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学说任应秋 任应秋的中医学习方法之三勤写

2019-0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概括和缩写,把已读过书的内容,作一个非常概括而简短的叙述,扼要说明某一本书的内容,主要讲的什么问题.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帮助自己抓住书里所讲的要点,加深对所读书的理解.兹录三十年前我写的读<格致余论>笔记一则如下:运气学说任应秋 任应秋的中医学习方法之三勤写    "<格致余论>一卷,元·朱震亨撰.共列论文四十一篇,其立论大旨有三:(1)人身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便导致阴易虚.阳易亢的病变,故善用滋阴降火之法;(2)无论痰.食.火.湿诸因致病于人体,或于气分,或于血分,

    概括和缩写,把已读过书的内容,作一个非常概括而简短的叙述,扼要说明某一本书的内容,主要讲的什么问题。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帮助自己抓住书里所讲的要点,加深对所读书的理解。兹录三十年前我写的读《格致余论》笔记一则如下:

运气学说任应秋 任应秋的中医学习方法之三勤写

    “《格致余论》一卷,元·朱震亨撰。共列论文四十一篇,其立论大旨有三:(1)人身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便导致阴易虚、阳易亢的病变,故善用滋阴降火之法;(2)无论痰、食、火、湿诸因致病于人体,或于气分,或于血分,必有所郁塞阻滞,故主张临证要善于用和血疏气、导痰行滞诸法;(3)诊治疾病,必须观形望色,察脉问症。

运气学说任应秋 任应秋的中医学习方法之三勤写

尤其对于脉息,务要详细审察,才能辨识出病证的真情。才能准确地用药。

议论之后,往往附有验案,故本书于临证有一定指导意义。但由于作者曾向许谦学过性理学,于《相火论》中颇有主观唯心论。同时他在自叙中亦说:“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故目其编曰《格致余论》”。其受到宋人理学的影响可知。传本有《医统正脉》本、《四库全书》本、《东垣十书》本。

运气学说任应秋 任应秋的中医学习方法之三勤写

    纲要笔记,一般是按照书的先后内容,或问题的主次来为的。它往往要依照原文的次序进行一番简明扼要的复述,体现出全书或全篇的逻辑性。纲要笔记,与我们常说约写作提纲很相似。写这种笔记省时间,重点突出,便于记忆。钞录一则我过去学习《金匮要略.痊湿竭病脉证篇》的笔记如下:

    “痉、湿、暍”三大病。痓即痉。痉病的主要病变在伤津。故21条的‘太阳病发汗太多’,22条的‘风病下之’,24条的‘痓病若发其汗,其表益虚’,都在说明津伤不能养筋而致痉的道理。

湿病虽有寒热虚实之分;篇申所论,却是以表虚和寒湿为主。27条的‘慎不可以火攻’,25条的    ‘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以及防己地黄汤证,都看重固表。至40条的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朮汤,41条的甘草附子汤诸证,都看重在温里,并无湿热证。

    暍病每由阴虚而致热邪,42条的脉弦细孔迟,43条的脉微弱,都在说明这个问题。所以,它选用白虎加人参汤,既清暑热,又生津液。

    摘记,在读书过程中,对一些论述、命题、定理、公式、警语、事例、数字、引文、例证,新的材料、新的观点等进行摘钞。

    做摘记最好用卡片纸,也就是做数据卡片。阅读发现可摘的材料,随时钞记在卡片纸上,这样做,既方便,又灵活,不过一般只适用于内容较少的。具体说来,做数据卡片要注意四点:

    第一,要有科学分类。初学做卡片的。容易见一条摘一条,用时凭脑子的记忆去找。这种做法,卡片少的还行,多了便不行。一般科学家都要积累上万张的卡片,任凭脑子记忆去查找是办不到的,必须有合乎科学方法的分类。

    第二,要摘记实实在在的东西。数据卡片主要起提供数据作用。每张卡片内容有限,必须摘实在的内容,如基础理论中的有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临床各科的病症;实验研究报告的结果、数据、结论;文章的主要论点、书的核心内容等。同时要处理好详略的关系。重要的数据和结论要详,甚至要一点不遗漏地摘。而文章的一般内容则可以概要摘抄。

