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混血儿 非遗印象丨音乐混血儿:留尼汪岛的玛洛亚

2018-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远离繁华大陆的南印度洋上,有一座孤芳自赏的小岛,留尼汪.最初的开垦者,来自欧.亚.非三大洲的奴隶们在艰辛的劳作之余,创造出了一种"混血"音乐--玛洛亚自娱自乐.在此后的发展中,玛洛亚充分发挥自己的混血优势,不仅成为了留尼汪岛的文化象征,更是跻身于世界音乐大牌之列.中美混血儿 非遗印象丨音乐混血儿:留尼汪岛的玛洛亚在遥远的南印度洋上,有一座遗世独立的的圆形小岛,它诞生于300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曾先后被阿拉伯和葡萄牙人发现,据说郑和下西洋时,也曾在这里进行过休养和补给.1649年时,

在远离繁华大陆的南印度洋上,有一座孤芳自赏的小岛,留尼汪。最初的开垦者,来自欧、亚、非三大洲的奴隶们在艰辛的劳作之余,创造出了一种“混血”音乐——玛洛亚自娱自乐。在此后的发展中,玛洛亚充分发挥自己的混血优势,不仅成为了留尼汪岛的文化象征,更是跻身于世界音乐大牌之列。

中美混血儿 非遗印象丨音乐混血儿:留尼汪岛的玛洛亚

在遥远的南印度洋上,有一座遗世独立的的圆形小岛,它诞生于300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曾先后被阿拉伯和葡萄牙人发现,据说郑和下西洋时,也曾在这里进行过休养和补给。

1649年时,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聪明的法国人在这座小岛上率先建立了航海站,由此确立了对它的统治。其间,在经过英国的短暂占有又重新归还之后,法国正式给它取名为La Réunion(留尼汪)。1946年,法国将小岛设立为留尼汪省,成为其海外省之一,法国人从此多了一个度假的“后花园”。

中美混血儿 非遗印象丨音乐混血儿:留尼汪岛的玛洛亚

无论归属如何变动,小岛上独特的自然景观——黑沙滩、瀑布群、冰斗、火山却从未更改过。由于远离大陆,如果不是一块MH370航班客机残骸漂流至此,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也许这个“秘境天堂”还要孤芳自赏许久。

在这座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上,现在还有很多活跃的火山,真正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岛上也遍布着火山带来的地质奇迹,比如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沉陷风蚀地貌——冰斗。而除了自然风光,数百年前来自欧、亚、非的先民们怀揣着各自的目的长途跋涉至此,繁衍、交融,生生不息,形成了小岛丰富多彩的“混血”文化,而Maloya(玛洛亚)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

中美混血儿 非遗印象丨音乐混血儿:留尼汪岛的玛洛亚

Maloya(玛洛亚)和Sega(世嘉)是留尼汪岛上两大标志性音乐流派。与世嘉偏爱弦乐和管乐,节奏欢快的欧洲化倾向不同,玛洛亚更喜欢使用打击乐器,编曲也多采用呼叫、回应的结构。

要问玛洛亚从何而来?那还得归功于最初在这里的甘蔗种植园中辛苦劳作的奴隶们。

他们背井离乡,终日辛劳,思念家人却又无计可施,于是,每当一周的工作结束后,唱歌跳舞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庆祝和发泄方式,只有在这时,他们才能忘却心酸和忧愁,获得短暂的欢愉。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带来了家乡的歌舞,有马达加斯加的,非洲大陆的,也有印度的、印度尼西亚的,同病相怜的他们将所有的歌舞形式融于一炉,创造出了一门“混血”艺术——玛洛亚。

这个“混血儿”可是一点都不含糊,从头“混”到尾。比如歌唱时用的克里奥尔语(Creole),原意就是“混合”,是由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和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产生的。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奴隶们朝夕相处,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发明出一种能够相互交流的语言了,因而,混合着欧亚非三地口音的Creole就孕育而生。

有了共通的语言,还得有乐器。这倒好办,大家发挥想象,用岛上现成的原料自己做。有的将甘蔗花茎掏空,填充进番红花的种子,制成扁平的拨浪鼓,叫作kayanm;有的将酒桶两头钉上牛皮,制成低音鼓,取名rouler;还有的用葫芦做共鸣箱,制出一种长长的单弦琴弓,用金属棒敲击演奏,称为bob,此外,还有用棍子击打表演的笛子sati等等。

语言有了,乐器也做了,那如何表演呢?聪明的奴隶们商量出了一种有趣的形式——独奏/独唱者与合唱者对话。这样既能solo,又有合作,大家都有表演机会,不会众口难调。

玛洛亚诞生之初,奴隶们只是用它来派遣寂寞,或者用于祭祀仪式之中,但是渐渐地,他们的歌词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对奴隶主的不满和抗议,日益觉醒的他们通过玛洛亚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权益的争取。法国政府开始禁止他们演出玛洛亚,一旦发现不仅毁掉乐器,人也要被抓坐牢。不能光明正大那就偷偷演出,他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以生日聚会的名义进行玛洛亚表演。

由于岛上居民们的小心保护,玛洛亚在被禁的岁月里也依然很好地保存下来,直到1981年,Francois Mitterand成为法国总统,他不仅解除了禁止令,允许玛洛亚在电台播放,而且还提供资金支持,在经历了几十年“地下”生活后,玛洛亚终于迎来了光明。

如今的玛洛亚已经成为了留尼汪岛的文化象征,不管是节日庆典、欢迎仪式、公共活动,甚至示威游行,玛洛亚都是必备的表演,只要人们高兴,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是表演的舞台,无论男女老少都能随鼓起舞。现在留尼汪音乐学院有专业的玛洛亚教学课程,全省有300多个专业的演出团队,其中不少歌手和乐团享誉全球,比如Firmin Viry、Danyel Waro、Ziskakan乐团等等。

2005年时,在北京举行的法国重量级现代音乐节上,玛洛亚曾大放异彩。

如今的玛洛亚依旧走着混血之路,不仅摇滚、爵士、雷鬼、电子音乐的元素纷纷融入其中,三角铁、吉他等多样的乐器也加入进来,可以说,每一个玛洛亚的表演者都在不断丰富着它,而小岛出身的玛洛亚也越来越有了时尚国际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