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长陵简介 带你探索明十三陵之长陵与定陵

2019-03-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长陵于永乐七年(1409)开始建造,11年完工,形制完全模仿南京明孝陵.陵墓建筑分前后三进院子,第一进院子在陵门与稜恩门之间,院内原有神库.神厨和碑亭,是存放和制作祭祀用品的建筑,如今只剩下碑亭了.明十三陵长陵简介 带你探索明十三陵之长陵与定陵第二进院子即陵墓主要祭祀用建筑棱恩殿所在地,稜恩殿规模之大仅次于紫禁城的太和殿,而且大殿的柱.梁.枋等构架全部用的是名贵的楠木制作,所有立柱都是整根的楠木,最大的直径达1.7米,这是太和殿也没有的.大殿的屋顶也是重檐庑殿式,大殿下面也有三层白石台基,当然从

长陵于永乐七年(1409)开始建造,11年完工,形制完全模仿南京明孝陵。陵墓建筑分前后三进院子,第一进院子在陵门与稜恩门之间,院内原有神库、神厨和碑亭,是存放和制作祭祀用品的建筑,如今只剩下碑亭了。

明十三陵长陵简介 带你探索明十三陵之长陵与定陵

第二进院子即陵墓主要祭祀用建筑棱恩殿所在地,稜恩殿规模之大仅次于紫禁城的太和殿,而且大殿的柱、梁、枋等构架全部用的是名贵的楠木制作,所有立柱都是整根的楠木,最大的直径达1.7米,这是太和殿也没有的。大殿的屋顶也是重檐庑殿式,大殿下面也有三层白石台基,当然从总体上讲,作为陵墓的大殿不允许超过皇宫的大殿,所以在殿的大小,台基的高矮方面都比太和殿要小。

明十三陵长陵简介 带你探索明十三陵之长陵与定陵

稜恩殿与太和殿几乎建造于同一时期,二者相比,各具干秋,一个为皇帝生前服务,一个为皇帝死后享用,可见皇帝对墓建筑重视的程度了。

第三进院子主要有宝城与明楼。方城明楼是一座重檐屋顶的城楼坐落在高高的城墙上,上下全部用砖石建造,楼中央立石碑,碑上刻记陵墓主人的名字“大明太宗文皇帝之陵”明楼后面接连着宝顶,实际上是一个大坟头,直径有300多米,宝顶下深埋着地宫。

明十三陵长陵简介 带你探索明十三陵之长陵与定陵

总体上看,一座大殿一座碑楼连着宝顶,外加若干座门与配殿组合成三进院子,这就是明代皇陵的基本格式,长陵及其他12座陵都是这样。长陵的地宫至今还没有发掘,但比长陵小的定陵地宫已在1956年发掘了。

定陵是明代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和他两个皇后的陵墓。朱翊钧于万历十一年(1584)开始建陵,至公元1590年完成,前后花了6年时间,耗费白银800余万两,相当于万历年初全国两年的田赋收入;动用军、工匠每天竟达3万人,在明陵中是规模较大的一座。

在建造中间,神宗曾六次亲去现场察看,可见他关心的程度。可惜的是定陵地上建筑几乎被破坏干净,只剩下后院的方城明楼、宝顶和牌坊门了。发掘工作就是从宝顶下面开始的,经过几年努力,终于揭开了这座地下宫殿的秘密。

定陵的地宫埋在宝顶之下27米深处,平面分前、中、后殿及左右配殿共五个墓室,共1195平方米。各墓室之间都有通道及石门相连,地宫全部用石筑造,顶部用石发券,地面铺的是高质量的金砖。中央三个主要墓室之间的石门都设有两面门扇,每扇门高约3.

3米,宽1.7米,重约4吨。这么重的门怎样关启呢?聪明的工匠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将门板做成一边厚一边薄,近门轴的一边厚达0.32米,而另一边只有0.16米,这样门的重心就移向门轴的一边。另外,还把门轴的上下两端做成球形,易于转动,这样一来门虽重,但开关起来却不那么费力。

地宫的后殿是墓室中最大的一部分,长36.1米,宽9.1米,高9.5米,靠后墙放着棺床,上面中央放着神宗的棺椁,左右两边是二位皇后的棺椁,四周放有装满各种殉葬品的红漆木箱。在这些遗物中,最珍贵的就是皇帝和皇后戴的金冠和凤冠。金冠全部用金丝编织,冠上有龙有凤,龙为金制,口衔宝珠,凤身上也布满用宝石翠玉制成的花朵,每顶凤冠镶有珍珠5000多颗,宝石百余块。

此外还有金壶、金盒、金玉钗簪及大量玉圭、玉带、玉碗等玉器;还有专门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大龙缸、瓷炉及各种瓷瓶、瓷碗;大量的丝织品,其中有皇帝穿的绣有12个团龙的龙袍;皇后穿的百子衣,上面绣着松、竹、梅、石、桃、李、芭蕉、灵芝八宝和形态生动的百子图。定陵地宫出土的文物共有3000多件,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