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型演员王广胜 王广胜:青年时期毛主席特型演员艺术人生风采

2019-0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母亲用手摸一摸孩子没有"发烧".为什么想见一见"毛主席"?阿勇:"我从微信中知道毛主席那么历害,所以想见啊!"尚桂芝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尚丙辉是中国好人,他的好人群中有扮演毛主席的人呢,让孩子见见自己崇拜的偶像更有利于骨髓移植后的生长.通过朋友介绍,正在广东拍话剧的青年毛泽东扮演者王广胜得知消息后,第二天赶到广州南方医院看望孩子,隔着玻璃模仿着毛主席的话向孩子问候,并向阿勇父亲赠送一千元慰问金,并祝愿这名河南驻马店老乡早日康复.特型演员王广胜 王

母亲用手摸一摸孩子没有“发烧”。为什么想见一见“毛主席”?

阿勇:“我从微信中知道毛主席那么历害,所以想见啊!”

尚桂芝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尚丙辉是中国好人,他的好人群中有扮演毛主席的人呢,让孩子见见自己崇拜的偶像更有利于骨髓移植后的生长。通过朋友介绍,正在广东拍话剧的青年毛泽东扮演者王广胜得知消息后,第二天赶到广州南方医院看望孩子,隔着玻璃模仿着毛主席的话向孩子问候,并向阿勇父亲赠送一千元慰问金,并祝愿这名河南驻马店老乡早日康复。

特型演员王广胜 王广胜:青年时期毛主席特型演员艺术人生风采

王广胜隔着玻璃模仿着毛主席的话向孩子问候

整个过程被广州好人梁为道录制下来发到优酷并传给孩子,连续数天,阿勇看着视频笑着,随后在检查时,专家说:“奇迹了,前几天检查孩子的情况并不乐观,这几天孩子的细胞开始生长了。”

特型演员王广胜 王广胜:青年时期毛主席特型演员艺术人生风采

其实王广胜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缘份这不是第一次,早在他在安徽黄山某部工作时,当时他到某医院看望战友,邻床就有一位家住祁门县小路口的大姐患了障碍性贫血,当时作为报道员的他,他立即与同事进行采访帮助呼呈道,最终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筹到了一笔为这位农村妇女治疗的费用。

特型演员王广胜 王广胜:青年时期毛主席特型演员艺术人生风采

王广胜扮演青年毛泽东,还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说起,那是1994年的年初,入伍不久的王广胜与其他战友一样要参加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以完成由一名普通青年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新训生活是从练站军姿开始的,在练站军姿时,全体新兵按照分班一排排站好,由各班班长轮流给纠正大家的痼癖动作,他当时在一班,也是班里的排头兵,因此,在班长纠正动作时第一个看到的就是王广胜。

有一次,三班班长吴友元给大伙纠正动作,当他走到王广胜面前时一下子愣住了,他上下左右地打量起王广胜来,足足看了有两三分钟,看得王广胜心里直发毛,以为自己的动作有问题,便把两腿绷得更紧,胸脯挺得更直,两眼向前平视,眨都不敢眨,这时,三班长又叫来了排里的班长以及其他班的几位班长,让他们一起观察王广胜,其他几位班长也围着王广胜上下打量,并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王广胜愈加紧张,两手直冒汗,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样不可饶恕的缺点引来这么多班长“围观”,这时王广胜听到一位班长说了一句话“嗯,长得很像,可惜嘴巴下面少了一颗痣”, 王广胜紧张的心情才逐渐放松下来,王广胜似乎明白了几位班长“围观”自己的原因,可能他们发现了王广胜长得像青年毛泽东,所以才说他嘴巴下面少了一颗痣。

王广胜的判断很快得到了验证,在课间休息的时候,那几位班长把他叫到一旁,开玩笑地问王广胜说以前有没有人发现自己长得像青年毛泽东,他说从来没有,他们便笑说三班长是第一个发现他像毛泽东的伯乐,几位班长也鼓励他说以后要多看看毛泽东的书以及影视剧,模仿一下主席讲话,说不定将来能成为“主席”的特型演员呢!

