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2012年拍卖最高成交价前10幅作品

2017-06-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何多苓,1948年生于成都,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1979年入油画研究班,1982年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现居成都,作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上世纪80年代初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轰动一时.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摩纳哥政府奖等.1992年,其作品<今夕何夕>颠覆其一贯恪守的焦点透视法则,首次使用双重空间的处理手法,作

何多苓,1948年生于成都,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1979年入油画研究班,1982年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现居成都,作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上世纪80年代初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轰动一时。

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摩纳哥政府奖等。1992年,其作品《今夕何夕》颠覆其一贯恪守的焦点透视法则,首次使用双重空间的处理手法,作品风格更为趋近中国古典绘画风格。

从《婴儿》系列到《家族》系列,多年来何多苓的当代艺术创作从未停滞过。他的油画画风20年来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变化。如《春风已经苏醒》、《生命》、《向树走去》、《冬日男孩》、《红色天气的马》、《乌鸦与女人》、《后窗系列》、《偷走的孩子》、《迷楼系列》、《庭院方案系列》、《小蚊》、《凯文》、连环画《雪雁》与《带阁楼的房子》。

每个时期的变化有着不同的主题与绘画性的探讨,惟一不变的是属于神秘忧郁的当代气质。

翻开近30年的中国当代美术史,四川地区(包括重庆)艺术家占据着重要的篇章。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与“乡土主义”席卷中国美术界,这一时期四川地区涌现出了高小华、程丛林、何多苓、罗中立、张晓刚、周春芽等一批中国艺术界的重要人物,形成了“川派油画”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它在中国艺术界的地位。

“川派油画”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仅在于它们进入了艺术史,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自身的人文传统:立足现实、关注社会、敏感当下文化的发展潮流,注重艺术创作中的个体表达与前卫精神。同时,“川派油画”既能将地域文化经验与当代文化现实有机地融会,也能将个体的意识融入当代艺术的文化语境,从而以多元化的风格推动“川派油画”向前发展。

“川派油画”是个历史延伸的概念,其中涵盖了以川籍艺术家为核心的艺术群体的探索、传承与拓展。

其中77、78级毕业生中的以何多苓、罗中立等为代表奠定了后来在中国油画历史上风生水起的地域流派的基石,在个人化的精神性世界中培育出颇具浪漫情怀的梦花园。以程丛林、高小华为代表的反思一派秉持着厚重的历史批判意识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以自己的画笔开始了影响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一个分支的探索和开创,而从艺术本体出发,追求独立的艺术语言显得太文气。

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艺术往往会成为批判社会的工具,在80年代初期,艺术和现实依然是一种反映论的关系,“文以载道”是我们骨子里很难以改变的思维定式。

艺术上的传承递进,现实中的相互提携扶持,精神上的皈依感召,这些在一个稳固的文脉的传承和超越下,就演化成了如今艺术和艺术市场中的四川军团。他们一个方面保持着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敏锐把握性,并将之以特有的形式视觉化。另一个方面,他们以一种地域的文化凝聚力量,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中国走出了一种特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