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访谈 专访张艾嘉 喜欢是第一生产力 (1327期)

2019-0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说到和<相爱相亲>的另一个编剧游晓颖的合作,她说这是一个"互相丢包"的过程,因为年龄与视角的不同,双方都能给彼此意外的惊喜.就像本次访谈,笔者的视角,张艾嘉的视角,我们都试图在寻找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如同她说到"手写剧本"的那一刻一样,手指是用力的,心脏是跳动的.因为用心,才让我们有了共同的契机,从而也促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Talk Eeducation.张艾嘉访谈 专访张艾嘉 喜欢是第一生产力 (1327期)张艾嘉接受编剧帮记者专访(文末有福利哦)因为相

说到和《相爱相亲》的另一个编剧游晓颖的合作,她说这是一个“互相丢包”的过程,因为年龄与视角的不同,双方都能给彼此意外的惊喜。就像本次访谈,笔者的视角,张艾嘉的视角,我们都试图在寻找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如同她说到“手写剧本”的那一刻一样,手指是用力的,心脏是跳动的。因为用心,才让我们有了共同的契机,从而也促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Talk Eeducation。

张艾嘉访谈 专访张艾嘉 喜欢是第一生产力 (1327期)

张艾嘉接受编剧帮记者专访(文末有福利哦)

因为相爱,所以相亲

一个“自私”的念头

编剧帮:迈克尔哈内克的电影《爱》(Amour)是从“生命与死亡”的角度来诠释爱的。《相爱相亲》同样也是关于“爱”的故事,它的角度是什么?

张艾嘉访谈 专访张艾嘉 喜欢是第一生产力 (1327期)

张艾嘉:是从一个自私的角度去诠释的,整个戏都是从“自私”的念头开始的。因为所有东西都来自于我们很自私地去想,比如说我演的这个角色慧英,她爱她的妈妈,希望妈妈跟乡下的爸爸合葬。可是乡下的阿祖(父亲的原配)却说不可以,“因为他是我男人,我应该守着他。”

张艾嘉访谈 专访张艾嘉 喜欢是第一生产力 (1327期)

所以当每个人都从一个自私的角度去看事情的时候,其实就很难分辨对错了。我们不是常常讲爱是自私的吗?可是当我们真正讲到“大爱”的时候,却认为不是这样的,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编剧帮:从创作角度来说,“爱”这样的大命题您是如何去把握的?

张艾嘉:其实最初看《相爱相亲》这个故事时,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家庭事件。可是慢慢的我觉得可以加入很多人跟环境、时代的一些关系。其实我一直希望我剧本里的一个小故事(或者小细节),能够触动到一些人。这个触动可以是一个“大爱”,当然这需要你去体会。

当然我并没有刻意的去说他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大爱”,因为有的时候刻意营造反而是一种局限。最主要的是你有没有用心去对待一个故事?所有的小细节是不是都从心里面走?所有的事情跟所有人物关系是否真实?演员是否能真正走进这个角色?而这些观众都会感受得到。

张艾嘉全程欢声笑语

轻描淡写,却爱得精彩

编剧帮:从创作角度,您觉得“空间”对剧作的影响有多大?

张艾嘉:我去乡下看景的时候,看到有个屋里摆了一口棺材,这让我觉得很震撼。我开始去想象这个地方的人是如何去生存的?这里的老人,他们的心境是怎么样的?

我不要去想南方还是北方,我就去想,在这样的空间里,存在着这样的人,我得慢慢的去感受她,并试着去理解她。然后我就会想,当我的演员走到这个空间里会带给她(们)什么。一开始《相爱相亲》在乡下做布景陈设的时候,我们的陈设会过多,所以我和美术指导走进去最开始做的事情就是丢东西,我们得把空间留出来。因为我们要让那个人生活的痕迹在里面,让她有空间去走动,然后让她的生命慢慢变成这个空间的一部分。

我跟壮壮老师(田壮壮)在车里有一场戏,这个空间我就想了很久。我首先确定的是它绝对不可以是隔着玻璃的,深知不能隔任何东西,因为我必须要赤裸裸的看到我们两个人存在在这个空间里,就算最后只是背影,我都需要有那个感情,可以在空间里流动。

《相爱相亲》剧照

编剧帮:《相爱相亲》里“亲情”与“爱情”其实都有普通人的影子,这次的创作跟以往的作品比会更生活和更朴素,正如您写的书《轻描淡写》一样,是否可以理解为本片的一种创作心境?

