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谥号 汉口商人与张之洞的博弈

2019-04-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之洞的退让为自己保住了在湖北的美誉,而武汉也因此多出一条主干道.蔡非1907年,围绕一项拆墙修路的工程,汉口的商人们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爆发了火药味很浓的斗争.当时汉口的市区建设在地图上看是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边紧邻着长江和汉水,剩下的一边则是由一面蜿蜒十余里的壮观城墙保护着.当时人口近百万的汉口就这样夹在城墙和两条相交河流组成的狭小三角地带中.张之洞谥号 汉口商人与张之洞的博弈城市要发展,就必须扩大,那土地从哪里来?只有推倒原来的城墙,把市区延伸到城墙以外的空间去.精明的张之洞也看到了这点,他的

张之洞的退让为自己保住了在湖北的美誉,而武汉也因此多出一条主干道。

蔡非

1907年,围绕一项拆墙修路的工程,汉口的商人们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爆发了火药味很浓的斗争。

当时汉口的市区建设在地图上看是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边紧邻着长江和汉水,剩下的一边则是由一面蜿蜒十余里的壮观城墙保护着。当时人口近百万的汉口就这样夹在城墙和两条相交河流组成的狭小三角地带中。

张之洞谥号 汉口商人与张之洞的博弈

城市要发展,就必须扩大,那土地从哪里来?只有推倒原来的城墙,把市区延伸到城墙以外的空间去。

精明的张之洞也看到了这点,他的计划是把旧城墙拆除后,用原有的墙砖来修筑堤防。这样一来能减少大量的治水工程费用。

张之洞谥号 汉口商人与张之洞的博弈

另外,城墙拆除后,还将在原址上修建一条城市主干道,然后对城市主干道两旁的土地分片招商,获得的收益能让湖广总督府大大进账一笔,这笔款项的用途也想好了:将用于赎回比利时在汉口的租界土地。

张之洞谥号 汉口商人与张之洞的博弈

张之洞的这种开发土地模式我们现代人很熟悉,这不正是21世纪中国各地方政府常用的“土地财政”吗?

湖广总督张之洞当时大权独揽,所以这件事在官场上并未受到反对。

但意想不到的反对,来自民间。

汉口的商人们联名上书请愿,要求把湖广总督府主导的拆墙修路一事改为“绅商合营”。所得的收益也由汉口商人来主导分配,这等于商人们要直接从湖广总督口中抢食。在传统官本位的中国社会,可谓大胆到了极点。

平心而论,商人们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汉口的这段城墙确实和清政府关系不大,它是半个多世纪前,由汉口市民和商人自己建造的。

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当时的汉口虽然已经是内陆的经济中心和大都市,但在行政上却属于郊区,并没有常驻政府机构,因此在军事上是不设防的。

1861年,太平军进攻湖广,当时汉口的绅商们向清政府请愿,请求在汉口部署军队帮助防守,而清政府却决定只防守长江对面的武昌城,理由之一是汉口没有城墙无法防守。结果太平军在数年间几次攻占汉口,上百万人口的汉口几乎被夷为平地,人口下降了几乎40%。

数年后,从战争中恢复的汉口人痛定思痛,决心自行保护自己的产业。

据当时的记载,汉口的每家商铺和大多数住户都捐了款,在第一轮市民捐献中就筹集到了10万两白银,之后一些大商人又合力贡献了15万两,而城墙的建设也由广受人尊敬的绅商负责,并接受监督,两年后,一段中国最坚固的城墙建成了。

甚至连城墙上的卫兵也是汉口人自己雇佣的,虽然名义上受绿营将领指挥,但实际上人员全部来自当地招募,经费则从当地的茶叶贸易中抽税而得。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20年,也起到了作用:1867年有一股捻军靠近汉口,在看到汉口城墙后一枪未发就撤退了。

在以上过程中,官府最多就是挂了个名而已,所以难怪汉口商人对张之洞的企图如此反感,在他们看来,官府拆除的是属于汉口人的城墙,之后把土地再出租牟利,最后还把这钱交给外国人,弥补自己的外交失败,实在是荒唐到了极点。

商人们甚至在多次请愿中赤裸裸地威胁:总督现在推行的各项事业,几乎都依赖于商人筹款,如果这次仍然一意孤行,以后要商人配合可就困难了。

最后由于汉口商人的多次抗争,张之洞又即将调任到北京,于是最后张之洞不得不让一步,把原先官方主导的拆迁修路工程,改为官商合营,忍痛让出一大块利益。

张之洞的退让为自己保住了在湖北的美誉,而武汉也因此多出一条主干道,当时被称为后城马路,也就是今天汉口的主干道——中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