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司马光第一部 凤城旧事|“司马光砸缸”发生地考辨(一)

2018-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妇孺皆知,最早见于宋代笔记,如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9.释惠洪<冷斋夜话>卷3.施德操<北窗炙輠录>卷下,等等.司马光写有"贱生习山野,愚陋出于骨"(<出都日途中成>)." 弱岁家淮南,常爱风土美"(<送巢县崔尉>)等诗句,对童年生活予以追思.少年司马光第一部 凤城旧事|"司马光砸缸"发生地考辨(一)元代脱脱编撰的<宋史.司马光传&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妇孺皆知,最早见于宋代笔记,如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9、释惠洪《冷斋夜话》卷3、施德操《北窗炙輠录》卷下,等等。司马光写有“贱生习山野,愚陋出于骨”(《出都日途中成》)、“ 弱岁家淮南,常爱风土美”(《送巢县崔尉》)等诗句,对童年生活予以追思。

少年司马光第一部 凤城旧事|“司马光砸缸”发生地考辨(一)

元代脱脱编撰的《宋史。司马光传》称:司马光七岁时,“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该传没写故事的发生地,发生时的年龄定为七岁实为推测,其中的是非曲直值得梳理,更有待考辨。

少年司马光第一部 凤城旧事|“司马光砸缸”发生地考辨(一)

一、关于发生地的几种说法

1.“洛阳说”。认为司马光砸缸救人发生在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其父司马池时任河南府留守司通判(知府副手),因河南府治在洛阳城。宋衍申《中国名人全传。司马光全传》(长春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在开篇《击瓮救友》中点明故事的发生地在洛阳。

少年司马光第一部 凤城旧事|“司马光砸缸”发生地考辨(一)

北京大学教授赵冬梅也认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应当发生在公元1025年或者1026年,地点是今天的洛阳。”(赵冬梅:《司马光和他的时代》,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49页)

2.“光山说”。光山是司马光出生地。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在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期间“司马光”出生,名“光”就源自生在光山。《挥尘前录卷之四》记有司马池“晚守浮光,得温公,名光。承平时,光州学中有温公祠堂存焉”“光山说”认为光山不仅是司马光的出生地,也是砸缸救人故事的发生地。河南《大河报》(2004年8月4日《光山至今说“砸缸”》)及《光山网》“光山县情”有相关介绍。

3.“凤台说”。 据赵晨岭《中国历史名人传——少年英雄司马光》(2003年9月,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介绍,司马光5岁时,司马池奉命离开光山县到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做官,“就把家搬到淮南西路寿州(今安徽凤台)”。

北宋时凤台名“下蔡”,下蔡县与寿州府同治于今凤台城。据此有人认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即发生在凤台。2004年6月1日,“凤台县举行了《司马光砸缸》邮票的首发式,以示对这位史学家的纪念和敬重。

”(孙友虎、常开胜《“司马光砸缸”发生在凤台》,2004年6月3日《安徽日报》)但文中的“搬到淮南西路寿州”不确,因为当时只有“淮南路”,而没有“淮南西路”。实际上“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有两次,一次在太平兴国元年,不久“后并一路”(《宋会要,方域五》),另一次始于煕宁四年 (1071),是50多年以后的事了。

据《宋史。神宗本纪》记载,煕宁四年九月,“淮南分东、西路”。可知,天禧年间,只有准南路,司马池在安丰为官把家“搬到淮南西路”纯属臆测。可马光当时的年纪是4岁, 并不是5岁(下文再作论述)。

这三种说法,所引资料均出自当代,三者至多有一个是对的,或者均为臆测,其“症结” 在于司马池的“工作履历”,特别是司马光砸缸时国马池的工作驻地。司马池的“工作履历”与司马光砸故事有关的时间段,大体而言应在司马池任光山县令、安丰酒税、小溪县令、河南府司录参军事及其通判留守司、群牧判官之间,上限定在司马光的出生地,下限最晚只能定在任群牧判官期间,因为他离任群牧判官是在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 随后“出知耀州”(《续资治通鉴》),当时司马光1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