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麟征振华威 一代战将关麟征的崛起密码

2019-0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户县五百多个行政村里,有一个名字很响亮的村--振华威村.这个村原来的名字叫真花磑(威音),1946年春,在关麟征将军回乡探亲时,将其改成了振华威.振华威村距户县县城不远,从现在的7号公路一直向南,便能看到该村拉在大路上的横幅"关麟征将军故里".当年关将军题写村名的石碑,至今也还被村民完好无缺的保存着.关麟征振华威 一代战将关麟征的崛起密码"当时听说他要回来,全村人还有附近村子的乡亲,敲锣打鼓出去接他,在斗门镇梁桥碰见后,关麟征下车跟着乡亲们一同步行20多里地,回到了村里.&

在户县五百多个行政村里,有一个名字很响亮的村——振华威村。这个村原来的名字叫真花磑(威音),1946年春,在关麟征将军回乡探亲时,将其改成了振华威。

振华威村距户县县城不远,从现在的7号公路一直向南,便能看到该村拉在大路上的横幅“关麟征将军故里”。当年关将军题写村名的石碑,至今也还被村民完好无缺的保存着。

关麟征振华威 一代战将关麟征的崛起密码

“当时听说他要回来,全村人还有附近村子的乡亲,敲锣打鼓出去接他,在斗门镇梁桥碰见后,关麟征下车跟着乡亲们一同步行20多里地,回到了村里。”当时仅有6岁的关麟瑶老人回忆起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关麟征振华威 一代战将关麟征的崛起密码

毫无疑问,“抗日名将”关麟征是这里的骄傲。这个用鲜血奠定了闻名中外的古北口大捷、台儿庄大捷,从而让“关铁拳”的美名不胫而走的人物,虽早已随时光远逝,但却永远活在后辈人的记忆里……。

冒名进入黄埔军校就读

关麟征振华威 一代战将关麟征的崛起密码

“关麟征父亲是我伯祖父关树铭,一生都以务农为生,当年村中还有4间土房,但后来都扒了。”关麟征的堂侄关俊生老人说。

振华威村子不大,原来位于村中十字西北的关家老屋,早已在几十年前不见了踪影。不过,谈起关麟征参军的事,老人倒兴致颇浓。

原来,在投军以前,关麟征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农民,既不愿务农,又不愿去做生意,“身材高大,魁梧,说话做事风风火火。”1924年的一天,一个好友告诉他,弄到了一张可取投奔渭北镇嵩军某营的条子,当了兵就能吃饷,于是两人就去了,可是,因为没提礼物,营长根本就没搭理他们。

捱了一个多月,两人只好灰溜溜回来。碰巧,又有一位好友说要去考黄埔军校,手续已办好,但嫌太远,不想去了,问他去不去。对方叫吴志道,只要把吴字改成关,他就可冒名顶替,关麟征随即答应,“回去跟父母一说,老父亲硬是咬牙卖了两头牛,给他揣了25块银元,出门上路了。”

关麟征拿着吴志道的身份证明,和好友步行赶到河南灵宝,又从灵宝搭火车来到上海。正巧,从北平报纸上获知黄埔军校招生消息的杜聿明等人也赶到了上海。他们都来找于右任,于问:“你们为什么要当兵?”关麟征老实的说:“当军官威风。”于右任一听,给逗笑了。见他们路费不多了,他便将自己的皮袍拿去当了,又写了条子介绍他们去报考。时隔多年以后,包括关麟征在内的这一干陕西学生,大多成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将,上将。

村中的老人们回忆,关麟征自幼性烈如火,不仅经常打架,还调皮捣蛋,常气得老师打手心。有一次,他的邻村苍溪小学念书的张修甫说他,“你要是将来成了,你就骑驴来找我!”几十年后,已经功成名就的关麟征回乡探望老师,结果老师竟不好意思的躲到了包谷地里。

