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最著名是那一首 柳亚子与“国民党第一支笔”陈布雷的交谊

2018-1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柳亚子先生有作图寄意的喜好,他常常把自己的回忆.思念或憧憬化作形象的构思,请人绘成图画.比如,他为怀念张应春烈士特地请人作了<秣陵悲秋图>;1928年春亡命日本回国,请人描绘了<樱都跃马图>;希望一家团圆,作了<鸥梦圆图>;期盼收复台湾,作了<东都谒庙图>.柳亚子最早请人所作的图要数<分湖旧隐图>,多人作图,多人题咏,其中陈布雷的诗作和跋语颇耐咀嚼.柳亚子最著名是那一首 柳亚子与"国民党第一支笔"陈布雷的交谊陈布雷(1890~

柳亚子先生有作图寄意的喜好,他常常把自己的回忆、思念或憧憬化作形象的构思,请人绘成图画。比如,他为怀念张应春烈士特地请人作了《秣陵悲秋图》;1928年春亡命日本回国,请人描绘了《樱都跃马图》;希望一家团圆,作了《鸥梦圆图》;期盼收复台湾,作了《东都谒庙图》。柳亚子最早请人所作的图要数《分湖旧隐图》,多人作图,多人题咏,其中陈布雷的诗作和跋语颇耐咀嚼。

柳亚子最著名是那一首 柳亚子与“国民党第一支笔”陈布雷的交谊

陈布雷(1890~1948),名陈训恩,字彦及,号畏垒,笔名布雷,浙江慈溪人。因才华出众,20多岁就在报界享有盛誉,抗战时期,陈布雷用如椽之笔,写出了多篇激扬民族志气的不朽文章,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很受关注而颇有争议的人物。同时,他也是南社社员,与柳亚子有着很深的交谊。

柳亚子最著名是那一首 柳亚子与“国民党第一支笔”陈布雷的交谊

《分湖旧隐图》酝酿于甲寅年(公元1914年)。那时,袁世凯为首的卖国政府,为了复辟帝制,加快步伐向日本乞怜,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种种条款,为了镇压国内的有识之士,袁氏恣意妄为,爪牙四布,杀人如麻,南社社员中的激进分子不断遭到杀害。

柳亚子最著名是那一首 柳亚子与“国民党第一支笔”陈布雷的交谊

柳亚子自感一介文弱书生,无力回天,觉得国事无可为,产生了归隐之意。1914年冬,柳亚子在家乡黎里,与南社同仁顾悼秋、沈剑霜等人组建“消寒社”,次年又成立“酒社”。当时柳亚子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天天狂歌痛饮,特别是中秋期间狂饮三昼夜,“意在效信陵祈死耳”。

在袁世凯称帝还有后来的张勋复辟和段祺瑞执政这几年,柳亚子的思想滑入了低谷。现在细读柳亚子先生的诗词,发觉尽管处在消沉之中,柳亚子那颗不甘蛰伏的心还是时不时会露出一点锋芒。

在《消寒一绝》中,柳亚子写下了“愿得健儿三百万,咸阳一炬作消寒”,再听他的《孤愤》诗,“岂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乘时。……宵来忽作亡秦梦,北伐声中起誓师。”锋芒犹在,棱角未变,但是不容讳言,当时的柳亚子,以及其他南社成员,毕竟处于消沉之中,《分湖旧隐图》正是消沉时段的产物。

柳亚子酝酿《分湖旧隐图》,用以寄托自己复杂的情感。作第一幅图时,柳亚子留有《索子美画分湖旧隐图》四首绝句(柳亚子《磨剑室诗词集》193页),最后一绝有云:“耦耕倘遂他年约,雨笠烟蓑过此生”。陆子美,南社社友,著名演员,擅长丹青,他为柳亚子挥洒了一幅分湖水村图,稍后柳又请昆山籍南社社友余天遂也画了一幅,合称《分湖旧隐图》。

柳亚子先生出生在分湖侧畔,从小垂钓游玩在灏渺烟波,可以说分湖是他终生难解的情结。

每当遇到挫折,自身又无法排解的时候,他的分湖情结就显得特别强烈。陆、余二子图后,柳亚子请人刻了一方“分湖旧隐”的闲章,自己又撰作了一篇《分湖旧隐图记》,记述了作图的起因和自己的分湖情结,最后希望同好之士为之题咏。