张艾嘉: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要写书,写《轻描淡写》的原因是我一直都觉得自己不是科班出来的电影人,因为我没有学过任何的电影理念、以及其他相关的东西。我对电影所有的认知都来自于我的现场经验,当然这些经验未必是所有年轻人能够在一刹那之间就可以拥有的,所以我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把这些“理念”留下来,希望年轻人看到,会觉得电影其实没有那么难,拍电影也不是只有理念而已。

我们现在看的电影有很多,拍戏的各种经验也在慢慢积累。但是还是会期待着某些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也知道,很多的题材其实都是重复的,可是每个题材会遇到不同的状况,如果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角度和方法,那对电影而言就是很精彩的挑战了。

是新浪潮“情人”,也是票房女王

在张艾嘉口中那个台湾电影的全盛时代,她召集了杨德昌、柯一正等导演拍摄《十一个女人》,这件事在台湾著名主持人张小燕口中大概是这么表述的:“我出门遛弯就看到一帮人在搞电影,真的是有趣极了。”

张艾嘉监制并主演杨德昌电影《海滩的一天》(剧照)

其实一开始张艾嘉就不甘心在嘉禾当花瓶,也演多了琼瑶苦情戏,于是很快她就带来了自己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最爱》,和今天的《相爱相亲》一样获得金马奖多项入围。从影40余年,她先后为我们带来了《少女小渔》《心动》《想飞》《203040》《一个好爸爸》《念念》等类型多样的华语电影。无论是黑帮片、科幻片、青春片还是她自称最擅长的文艺片,她都找到了自己独有的视角。

美国时代杂志称呼她为“全能艺人”,不单单只是她有着编剧、导演、演员、歌手、监制等多重身份。而是,她成功的突破了自己,找到了只属于自己的电影语言,她用不同的身份,出现在李安、杨德昌、徐克、李翰祥、许鞍华等不同导演的电影里,他们共同经历了台湾与香港电影的“新浪潮”,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最温暖的孤独

金马影展发起《10 10》电影项目,张艾嘉执导的短片叫做《诸神的黄昏》,这也是一部看上去有点Edaction的电影,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启迪”,这种“启迪”来自于她内心深处的一种关怀,我们也因此发现“文艺片”创作的背后,更多的是孤独。

对创作者来说,学会孤独,才能真正走向你的观众。

《10 10》诸神的黄昏剧照

编剧帮:其实很多片方会比较惧怕用“文艺片”三个字来做宣传,您为何如此坚持?

张艾嘉:其实文艺片就是文艺片,你骗不了人的,何必去骗人呢?你只要进来,你进来后,发现文艺片其实挺好看的,我就会觉得它就有了生存的希望。我只是觉得现在的人看电影已经不是看电影,而是看热闹。这个我觉得是错误的。其实,我们应该试着去尊重“看电影”这件事。

还有,我不认为文艺片就不是商业片,我觉得任何电影,只要它拿出来让观众买票去看,它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商品。所以我从来不去避讳“文艺片”三个字。其实我也希望大家看热闹看腻了,上当上够了,也可以试着去看看别的戏,说不定就给了它(文艺片)一个机会呢?我之所以这么坚持,是因为我曾经历过好多现在大陆电影市场所经历的事情,当年台湾电影、香港电影都是如此。

我64岁了,其实也挺累的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做自己会做的、喜欢的事情吧。

编剧帮:您觉得文艺片的出路在哪里?