班长们的话让王广胜又惊又喜,王广胜甚至不敢相信他们的话是真的,或许是在逗自己玩吧?训练结束后,王广胜赶紧跑到连队的整容镜前仔细地打量起自己来,王广胜似乎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打量过自己,感到镜子里的他既熟悉又陌生,王广胜不敢把自己的形象与心目中的伟人相提并论,但越打量越觉得班长说的话有道理,如果在自己的下巴安上一颗痣,和青年毛泽东的照片比较一下,相似度绝不低于百分之八十。

王广胜暗暗窃喜,想不到自己竟有如此的福分,能和伟大领袖扯上联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经常借阅营部图书室有关毛主席的书,并有意模仿纪录片中毛主席的动作和讲话的声音,观看红色影视剧时悉心揣摩扮演主席的演员是怎么样塑造毛主席形象的,还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毛主席著作进行阅读,利用站岗时间背诵毛主席诗词,他由对主席的崇拜发展到了对主席的模仿。

在新兵训练快要结束时,适值新春佳节,连队要举办春节联欢晚会,要求每个班都要出个节目,班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王广胜,他便在晚会上模仿了一段毛主席讲话,还背诵了一首毛主席诗词,没想到演出效果非常好,王广胜的这个节目还被评为一等奖!

初战告捷,更增强了他演好主席的自信心!三个月的新训生活很快结束了,王广胜不仅完成了由一名普通青年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而且还收获了一个特殊的头衔,也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当“主席”特型的种子。

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成为一名较为专业的“主席特型”演员,王广胜产生了报考艺术院校的想法,1998年,经过几番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全军最高艺术学府——解放军艺术学院,在这所全军一流的艺术学府里,王广胜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广泛吸取不同艺术门类的营养,因为艺术都是共通的,王广胜不仅努力学好军事影视文学创作的专业知识,还利用业余时间,向戏剧系的老师、同学求教艺术表演技能,并广泛涉猎舞蹈、美术、音乐等跨行业艺术理论。

几年的军校生活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艺术素养,奠定了自己的文艺理论基础,也为他后来演好主席提供了必要的养分。在校期间,王广胜也在系里组织的各类演出活动中,成功地塑造了青年毛泽东的形象,“主席”这个称呼也成了同学们对他的昵称,中央电视台在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日出东方》时,戏剧系的刘冠军老师还推荐王广胜到剧组争取扮演毛泽东的角色呢!

毛主席去世的那年王广胜刚好出生,如今刚满四十岁的他虽然没有赶上毛泽东时代,更无缘见到毛主席,但从小就深受毛主席的影响,他说:“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正堂上就挂着一张毛主席像,上小学的时候课文里又学到了许多有关毛主席的文章,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收稻谷》等。

总之,七十年代出生的自己是伴随着毛主席的故事、毛主席的传说一天天长大的,是发自内心地敬仰毛主席,热爱毛主席,一提到‘毛主席’这三个字自己的内心就涌动着一股热流。

他把这三个字也看得那么神圣,那么伟大,那时候的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辈子能和这三个神圣的字眼扯上什么关系,直到1993年,高考落榜的他怀揣着绿色的梦想踏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成了第二炮兵(现更名为火箭军)的一员,从此,他的命运因此改写,他与“毛泽东”这三个字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军校毕业后,王广胜被分配到火箭军某旅任文化干事,部队的文化活动全由他负责组织。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搞好部队文化活动,他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在艺术学院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并深入基层官兵生活,广泛收集创作素材,几年的时间内,共创作出了相声、小品、快板、话剧、诗歌等各类文艺体裁五十多部,自己编导并参演的晚会《真情军旅》还获得全兵种基层文艺调演一等奖。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主席”特型的身份,创作了话剧《红军·红井·红土劲旅》,并成功扮演了毛泽东,深受广大官兵喜爱,官兵们又给他冠以“主席”的称谓。

为了不辜负官兵对他的喜爱,不愧对官兵们送给他的“主席”称号,他想尽一切办法塑造好主席的形象,不光在外形上追求形似,更要在内涵上追求神似,王广胜由外而内,内外兼修,不单纯模仿毛主席讲话的声音、动作,还努力钻研中国近现代史,研读毛主席著作,学习毛体书法,背诵毛主席诗词,从心灵深处去感受伟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力求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王广胜扮演的主席形象也深深植根于官兵心中,王广胜演主席的节目也成了部队的保留节目,每年老兵退伍,新兵入伍,部队都会组织慰问演出,官兵们最喜欢的节目就是聆听“主席”讲话,他演的主席形象不仅官兵们喜欢,上级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王广胜的“主席”声望也不胫而走,部队驻地电视台还到部队对他进行了专访,1997年,黄山市举办纪念建市二十周年大型文艺演出,王广胜作为主席特型受邀参加了演出,2003年执导并主演的《真情军旅》获得第二炮兵文艺汇演一等奖,2011年作为第二炮兵文工团成员到全国基层部队慰问官兵,目前,他正执笔《毛泽东在赣南》剧本并出演青年毛泽东。

王广胜告诉记者,毛主席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圣殿,一座丰碑,弘扬主席的伟大精神,塑造好主席的光辉形象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只要是与公益有关的事,他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乐意参与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