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刚检察 专访赵志刚:检察机关人工智能的新纪元来了!

2018-10-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7年被认为是人民检察院人工智能的元年,今年初,曹建明检察长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智慧检务.那目前中国检察机关在人工智能上面的探索,究竟已经到怎样的程度了呢?以下是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赵志刚主任的专访.赵志刚检察 专访赵志刚:检察机关人工智能的新纪元来了!记者赵志刚问:赵老师好,您能跟我们分享下目前智慧检务和人工智能在检察系统的发展情况吗?赵志刚:2015年是检察机关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同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首次提出了智慧检务的概念.2016年

2017年被认为是人民检察院人工智能的元年,今年初,曹建明检察长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智慧检务。那目前中国检察机关在人工智能上面的探索,究竟已经到怎样的程度了呢?以下是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赵志刚主任的专访。

赵志刚检察 专访赵志刚:检察机关人工智能的新纪元来了!

记者

赵志刚

问:赵老师好,您能跟我们分享下目前智慧检务和人工智能在检察系统的发展情况吗?

赵志刚:2015年是检察机关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同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首次提出了智慧检务的概念。2016年,《检察机关科技强检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确立了2016-2020年这五年的主题为“智慧,融合,创新”。

赵志刚检察 专访赵志刚:检察机关人工智能的新纪元来了!

2017年,是人民检察院人工智能的元年,今年初,曹建明检察长又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智慧检务。上半年,高检院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门研究人工智能和智能语音在检察机关应用的可能性。我们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结合在一起,作为探索智慧检务的核心路径。

赵志刚检察 专访赵志刚:检察机关人工智能的新纪元来了!

今年5月,经高检院党组批准,我们正式提出了“智慧检务4.0”这个概念。从历史看,智慧检务4.0是基于过去二十余年1.0版的检察数字化、2.0版的检察网络化、3.0版的检察信息化基础上提出的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智慧”是“智慧检务4.0”的根本特征,核心任务是在检察机关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基础上,实现检察工作的全面智慧化,包括全业务智慧办案、全要素智慧管理、全方位智慧服务、全领域智慧支撑。

记者

赵志刚

问:我们应该如何来准确理解“智慧检务4.0”呢?

赵志刚:“全业务智慧办案”是“智慧检务4.0”的核心,通过探索建立基于司法办案大数据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检察业务模式,生成新的战斗力核心要素,全面提升检察机关办案效率与质量。“全要素智慧管理”是“智慧检务4.0”的关键,通过探索建立基于管理决策大数据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检察管理模式,统筹优化检察机关内部“人、事、财、物、策”各项管理要素,全面提升检察机关现代化水平。

“全方位智慧服务”是“智慧检务4.0”的重点,通过探索建立基于司法为民大数据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检察服务模式,拓宽公开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构建新型检察公共关系。“全领域智慧支撑”是“智慧检务4.0”的基础,通过探索建立基于科技强检大数据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检察运维模式,夯实基础设施,加强检察科技创新,全面增强智慧检务发展后劲。可以说,智慧检务4.0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实践论。

今年9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苏州召开全国检察机关智慧检务工作会议,曹建明检察长做了重要讲话,明确了智慧检务的内涵。曹建明检察长指出,智慧检务,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发展检察信息化建设的更高形态;是遵循司法工作规律和检察权运行规律,从科技保障到科技支撑到进一步上升为科技引领,实现检察工作全局性变革的战略转型;也是影响深远的检察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重大革命。

记者

赵志刚

问:您刚刚提到2017年是检察机关人工智能的元年,要建立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智慧检务4.0版,之前有1.0版的检察数字化、2.0版的检察网络化、3.0版的检察信息化,目前的4.0版和之前版本的区别主要在哪里呢?

赵志刚:“智慧检务4.0”是应用发展思维,遵循信息科技规律,对检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宏观判断。

1.0版的检察数字化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重心是设备建设,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检察机关开始探索数字化,落实国家办公自动化计划,采购计算机设备和办公软件,初步实现信息输入由纸质手写向数字化录入的重要转变。之前我们戏称检察官是“112部队”,“一支笔、一张嘴、两条腿”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检察机关呈现的办案状态。

2.0版的检察网络化解决的是从点到面的问题,重心是网络建设,从2000年开始,以建设覆盖四级检察机关的检察专线网、局域网为主要任务,相继启动了一级专线网改造工程、“213工程”、“151工程”、“1521工程”等,初步实现全国检察机关网络层面的互联互通。到2007年年末,全国2981个检察机关联入专线网,3095个检察机关建成计算机局域网,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3.0版的检察信息化解决的是从建到用的问题,重心是应用建设,2009年8月起,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全力推进检察信息化应用”,“坚持建用并举、更加突出应用”,2014年通过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全面部署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案件信息公开系统“两个系统”,基本实现了全国检察机关办案、办公信息化,实现了案件信息在全国检察系统内高质、高速、高效流转。

智慧检务4.0是在检察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上的一次跃升,重心是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提升检察工作的智慧化水平。智慧检务是以人为本,以需求为主导的,特别是聚焦检察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智慧检务就是检察官的延伸,让检察官有更多时间、精力聚焦司法主业,而非一些行政性、重复性、简单性工作。

记者

赵志刚

问:人工智能主导的智慧检务能给检察官工作带来哪些变化?您能举一些例子方便我们了解吗?