《分湖旧隐图》,历甲寅、乙卯、丙辰、丁巳到戊午年,共计五年时间,计绘画21幅,“分湖旧隐”一类的题耑38幅,题诗题词多达234幅。每幅约50厘米见方,一本厚厚的册页。

陈布雷的题诗作于1915年,非常引人注目。录如下:

归农黎里人争羡,飞梦分湖此一时。大抵中年嗟摇落,秋怀渺渺竟谁知。

尺幅生绡照眼明,仲宣吾土未忘情。故乡大有佳山水,我为慈湖讼不平。

君旧籍慈溪,于余为同里,慈溪邑治之讲学处,环湖三面有巽峰间峰之胜。烟波浩渺,风景森秀,以意度之,犹视分湖不弱。亚子异日能一舸翩尔来访斯迹乎!敢为山岭企予望之。 奉题

亚子分湖旧隐图 布雷陈训恩

翻阅柳亚子《磨剑室诗词集》,柳早在1910年就作有一首五律《赠陈布雷》:

布雷吾小弟,识面便忘形。异代同乡里,(余家慈溪与君同籍,明季始迁吴中。)雄文接窈冥。相逢头并黑,喜汝眼能青。何日平胡虏,燕然共勒铭。

柳亚子在诗中称陈为小弟,其实两人年龄相仿,柳比陈只年长3岁。“识面更忘形”一句更是熟不拘礼的戏谑之语,这里涉及到布雷这个别号的来历。陈布雷,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笔名曰彦,布雷是他人取的一个绰号。陈青年时期身体肥胖,面盘浑圆,同学友好以英文面包一词“BREAD”为他取了一个野名,陈不以为忤,索性用面包的译音“布雷”作为自己的别号。显见得陈氏的大度、洒脱,也不乏幽默。

柳亚子祖上本在浙江慈溪,和陈布雷同籍,二人的诗中都说到同籍一事,所以格外显得亲密,一见如故。二人的经历也一样,都是从满清王朝走过来的读书人,早年受到严格的私塾教学,为应考科举作准备。柳亚子在1902年进县学成为秀才,陈布雷于1903年考上了秀才。

二人年纪很轻就取得了功名,柳亚子16岁,陈布雷更小一点,只有14岁。柳、陈二家庆幸祖宗有灵,看来千里之驹一定能够考举人中进士飞黄腾达光耀门第。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科举制已经无法适应世界潮流,二年就寿终正寝了。

由于参加县试和府试,柳亚子和陈而雷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开拓了眼界,结识了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认识到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要救中国必须起来推翻满清王朝,于是他俩成了封建的叛逆,雄心勃勃地期望为扫平满清政府贡献一份力量,为国为民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当然,二者的诗也有所不同。柳亚子的五律写于1911年,当时民国即将成立,南社同仁正慷慨激昂,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诗作运用了东汉窦宪大破外敌,登燕然山勒石纪功的典故,抒发了柳亚子及陈布雷期望推翻满清的豪情胜慨。

陈布雷的两首绝句,作于1915年,袁氏当道,倒行逆施,南社社友一批批惨遭杀害。诗作运用王粲登楼之典,写出了柳、陈等南社成员国事日非的深沉遗憾,百无一用的书生看来只有归隐一途。

诗为心声,从他们的诗作,我们还是不难看出,柳亚子和陈布雷旧学的根柢很深,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们尊奉的信条。《分湖旧隐图》的丹青也好,诗词也好,都是书生们世事艰险、报国无门时的产物。

柳亚子和陈布雷相识于1910年,由于两人思想合拍,所以交往十分频繁。

1910年3月11日,《天铎报》于上海创刊,该报总编辑先有陈训正后有李怀霜,主笔戴传贤和陈布雷等,他们都是南社成员,所以该报问世后就成为南社社友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天铎报》创刊伊始态度就十分激进,富有鼓动性战斗性。

那几年,柳亚子正奔波于上海和黎里两地,为南社更为国家大事拿起笔杆,参加笔战,很自然的,就在《天铎报》社内结识了陈布雷。同年11月,陈布雷加入南社,填写了入社书,入社号69。从此,陈布雷经常参加南社种种活动,到1923年10月10日新南社成立,陈布雷又被众人推举为干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柳亚子应邀担任总统府骈文秘书,可是总统府内弥漫着南北议和的气氛,柳亚子非常反感,仅仅三天,他就托病辞职,来到上海与陈布雷一起,担任《天铎报》主笔,撰写社论,进攻南京政府中的主和派,反对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优待清室、保存帝号等等作法。柳亚子的社论以青兕为笔名,间日刊出。写到24篇之后,文字无灵,南北议和已成定局,柳亚子掷笔于地,恨恨连声。