由于经常违规,关麟征小学毕业时,虽然成绩是全班第一,作文也很好,但降为第二,学校校长对人说:“这孩子将来成器就是杨六郎;不成器就是卖麻糖。”

出生于1905年的关麟征在家中排行老大,弟妹较多,15岁考进省立第三中学,因家庭贫困,没念几年就辍学了。他曾在户县县城见过一连驻兵,觉得很威风,便有当兵的想法,后在西安念中学,每次路过讲武堂,见照壁上写着的“奋斗”两字,也都极为羡慕。可是,家里没有关系也没钱,他根本进不去。

灵活指挥受到蒋介石青睐

进入黄埔军校成了关麟征人生际遇的良好开端,而战场的出色表现,更让他迅速的在军中崛起。

在战斗中,关麟征很善于通过“灵活指挥”来夺取胜利。1927年,他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七团团长。这一时期,关麟征虽然还只是普通的一员,但善于灵活指挥的特点已显露了出来。1930年蒋、冯、阎大战时,关麟征部在河南杞县负责掩护全师撤退,因与属下一个营失去联络,他不得不面对比关军多几倍的阎、冯联军,危机之中,他急中生智,利用大雾降临、不但不向后撤退示弱,反而下令反击。

对方因雾气弥漫,情况不明,不敢贸然前进,于是下令撤退。因在这次退却中有功,他升任该师第二旅旅长。

1931年,26岁的关麟征任第四师十一旅旅长,奉命进攻盘踞在南宫的夏子明旅。到达南宫后,发现双方兵力相当,且城门已经关闭,戒备森严。就决定想办法让对方松懈下来,再进攻。他命令将士在离城10里的村庄宿营,而暗地里命令一个营在天黑后秘密运动到城垣附近隐藏起来。

由于关麟征的部队突然退却,夏子明部见城外安静,便开城窥探,根本没有料到城墙附近即埋伏着关军,借对方打开城门的机会,这个营乘机冲入,关麟征仅用了几个小时就占领了南宫县城。

同年秋天,关麟征又率部在距柳河车站20华里的铁路正面防守。由于阎、冯军兵多火力猛,防守阵地被攻破,眼看蒋介石的指挥地点就在附近,千钧一发之际,关麟征只好以身边仅有的警卫排30多人去填补空出来的阵地。他让30名战士隐匿于玉米地里,分散射击,对方不知虚实,怕中埋伏,不敢大举冲锋,等捱到中午援军赶到,他才缓过一口气。因这次“空城计”,关麟征保住了蒋介石的安全,自此深受蒋的青睐。

关麟征性如烈火,无论大小战役,均打得勇猛。徐州会战结束后,关麟征率部向商丘一带撤退。在走到豫皖两省交界处的一座桥时,被日军封锁住了。当时桥西已被日军占领,敌人的八挺重机枪封锁了桥面,士兵们几次冲锋都被未成功,见此,关麟征勃然大怒,立即集中了部队中16匹良马,由勇敢机智的士兵驾驭,而他一马当先,率先向对方桥头冲去,桥头敌人的机枪还没来得及开火,战马已经冲到,结果顺利打通了道路,这件事,让他在国民党军界有了“关猛”的雅号。

因为作战勇猛,关麟征也曾多次负伤。东征陈炯明时,他率全排战士在敢死队后用竹梯爬上城墙,不到半小时,便冲入城内。然而,由于这次战斗中他的左膝盖骨受伤严重,医生要为他截肢,听要截肢,关麟征痛苦到了要自杀的地步,幸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来看望受伤官兵,认识他(军校时关个子高,总站在前排),得知他的伤情,也反对截肢,便将他转送香港治疗,才保住了左腿。

1934年黄埔军校成立十周年纪念日这天,国民党在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仪式在军事委员会的一栋有着琉璃瓦的大礼堂里举行,主席台前,一个1米高的10层铜台上,每一层都镌刻军校里最为优秀的学生,而在铜塔的第一层,一排醒目的名字刻在上面,其中,第一个就是黄埔一期的关麟征……。

