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钟是几级的曲子 【世界钢琴十大难曲】李斯特《钟》

2018-10-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钟>(意大利语:La campanella),或译作<康派涅拉>,是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创作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Grandes études de Paganini, S. 141 (1851))6首中第3首的钢琴独奏曲.基辛演奏<钟><钟>的创作源于一场音乐会.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曾使李斯特热血沸腾,并满怀豪情地创作<革命交响曲>.然而七月革命没有成功,"光荣的三天"后什么也没有变化,人民比以往更

《钟》(意大利语:La campanella),或译作《康派涅拉》,是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创作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Grandes études de Paganini, S. 141 (1851))6首中第3首的钢琴独奏曲。

基辛演奏《钟》

《钟》的创作源于一场音乐会。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曾使李斯特热血沸腾,并满怀豪情地创作《革命交响曲》。然而七月革命没有成功,“光荣的三天”后什么也没有变化,人民比以往更加贫穷,李斯特迷茫的心又失去了寄托。

李斯特钟是几级的曲子 【世界钢琴十大难曲】李斯特《钟》

就在李斯特郁闷的时候,1831年3月9日伟大的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做客巴黎,并在大歌剧院大厅举行了独奏音乐会,这场音乐会让李斯特目瞪口呆,他被帕格尼尼那双魔手,那根魔杖般的弓子给征服了。这场音乐会就像一堆篝火,点燃了李斯特心灵之火。他日复一日地工作,苦练各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技术,他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于是他选用了《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改编成钢琴曲《钟》。

李斯特钟是几级的曲子 【世界钢琴十大难曲】李斯特《钟》

乐曲简要分析 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短的前奏,很快在高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顿音奏法形成的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 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

李斯特钟是几级的曲子 【世界钢琴十大难曲】李斯特《钟》

接下来的主题继续利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经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

演奏时间约4分钟。在这首双主题变奏曲中,第三部分的两个变奏主题均以轮指法语汇构成,特别是第二主题复调织体的手指轮奏,使这一技巧产生新的难度。虽然全曲采用三段体的写法,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重复,因此同时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征。

该作品主要运用了变奏手法,由两个主题进行交替变奏构成。技术内容包括:远距离音程的敏捷跳跃、八度的快速重复音、单手同时旋律和颤音、快速的跑动音群等。以下笔者将结合乐谱及声音要求对该作品进行技术分析: 1.

远距离音程的敏捷跳跃。主题穿织在十六分音符远距离音程的跳跃中,必须突出主题旋律,因此要求大指深而持续有表情地触键,手要靠近键盘,放松整条手臂,并使手腕柔顺地带动手指在高低音上移动,在移动手的时候要迅速调节好手指的动作。

2.快速的八度重复音。弹奏时将有关的手指、腕部或下臂撑牢为一个整体,由肘部发力,每弹一次八度,手指立即很有弹性地离键。在98—130小节中都有这种奏法,声音要求明亮,有色彩。 3.

单手同时弹奏旋律和颤音。要求坚持弹出颤音规定的数目,并且要均匀,富有表情。弹长颤音时要控制好音色和力度,手指贴键演奏。旋律部分的手指要轻巧,多一些泛音感,音色要圆润。两个声部要整齐,保持住统一的律动。

4.快速跑动的音群集中在华彩性质的经过句和双手的交替触键技术。可采用精致的非连音触键法,指尖细致快速地触键,手指重量一般不保留到键底,指尖离键要快,音色效果轻巧、透明、清晰;双手交替弹奏半音阶时,要力求力度均匀、平稳。

总之,在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中,以炫技为特点的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占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如今仍然非常流行的作品之一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末乐章回旋曲的主题改编的《钟》,已成为钢琴专业演奏技巧进入高级阶段后的必修之作。

李斯特钢琴作品《钟》也是青年时代的他致力用于扩展手指技术,重视诗意形象化的钢琴技术和美妙的音响,突破当时那种虽然完美但却过于刻板的技术的不朽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已经不仅是高难技巧的炫耀或训练,而且是显示作曲家丰富想象力和表达思想感情意境的标志。

他与进步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一道,为创造明朗的、色调鲜明的艺术共同奋斗,追求革新,努力摆脱清规戒律的精神,对当今甚至将来的音乐创作仍然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