赵志刚:智慧检务是检察官肢体的延伸。以往检察官很多时间消耗在去上级单位开会、去看守所提讯的交通上。而目前我们依托视频技术和检察网络,建立了远程视频会议、远程视频指挥、远程视频接访、远程视频监控等系统,都有助于突破空间限制,节省交通时间。

智慧检务是检察官头脑的延伸。智慧检务帮助检察官快速搜集信息,学习更新知识。例如,深圳市检察院开发的量刑建议辅助软件,将所有可能存在的量刑情节的确定及计算都在系统上完成,原来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解决,在该单位提出的上万份量刑建议中,采纳率达80%。

智慧检务还是监督和规范检察行为的重要保障。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信息系统不仅存储了大量案件审查数据、检察官行为数据等便于监督;同时还可以预设审批关卡、智能提醒警示等智慧预防。

记者

赵志刚

问: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人工智能有没有相关的规划或指导文件?核心要点是什么呢?

赵志刚: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应用,2017年5月我们已经印发了《检察大数据行动指南(2017-2020年)》,随后我们又开始编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智慧检务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检察人工智能创新指南(征求意见稿)》,目前这两个文件正在修改完善中,并将于近期送审和印发。

《检察人工智能创新指南(征求意见稿)》的核心观点是探索建立“人工智能 检察工作”模式。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面对前沿技术释放的无限潜能,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科技强检、智慧筑检的全新利器,为检察工作的转型发展提供崭新机遇。

目前,已有部分检察机关试点开展了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和检察工作的融合发展尚处于初步应用阶段,仍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

我们希望围绕新时期检察工作发展需求,顺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按照“顶层设计基层首创、科技引领应用孵化、迭代完善全面融合”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检察人工智能建设和应用。我们拟提出“科、育、产、智、惠”良性循环的检察人工智能创新机制,研究检察感知智能、数据智能、认知智能、交互智能等科学技术,打造检察人工智能孵化育成平台,创新检察人工智能应用产品生态,提升法律监督工作整体智能水平,并探索国家法治建设服务惠及机制。

文件正式印发时我们还会继续集中报道和宣传。

记者

赵志刚

问:您认为当前检察人工智能技术的重点或者说突破点是什么?哪些智能技术是检察工作当前最为需要的。

赵志刚:我个人认为,从技术领域而言,检察人工智能现状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最为迫切的检察人工智能应用,就是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我们需要让计算机读懂电子卷宗和法律文书,然后再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利用神经网络分析,来寻找到办案的规律。

二是检察机关开展较快的人工智能应用,也就是智能语音识别。我们目前加大了和科大讯飞等公司的战略合作。

三是检察机关开始探索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尝试利用视觉识别,分析视频,对风险点自动排查,为检察官排除非法证据提供辅助。

记者

赵志刚

问:目前检察机关人工智能的培育孵化机制是怎样的,今年下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航天科工集团等合作建立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您提到这是个大事件儿,那会在哪些方面有新的突破呢?

赵志刚: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发起,航天科工集团、中国人民大学、科大讯飞公司等共同参与的非法人研究机构。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的创立高度重视,明确其作为国家级“检察科技智库”、开放性“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平台”、行业性“应用实验孵化中心”的三大定位,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参与智慧检务建设,增强检察工作与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在检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建设联合实验室,与条件成熟的地方检察机关联合建立区域分中心,开展智慧检务应用需求调研和产品培育。

2017年10月30日,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任荣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任主任,汪东升教授、薛军教授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数十名专家和检察技术信息化专家任专家委员。

目前,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实验管理中心已经设立人工智能与智能语音联合实验室、自主可控联合实验室,并围绕检察工作科技创新难点热点开展研究。研究院制定了《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实验室遴选办法》,12月即将面向地方检察机关、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开展检察机关多个领域的实验室遴选工作,加速检察工作和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目前初定有几个主攻方向,分别是检察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智能语音识别、智能视频分析、智能辅助机器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区块链技术和智慧检务交叉研究等。

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科研管理中心将依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积极参与国家科技立项,向发改、工信、科技等部委申请专项科技经费。在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设置专门课题分析检察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检察工作各领域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原型预研,加强研究课题的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推动基础技术到应用原型的转换。

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培训管理中心也正式启动,目前研究制定了《关于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建议》,围绕检察机关在职学历教育、智慧检务专业素养培训等开展工作。12月10日至15日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将在北京举办首次“智慧检务检察前沿科技培训班”,邀请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多名专家授课。

我们也欢迎各界有识之士、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共同参与到人工智能主导的智慧检务建设中,互惠互利,共同进步。

► 智慧检务建设第一步,不如就从移动办公做起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