柳、陈两人不仅仅在思想观点方面非常一致,而且在生活趣味爱好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语言。比如对戏剧,他俩都认为这是感化人教育人的重要工具,非常重视。当时,沪杭之间有两位名角,冯春航和陆子美,深为柳亚子和陈布雷推崇。

前文提到的南社社友陆子美,多才多艺,绝非一般戏子。柳亚子在《南社纪略》中写到:“新剧家陆子美来里演出,我又赏识了他。他年纪很轻,又曾进过学校,人颇聪明,而性格则甚懦弱,在这种走江湖跑码头的新剧团中打滚,在我看来,是很不适宜的。

我于是劝他弃剧就学,他也答应了。”可是,陆子美毕竟难以放弃自己钟情多年的戏剧,过了不久,又在“上海民鸣社登台献技,颇出风头。”感慨之余,柳亚子专门腾出精力,收集起陆子美的诗文,于1914年,编辑出版了一本《子美集》。为此,“后来有人攻讦我,就说南社专捧戏子,柳亚子和冯春航、陆子美如何如何……”(引文同上)

陈布雷知道他人对柳亚子的微辞,但他认为戏剧,尤其是悲剧最能教育人,支持柳亚子的行动,还为《子美集》写了一篇后序:“予曩怪西方文学,何以重视悲剧,比诸神圣?既更忧患,始信此义之无可易。人唯能悲,斯称灵长。

彼夫快意当前,弩张剑拔,曾无幽思艳感,陶育其心魂,此世法之所以日非,而民彝之所以愈下也。亚子每睹春航、子美演《血泪碑》,辄哀抑不可为怀。斯集之作殆可谓穿涕成珠,将愁织绪,倾泪海枯源为大地山河,净扫氛浊。文字收功之日,即群生证果之时。吾虽不敏,企望之矣!”(见《南社丛刻》第十集)

柳亚子和陈布雷,一起办报写稿,一起反对南北议和,在世事艰险之际,两人同时想到归隐。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两人又都重振旗鼓,组建新南社,提倡民众文学。直到1927年,二人才分道扬镳。

1926年春,蒋介石托人赠予陈布雷一张附有亲笔签名的戎装照片,遥致推重之情,同年11月,陈布雷到达武昌,受到蒋介石的热情款待,安排陈住进总司令部居住。接着蒋命陈草拟一份文告,文题是“告黄埔同学书”,按照蒋介石指示的要点,用校长和总司令的口气写。

面对这个试题,陈布雷凝思片刻,奋笔疾书,一气呵成。蒋介石看过文稿,点头称许。1927年5月,陈布雷受命赴宁,出任中央党部书记长。对此,陈氏受宠若惊,铭感五内,为报知遇之恩,陈氏恪守“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长期充当蒋氏的高级幕僚,为蒋起草文告,参与筹划国是大计。

或相机进言,或审慎地提出忠告。从此,陈布雷被人称为“文胆”“智囊”,历任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委、教育部次长、中央宣传部长、侍从室第二处主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始终忠心耿耿,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直到大势已去的1948年11月,服安眠药自杀。

柳亚子因追随孙中山,始终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已任,反对蒋介石的清共政策,于1927年5月8日遭到蒋介石派出的武装军警搜捕,他藏匿在家中的复壁之中才幸免于难,流亡日本将近一年。后来归国,作为国民党的元老,坚定的左派,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与共产党日渐靠近。新中国成立前夕,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计献策。

应当说,柳亚子和陈布雷都是从旧时代走过来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他们素有教养,具备才干,他们的出发点都在于为民众作出奉献,青少年时期,他们所划下的历史轨迹基本一致。风云激变,大浪淘沙,柳亚子和陈布雷最终由于选择不同,结局也就大相径庭。这是留给后人深长思之的一页。

附记:《分湖旧隐图》现藏苏州博物馆

主要参考资料:

社会科学出版社邵迎武《南社人物吟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南社史长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柳亚子《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柳亚子《南社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