长城抗战

“我的一生是打鬼子的一生”。关麟征这样说过,而事实也是这样做的。村中老人说,不仅关将军在战场上浴血杀敌,先后经他带出去抗日的同村子弟亦有17人之多,其中,客死他乡的3人,英勇殉国的8名,抗战胜利时,只有6人活着回到了家乡。

九一八事变后,关麟征常以“毋忘国耻,收复失地是中国军人的任务”来教导部下官兵。他参与的古北口战斗,台儿庄大战以及湘北大捷,都成了人们永恒的记忆。

1933年3月,关麟征率部抵挡进犯察哈尔、热河的日军。在到达河北密云县石匣镇时,关忽然接到“停止前进,就地待命”的命令。考虑情况紧急,关麟征决定先抢得战事的主动权再待命,而这样必须先到达古北口,于是毅然违命将部队开了上去。

一到古北口,关麟征即率部夺取有利地形打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他身旁随从官兵10余人全部战死,他也被炸伤多处,浑身是血,但毫不畏惧,最终终日军击退,拿到了主动权。随后两个月里,他一直率部在古北口、南天门等地抗击日军。连日军自己承认:中国古北口抗战是“激战中的激战”。鉴于古北口的抗战精神,张季鸾在大公报上撰写社论,题为《爱国男儿,血洒疆场》,进行褒扬。

1937年10月,大批日军由肥乡、成安等县进犯漳河,在漳河南岸,关麟征率部与日军土肥原十四师团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攻防战,经过白刃肉搏,终于使日军向漳河北岸败退。战斗中,得知日军在邯郸城外建有飞机场和油库,关麟征立即抽调一个营夜袭机场,烧毁了日军飞机10余架,并缴获大批枪弹。次年初,日军进攻台儿庄,准备突破后,一举占领徐州。当年3月,关麟率五十二军来到台儿庄东北,以配合其他军团的正面作战。

战斗打响后,关麟征率部向盘踞在津浦铁路台枣支线的日军矶谷第十师团的濑谷旅团发起进攻。由于火力不如对方,关麟征命令战士昼伏夜出,并利用敌人黑夜不敢活动的弱点,挑选得力战士用汽油焚烧日军营房,同时组织机枪手密集火力射击。在此情况下,日军仓皇应战,很快便被消灭了。

而正在此时,由临沂南下的一一支日军突然袭击五十二军指挥部,当时关麟征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营。危急关头,关麟征命警卫营长带着这些人跑到距敌人约1000米的地方,向日军佯攻,才缓解了危局。随后,他又乘胜攻击兰陵、洪山一带的日军,以减轻台儿庄外线进攻的压力,使得台儿庄东北面所受的日军威胁全部解除。

台儿庄战役后,“关铁拳”的美誉不胫而走,在台儿庄战役中与关麟征较量过的板垣征四郎说:“关麟征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十个军。”这年夏天,蒋介石在武汉珞珈山举办的军官团讲演会上说:“中国军队如果都象五十二军那样作战坚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因台儿庄作战有功,关麟征升任第三十二军团长。当时,在黄埔军校毕业生中任军团长的仅胡宗南和他两人。

归隐香港,心在桑梓

1939年9月,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领10万多日军由通城、岳阳、洞庭湖三路进攻湘北,直指长沙,湘北大战的枪声打响了。

这次战役,关麟征以代行总司令职权坐镇湘北,指挥3个军和一个游击纵队迎击进犯湘北的日军。战事开始后,各级将校亲往第一线指挥,仅连、排级军官牺牲者就达百人之多。为了更有力打击日军,关麟征安排部分部队后撤,等待战机。

后撤时,部队各级长官走在最后,有条不紊,10月2日,当部队退至长沙以北时,前方传来营田、汨罗江等地日军伤亡很大,向北逃窜的消息,关麟征立即命令部队反攻、追击,日军并未想到后撤的国民党军队会突然反击,一时间全线溃退,抱头逃窜。