张艾嘉:文艺片的出路在于大家是不是用心去拍戏,而不是用一个取悦观众的态度去拍戏。因为“取悦”只是一刹那的事情,不要把曾经的成功当做一个模范,这是错误的。

要做好文艺片,你一定要清楚你自己想说的故事,因为这不只是与别人分享,而是你自己也正在经历着。你也在给自己找一个答案,整个过程是互相的,而这个所谓的“互相”会在银幕上呈现,真心不真心都一目了然。

编剧帮:最近有一件让人很痛心的事情,就是青年导演胡迁自杀,他才刚完成他的长片电影处女作。对此,您会对那些正处在孤独、痛苦中的青年创作者们说些什么?

张艾嘉:当你坚持走一条路,你常常会忘记你周围还有好多事情是与你相关的,但是你却把你自己关起来了。我看过一本书里有讲,“你出生后,你睡的床、摇篮,盖的被子,都是另外一只手做出来的。”想到这个你会不会觉得温暖?

为什么我不喜欢打字?是因为我喜欢手写剧本,因为笔抓在手上的时候,触碰到的点正好来自我们心脏的经络,当我写到激动的时候,我发觉我用笔的轻重都会有变化,这个时候我会觉得我是在用心与文字沟通,我的文字慢慢的变成我的电影,然后拥有它的观众,它就不再是孤独的了。

令人心动的最佳拍档

19岁,张艾嘉就赴香港发展,后来也嫁到了香港,与丈夫一直相爱相亲至今。期间她执导或出演了类型、题材多样的香港电影。《最佳拍档》系列以及她自编自导的电影《心动》都曾刷新香港电影票房纪录。当年大家都不会去定义什么是“青春片”,也不知IP为何物。这边,《心动》不光票房大卖,还让她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最佳编剧奖。另一边《最佳拍档》连出四部,前两部票房更是独占鳌头。

如今的张艾嘉,谈起当年的成就,她保持着批判的态度,但也非常中肯的给出了对商业电影创作的见解,对“喜剧片”的热爱以及对“社区电影院”设想,都是她心中的“商业蓝本”。这一切,听起来,依旧让人心动。

编剧帮:您如何去理解“商业电影”的?

张艾嘉:你会发现有些好莱坞商业电影是来自于计算的,第一部火爆就会接着拍第二部,“爆点”与“笑点”都是计算好的。你刚才说的《最佳拍档》(系列)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当然这些所谓的“计算”是需要花时间去想的,不过有一点很好,就是做这样的戏,目的很明确,大家就是抱着娱乐大众的态度。所以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到底要拍什么样的戏。

香港一直很擅长做一种有“套路”的电影,比如说《无间道》这样的电影,这是港产片特有的魅力,别得地方可能真的拍不出来。因为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在不停地训练拍这样的电影,所以他们有这样的格局在那里。比如说我演戏,经历了香港与台湾电影的“新浪潮”,有很多不一样的贴近生活的角色让我去演,所以我才能有今天的基础,可以去演不同的角色,而不只是演自己。

《最佳拍档》与《心动》

编剧帮:您看好哪种商业电影类型?

张艾嘉:我个人比较喜欢喜剧片,因为我觉得喜剧片是最难的。写喜剧要找对的喜剧演员,不要写那种胡闹的喜剧,得是有幽默的东西在那里。我确实也觉得现在的人生活压力很大,内心也很苦闷,需要进影院去“笑一笑”。所以这次在《相爱相亲》,甚至我以往的电影里,或多或少都会加入一些“幽默”的元素。

编剧帮:您如何看待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

张艾嘉:首先我认为看电影是很个人的事情,我相信大部分人选择看电影,一定来自于他的某种需求,比如说他在某个时刻需要某种抒发。我相信目前市场存在的问题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也相信观众一定是随着不停地看不同类型的戏(电影)而长大的。所以大家能够给各类电影更多的空间和机会的话,观众和市场就会越来越成熟。

你们看现在政府对电影的支持度越来越高,所以我特别鼓励大家设立社区电影院,它未必大,可是就在社区附近,让大家有一种习惯去看电影。希望以后有这样的机会和空间。

老天爷“派活儿”,喜欢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时常在问,地域对创作者是否存在影响?这看上去,或许有一道鸿沟。但张艾嘉却说:“我在拍人的故事,不会有影响。”

