。两句悲乐相映,愈显出将军的慷慨豪迈,丰神奕奕,并勾勒出出征时与凯旋时的动人场景,极俭省地写出了这一动人心弦的历程。

“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这两句诗使我们仿佛看到高坐在马上的得胜将军,正缓辔前行向簇拥在道旁的人群询问:“我同霍去病相比,怎样?”结句以汉代六次曾出击匈奴,封郎居胥、登临瀚海、封冠军侯、加骠骑大将军的名将霍去病比况,一个“问”字,便凸现了主人公踌躇满志、昂扬自得之态。

诗句给读者的感触自然也是昂扬振奋的。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南朝齐梁时代,士族文人创作了大量五言诗,精致之作虽说也有不少,然就其内容来说,则不是山水玄言,就是宫体艳歌,大多为空虚绮靡之作。

曹景宗这首诗慷慨豪放、刚阳壮美,真如鹤立鸡群,令人耳目一新,难怪梁武帝读后赞叹不已,沈约及其他朝贤亦“惊嗟竟日”。这次朝堂赋诗,在我国诗史上留下了“曹景宗诗惊四座”的有名典故。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称赞这首诗“确是南朝唯一有气势的一首好诗”,一点不为过。毛泽东读了这首诗,称赞有加,逐字逐句加以圈点,五九年庐山会议期间,特意吟诵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