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的故事 【协和人的故事】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林巧稚

2018-1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巧稚(1901-1983),出生于福建厦门,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 其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的故事 [协和人的故事]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林巧稚北京协和医院泰斗林巧稚曾经说:"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

林巧稚(1901-1983),出生于福建厦门,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 其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林巧稚的故事 【协和人的故事】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林巧稚

北京协和医院泰斗林巧稚曾经说:“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便是医治病人。”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女性,她一生未婚未育,只做了一件事,却也是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行医看病!她一生接生了五、六万多个孩子,她的一生都在产房。或许,这就是林巧稚要用一生告诉我们的。

林巧稚的故事 【协和人的故事】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林巧稚

故事从1921年讲起:林巧稚从小性格温婉、天资聪慧、勤奋好学。1921年秋她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

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她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获文海奖和医学博士学位。入学时有5个女生,只有3人坚持到最后。

林巧稚的故事 【协和人的故事】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林巧稚

林巧稚受聘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成为协和医学院的第一位中国籍女医生。尽管医院聘书中规定“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林巧稚还是接下了此聘书。据说她曾有过一段恋爱,但因表现出色被医院派赴国外深造,恋情不了了之。因此直到晚年,林巧稚都未曾婚嫁,一直致力于妇产工作。

1932年,林巧稚到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1933年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1955年,林巧稚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也是唯一的女学部委员;1959年,她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妇产医院名誉院长;她还是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

她多次率领医学代表团和友好代表团出访世界各国,而且在1973年至1977年期间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ACMR)的顾问委员。

她在晚年支持筹建国内第一个产科遗传和产前诊断实验室,组织学生通力协作,花了4年多的时间,分析本院病例3900余份,参阅900余篇主要文献,制图200余幅,于1980年8月底前完成了一部51万余字的《妇科肿瘤》著作,逐章逐篇仔细审核修改,使其成为我国妇科肿瘤学的经典著作。

下面是一些关于林巧稚的回忆故事:

协和纯净如真空的环境,养成林巧稚单纯倔强的个性,她对政治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1949年,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给林巧稚送来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机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个城市,傅太太特别说:“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林巧稚谢绝了好意。她就要在协和守着她的病人。

随着协和“收归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展开,老协和知识分子首当其冲。林巧稚的社会威望和她的政治积极性反差强烈,理所当然是“重点改造对象”。工作组派她的学生给她讲形势、谈理论,劝导她“揭发美国人的文化侵略”。林巧稚想不通,“美国人办医学院帮我们培养人才,我的医术就是人家教的……”

与共产党女干部的接触,让林巧稚对共产党人有了更多好感。有一天,一个穿灰色列宁服的妇女来协和挂号找林巧稚看病,林在问诊中了解到,这名患者1927年生过孩子,因为躲避国民党抓捕不能在大医院就诊,孩子夭折,自己也不能再生育,长征中又落下许多病根……后来她才知道,这位患者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林对她更增添了同情和敬佩。

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来协和生孩子的时候,林巧稚经常和她聊天,但并不知道张的身份。

林巧稚与周恩来夫妇、彭真全家的交往,使她对共产党人和新政府有了新的看法。她的“思想动态”被工作组敏锐地捕捉到,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来到协和,亲自给林巧稚写了100多页学习体会和思想小结。林巧稚在协和大会上代表教授发言,没有采用吴晗写的报告,她回顾自己在协和不问世事一心从医教书30年,现在她愿意“打开协和的窗子看祖国”。言辞朴实恳切,在场许多老协和人流下眼泪。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一些著名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共产党。林巧稚对周恩来说,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周恩来宽慰她不必介意这个问题,在党外一样可以工作。

“文革 ”中,林巧稚推着四轮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清洗便盆,倒痰盂……这些工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毕竟,她还没有离开协和,她说这已经是再幸运不过。

“文革”结束后,林巧稚已近80岁,体质逐渐衰弱。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快!快!拿产钳来!产钳……”

直到病重、身体极为衰弱,林巧稚还坚持工作。家人和学生劝她休息,她说:“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

4月22日,林巧稚在协和的病床上走向人生终点。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说明:文字根据网络内容整理汇编,部分图片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