    第三,同一张卡片所记数据必须属于同一分类。切忌把不同分类的内容摘记在同一张卡片上,以克造成分类困难和使用不便。

    第四,要写明数据的名称、作者、出版时间和出处,图书要写清楚页码、版本等。数据卡片既起提供数据的作用,又起数据索引的作用。如果数据的名称、作者、版本、页码、时间、出处不清楚,则不便查关。

这事看来简单,对初学做卡片者,却不易。因为一篇数据、一本书、一篇文章,常常要分别摘录在数张卡片上,并纳入不同的分类中,每张卡要写明,甚为麻烦,需要极大的耐心。但这对以后有效地使用卡片是绝对必需的。

    综合笔记,就是把不同书籍和若干数据中的相同内容,综合到一个题目或专题下。我们在阅读时,有时遇到几种版本的书都是讲一个内容,但讲的深浅、重点不同,有的几个作者的观点也不尽一致,为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往往把它们的内容综合到一起,写一份笔记,这时就得采用综合的形式。从前我在学习《脾胃论》时,曾写过以下一则笔记:

    一部《脾胃论》,尊元气,贱阴火,足以概之。

    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除火也,心不主令,相火代之,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清暑益气汤论》)

    凡怒念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独盛,由心主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胃既受病,不能滋养,放大府之气已绝,致阳道不行,阴火上乘。(《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耗,折人长命。(《论饮酒过伤》)

    脾胃虚而火胜,则必少气。(《忽肥忽瘦论》)

    热伤元气,以人参、麦冬、五味于生脉,脉者,元气也。人参之甘,补元气,泻热火也;麦冬之苦寒,补水之源而清肃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泻火,补庚大肠与肺金也。(《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东垣总以阴火与元气相对而言,元气惟恐其不足,阴火惟虑其有余。故益气泻火,是东垣治内伤病极其重要的手段。

    这种综合笔记,可以加深对某一问题的概念,作起来又不太费劲。

    心得笔记

    这种笔记,往往是在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个问题之后,自己有所收获、体会、见解,用自己的话把它记录下来。它的好处是能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的情况,使自己心中有数。如果在写心得笔记时,发现对某一问题理解还不深透,不够清楚明白,可再回过头来读一读原文。

如果感到书中有讲得不够恰当的地方,可在笔记中提出来,做以后继后学习的线索。兹引尤在泾《医学读书记.素问传写之误》四则为例。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之。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传,当作专,言精神专一,则清净弗扰,犹苍天之气也。老子所谓‘专气致柔’,太史公所谓’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胆足万物’。班氏所谓‘专精神以辅天年者’是也。若作传,与义难通。王注精神可传,惟圣人得道者乃能尔,予未知精神如何而传也。”

    解脉令人腰痛而引肩,目□□然,时遗搜。又云:解脉令人腰痛如引称,常如折腰状,善怒。详本篇备举诸经腰痛,乃独遗带脉,而重出解脉。按带脉起于少腹之侧,季胁之下,环身一周如束带。然则此所谓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者,自是带脉为病,云解脉者,传写之误也。

    “‘血温身热者死’。按温当作溢。夫血寒则凝而不流,热则沸而不宁,温则血之常也,身虽热,何处至死。惟血流既溢,复见身热,则阳过亢而阴受逼,有不尽不已之势,故死。今人失血之后,转增身热咳嗽者,往往致死,概可见矣。”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末散,饮食末进,经脉末盛,给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按《营卫生会篇》云:‘平旦阴轰而阳受气也’。夫阴气方尽,何云未动?阳气方受,何云末散?疑是阳气未动,阴气未散,动谓盛之着,散谓衰之极也。”

    第一则经文见《生气通天论》,我原意应读作搏,聚也。

    第二则见《刺腰痛论》,张介宾解释为足太阳经之散行脉也。

    第三则见《大奇论》,第四则见《脉要精微论》。像这样写心得笔记,积之既久,必然大有进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