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稚晖印章 永丰镇中心校发现74年前毕修勺请吴稚晖题写的“

2019-04-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毕修勺像编者按:在永丰镇中心校,也就是原来的更楼小学,有一块著名翻译家毕修勺请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题写的更楼学校匾额,这件事,现在...毕修勺像编者按:在永丰镇中心校,也就是原来的更楼小学,有一块著名翻译家毕修勺请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题写的"更楼学校"匾额,这件事,现在知道的人并不多.     12月初的一天,我们来到位于更楼村的永丰镇中心校,寻访这块沉寂乡野旷土近50年而无人问津的民国珍贵匾额,一探它的过往今来,给您讲述这块匾额背后的故事……吴稚晖印章 永丰镇中心校发现74年前毕修

核心提示:毕修勺像编者按:在永丰镇中心校,也就是原来的更楼小学,有一块著名翻译家毕修勺请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题写的更楼学校匾额,这件事,现在...

毕修勺像

编者按:在永丰镇中心校,也就是原来的更楼小学,有一块著名翻译家毕修勺请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题写的"更楼学校"匾额,这件事,现在知道的人并不多。     12月初的一天,我们来到位于更楼村的永丰镇中心校,寻访这块沉寂乡野旷土近50年而无人问津的民国珍贵匾额,一探它的过往今来,给您讲述这块匾额背后的故事……

吴稚晖印章 永丰镇中心校发现74年前毕修勺请吴稚晖题写的“

民国"非常珍贵的文物",埋没尘埃50年     历史,总是在不断被发现。这个世界上,到底还有多少物事,是我们原先不知道的,却等着后人去探索,就好比这块"更楼学校"的匾额。     "更楼学校"的匾额,被随意放置在学校围墙边的露天隔栏里,仿佛是拆建后,装修材料的废弃物般,与泥土、杂草、碎石为伴,风吹雨打,一搁就是近50年。

吴稚晖印章 永丰镇中心校发现74年前毕修勺请吴稚晖题写的“

    我们找到它的时候,匾额还是静静地斜倚在墙角,毫不起眼,只有那几个还算清晰的刻字,无声地宣告着匾额身份的不凡,以及它的历史人文价值。

    这是一块长2.

03米、宽0.64米、厚0.09米的长方形石雕匾额,通身布满青苔色,石面被雨水冲刷的印迹,历历在目。     匾额的正面,从右至左,最右边刻着竖排的"民国三十二年立",中间主体是横排的行楷字体"更楼学校",最左边是竖排的"吴敬恒题"落款,款下一方印章,已模糊。

吴稚晖印章 永丰镇中心校发现74年前毕修勺请吴稚晖题写的“

吴敬恒就是吴稚晖,敬恒是他的名,稚晖是他的字,其以字行。     碑文所刻字体为平底阴刻,每个字都是长0.

39米,宽0.25米,只见其字用笔劲挺,线条厚实,脱胎于北魏,有浓重的篆书韵味,明显是晚清民国书法风格。整块匾额,大气、沉稳、内敛,尚且庄重。     匾额的背面,我们看时字迹不清,但据毕修勺的侄孙毕忠军讲,去年7月,他陪同正着手整理毕修勺生平史料的衢州族人毕全林来永丰镇中心校寻访时,曾带他来看过这块匾额。

当时,匾额题写刻字的正面被反覆在地下,背面朝上,"那天下雨,背面的文字经雨水冲刷,看得清楚,记载当年捐资助学的功德碑文,满满当当写满了捐赠人的名字,还刻着什么一斗,什么一升字样,应该是当年题字的时候,一起刻的。

后来,我们把匾额的正面翻转回来,就看到了‘更楼学校’几个字。

"     不过,"更楼学校"这几个字,显然有被人为敲砸的痕迹,但奇怪的是,每个字只敲那么一点儿,而且并不破坏整个字体的结构,或许当年,砸这块匾额的人,毕竟懂点儿书法,不忍心去全面破坏吧。

就像族人毕全林当时看到这块匾额时所说的:"这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千万要保护好!"     吴稚晖在大陆为学校题写校名的事例,并不多见,这块匾额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儿?为什么被埋没那么多年?又是如何被重新发现的?其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便是我们探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