紧接着,张艾嘉打断了我的“采访流”,她似乎在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会那么着急?很着急去做一件事,却从未真正考虑过这一秒和下一秒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许,我们真的太过于追求结果,从而忘了我们启程的目的。因为相爱,所以相亲。这也是人的本能。但为什么此时此刻变成了一种“教育”?在她身上,我们似乎也体会到一件事:

“做一辈子电影,其实就是在学着如何做人。”

编剧帮:您出生在台湾,定居在香港,《相爱相亲》又是您首次在大陆执导电影。您觉得地域差异对您的创作是否有影响?

张艾嘉:我真的觉得一点影响都没有,我觉得我拍的是人的故事。我很想回到你上一个问题,其实你可以不用那么急地赶快想问我下一个问题。因为你的下一个问题可能并不那么重要,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都很着急,要把今天要做的事情都做完,可是都没有享受到过程的那种快乐。

编剧帮:《相爱相亲》的英文名是Love education(爱的教育),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对“教育”会有一些误解,您怎么看?以及您觉得电影人education(教育)的过程是怎样的?

张艾嘉:有些年轻人不喜欢被教育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反过来思考,会不会是我们教育的方式有点太硬性了。软性的教育是不是可以呢?比如说那天我从北京电影学院出来,听到一个学生跟我说“我要带我爸妈去看这个电影”,这让我觉得很温暖。我很希望我的电影里年轻人和年长的人要互相去了解,然后这种了解慢慢的变成了大家能够和解的方式,这是我认为的软的教育。

我觉得电影人,如果在你的电影当中,你有某一种付出的时候,其实你就是一个导师,因为你在付出的过程中,就是在告诉或者提醒某一群有需要的人。

《相爱相亲》中的一家三口(田壮壮、郎月婷、张艾嘉)

忙完《相爱相亲》的宣传,第54届金马奖也开幕了。这回她既是编剧、影后、导演等奖项的入围者,又是金马奖执委会主席(执委会主席无权干涉奖项评选)。说起自己既是主席,又是参赛者这件事,她说自己曾一本正经的对侯孝贤说,那《念念》我个人就不要参赛了。

金马的工作人员非常耿直的打趣到:“张姐,你以为你会入围吗?。”后来她明白,如果因为这样的心态而不报名参赛,才是对金马奖的不尊重。《念念》这一年她颗粒无收,有同行很惊讶的说,“原来金马奖主席也是可以不得奖的。”

说到这儿张艾嘉开怀大笑,确实,金马奖对于她来说更多的是陪伴与成长。在《十三邀》里张艾嘉这样说到:“今年,金马奖54届,我64岁。但我依然希望跑着走下去。”

确实如此,很快张艾嘉就要二度联手林奕华再次登上阔别多年的话剧舞台。2018年,对于张艾嘉来说,依旧是忙碌的一年。我们不禁好奇,她的能量、灵感与激情到底来自哪里?又是如何分配的。她笑着说:“其实我没有答案诶,可能老天爷就是派我来做这个事的。”

张艾嘉常说,“我没有答案。”这并非不懂,不解。而是事态变迁后的豁达与冷静。因为没有答案,才让她在每一个年纪都保持着自己的好奇心,正如她接受“一条”的访问时所说:“那个你不懂的状态,就叫做年轻。”

对,张艾嘉曾经年轻,此刻也正年轻着。就像她唱过的一首歌:“我们曾经年轻,什么大风大浪的场面我们都见过。”

最想对编剧说的一句话?

>>> 福利!!

《相爱相亲》11月3日(周五)全国公映

写留言”,说出你最想对家人说的一句话 or你最想带谁去看这部电影 or你的家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等。 我们会从中挑选15个“相爱相亲”的家庭,送上电影票 2张(猫眼app全国可兑换)

获赠方式:收到留言入选通知 后,在编剧帮后台留下姓名、职业与联系方式即可。未发留言视作放弃。(送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