至l0月7日战役结束,所有失陷的土地收复,这次湘北会战,以日军失败告终。1945年,在获得重创日军的湘北大捷之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欣然为他题词,“为生民而起,乃命世之英”。

湘北大战结束后,关麟征因作战有功,升任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第一个担任总司令的人。而这一年年,关麟征年仅34岁。

“关麟征1924年去的军校,直到一九三几年,才回来过一次,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家,已经到了1946年春天。”七旬老人关麟瑶回忆,印象中,关麟征个子有一米八几,跟村里人说笑,都是土话,“没有一点儿当官的架子。”

很多村民都记得,那一次关麟征回来,去当地的学校讲了话,然后就是去村里人家都走走,给每家每户送去了一斤牛肉和一块毛巾,“他回来一来看望父母家人,二来是来看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士兵家属,看看是否都按时收到了抚恤金……”。

关麟瑶介绍,关姓是振华威村的大姓,其先祖是满族,于明初由东北沈阳迁山西,后又来到了陕西,到达陕西户县后,关姓人四散分开,因而县里有大量关姓。“不过,在关麟征之前,祖祖辈辈只出过一个武举人,大多数都是以务农为生。要说关家人有个什么特点,主要就是性情刚烈,脾气暴躁。”

虽然关麟征没有念过太多的书,但早年在私塾以及后来年学堂所学的根底很深,戎马倥偬之余,他经常学习《孙子兵法》、《春秋》、《易经》,研究《战斗纲要》、《战术作业》,而在休整时,又喜欢练习书法。1949年11月,关麟征以借口去香港探望父亲,留在了香港,直到他去世,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了看书,写字,教育子女。

他擅长草书,喜欢唐代怀素和尚和于右任的作品,据说他的草书作品曾参加香港大会堂的展览,并受到过好评。而在振华威村,本报记者还找到了一块由关麟征题写的石碑,当时这块碑就立在村口,从碑上的“振华威”三个大字来看,苍劲有力,雄浑大气,的确非同凡响。

因为国民党失去信心,隐居香港后,关麟征不再参加任何政治性集会活动,无论是台湾军界,还是留在香港的国民党故旧,他不联系,也不不见面,更不会见记者发表言论了。据关家后人称,晚年的关麟征早睡早起,不喝酒,不吸烟,也不打牌,就是偶尔去看看电影。

他喜欢大陆的戏剧片,有次去看晋剧影片《六月雪》,由于唱腔与秦腔类似,竟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不禁潸然泪下。年轻时关麟征就爱唱秦腔,到港后,逢年过节,关麟征喜欢将全家老少齐聚一堂,唱戏自乐,关麟征会唱“淝水之战”,女婿则擅长“平贵别窑”,在弟弟关麟兆二胡伴奏下,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

关麟征一生看淡名利,对权势看得很轻。关于这一点,当地至今流传着一则故事,说关麟征的老父亲见儿子当的官大了,想让关麟征多买些地,关麟征说,“我北可以给您买到梧南村,南可以买到赵王镇,东可以买到灵沼乡,西可以槐道村,可是,我把这些地都买了,人都走了,您要是被狼吃了,可咋办啊。”

关麟征虽然戎马倥偬,但一直心系桑梓,他曾花钱在老家振华威村的村子西边建了一所兴中小学,一所兴中中学,兴中小学在很多年前已经拆了,而由他建起的兴中中学,曾先后易名户县师范,户县三中,直到近年,才又改名振华中学。

1980年8月1日,关麟征因病去世,享年74岁。当年坐在一张课桌上的黄埔同学徐向前元帅发去唁电,称“黄埔同窗,怀念不已”。而今,由徐向前题写碑名的关麟征纪念碑还矗立在他当年建起的中学里。(潘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