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逆流问题 雷军的灵魂买卖 顺流逆流是常态

2018-07-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顺流逆流于雷军而言是常态,还远没有走到终点.重点在于他和小米将如何继续自证,证明明天比今天更强大,且持续强大.撰文蓝洞商业 翟文婷商业巨子马斯克曾将上市视作一次浮士德式的灵魂买卖.雷军,这位中国互联网的核心人物,刚刚与他的浮士德完成交易.创立8年的小米在7月9日正式成为一家公众公司.顺流逆流问题 雷军的灵魂买卖 顺流逆流是常态尽管敲钟当天,小米股价就破发.庆功宴开始雷军提及此事,他说破发在意料之中,能破发得如此优雅却在意料之外.是的,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收割掌声.与他交好的蔡文胜.俞永福.傅盛.陈年

顺流逆流于雷军而言是常态,还远没有走到终点。重点在于他和小米将如何继续自证,证明明天比今天更强大,且持续强大。

撰文

蓝洞商业 翟文婷

商业巨子马斯克曾将上市视作一次浮士德式的灵魂买卖。雷军,这位中国互联网的核心人物,刚刚与他的浮士德完成交易。创立8年的小米在7月9日正式成为一家公众公司。

顺流逆流问题 雷军的灵魂买卖 顺流逆流是常态

尽管敲钟当天,小米股价就破发。庆功宴开始雷军提及此事,他说破发在意料之中,能破发得如此优雅却在意料之外。

是的,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收割掌声。与他交好的蔡文胜、俞永福、傅盛、陈年、孙陶然等亲赴现场点赞。因早期投资小米而收获866倍的晨兴资本,在这个特殊时刻站在了创投圈的C位,有人称这是“VC史上最成功的单笔投资之一”。

顺流逆流问题 雷军的灵魂买卖 顺流逆流是常态

在港交所被媒体“围攻”时,雷军这样表达自己的内心,“非常激动,到现在还没有看过股价,但是他们跟我说,远超我们的预期。”

但晚些时候他又难掩焦虑地说道,“三大股市每天都在跌,跌得我都心碎了。”“万一跌得很惨,怎么出去见人呢?”

顺流逆流问题 雷军的灵魂买卖 顺流逆流是常态

小米到底值多少钱?过去半年,对应这个问题的数字始终在被拉锯,从高位时传言的千亿美金直落至首日收盘时的479亿美金。事实证明,资本市场并不温柔。

2017年底,我在深圳专访雷军时提到上市一事,他很警觉地没有正面回答问题,只说,“经历多次敲钟,对此并不在意。”当被追问也许团队对上市有期许时,雷军更是打起太极,“对我们员工倒是挺了解啊?”那次专访后没多久,市场便传言小米将以2000亿美金的估值寻求上市。

其实很难用几个数字与雷军过去的8年划上等号。他执掌的小米曾是台风口上的猪,也曾陷入逆境被怀疑没有机会翻身。顺流逆流于雷军而言是常态,还远没有走到终点。重点在于他和小米将如何继续自证,证明明天比今天更强大,且持续强大。

正如汤因比曾说过的那样:“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必须经历一种精神上的重生,才能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挑战。”

雷军不是0就是1

晨兴创投合伙人刘芹是最早支持雷军的投资人,他说看重雷军的务实,而且有自己的方法论,胜算更大。“从金山出来,他一直在反思,不缺钱不缺名,还是有一种饥饿感,冲动。”

小米以加班严酷盛名。如果有高层要找雷军汇报工作,并不能保证时间,一不小心可能就等到半夜12点。与他私交甚好的一位手机从业人员说,“雷老板是在靠精神支撑,其他人都是在靠香烟和星巴克。”团队里有人撑不住,觉得自己快挂了。

上述人士评价,“雷军这个人要么是0,要么是1,他是一个对自己、公司要求极高的人。”

2015年,小米想挖一个业务负责人,雷军花了大半年时间,几乎把行业内能接触到的所有人都谈了个遍。闻者惊讶,不敢想象这是雷军级别的大佬所为。

林斌曾问京东的高管,“你们刘总在美国待半年是真的吗?”雷军没有周末,林斌也没有,俩人每天上班超过14个小时。他不敢想象,如果雷军半年不在公司会是什么样子。

跟擅长布道的马云不同,雷军身上最大的特质是事必躬亲。他没有煽动性的大道理可讲,往往是发现问题然后寻求解决办法,没人能顶,他亲自上。他将自己视为公司的最后一道防线。曾有人打趣,保安不行,雷军都能上。

当公司因供应链问题陷入疲态和危机时,还是雷军出面,几次飞往韩国三星,最终解决难题。他亲自接管手机部长达一年半时间,但他否认自己是那种遇到问题就亲自跳下去的管理者,“手机是生命线,一旦垮了小米就万劫不复。”

2015年下半年,前去小米拜访的合作伙伴走进办公室就有些不对劲,“整个公司弥漫着一种非常不祥的感觉”。与员工交流,大家都知道情况不好。但是没有人敢跳出来说,“因为雷老板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独裁的人。如果你跟他有不同看法,没有人敢挑战权威。”

如果发生意见分歧,雷军摆摆手,“这事没必要争了,听我的,等你到了我这个高度咱们再来争。”

一个很直观的结果是,小米高层成长速度快,中层干部几乎没有什么决策权限。一位小米的合作伙伴称,这点在2017年感受尤其明显。

如果深究背后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雷军极度重视产品性价比。同样向供应商压价,小米是为让利用户,OPPO则较大程度是为了抬高利润。即便是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雷军也拒绝产品涨价,团队没人理解他,他觉得很孤独。

他在意的还有用户口碑。“被用户骂惨了”,“实在不行就被骂吧”,这些话在采访中经常出自雷军之口。他曾说自己并非乔布斯那样我行我素的人,但也不可能再改了。

高光与低谷

即便没有上市,雷军和小米曾经历过的高光时刻足以写进商业历史。

2012年,创业两年的小米估值达40亿美元,创下了当年中国企业融资之最。也是在同一年,小米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小米速度让雷军本人都意外。

接下来的两年,雷军带领小米如入无人之境。2014年小米全年售出6112万台手机,一年内将三星、联想、华为甩在身后,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老大。雷军被封神,江湖人称雷布斯。

更重要的是,那一年底,小米F轮也是上市前最后一轮私募融资,估值瞬间冲到450亿美元,而前一年8月份的E轮融资估值仅为100亿美元。这也为后来小米上市寻求高估值埋下伏笔,否则F轮投资人拿不到更高的溢价。

一位与多个手机品牌厂商有供应链业务往来的人士说,那时的小米简直就是奇迹,没人敢说它会永远成功,但对OPPO这样的手机厂商来说是很大的冲击。他们不知道小米意味着什么,但OPPO内部一个名为“独立团”的部门开始试验学习小米。一年半之后,发现水土不服,又回到自己的老路。

就连雷军本人也在思考,为什么小米可以值450亿美元。他给自己的答案是,“互联网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小米成为营收最快超过10亿美金和100亿美金的公司,还是不能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解释,最后同样被归结为“小米掌握的互联网方法论是遥遥领先的”。

小米无疑是正在成长中的一个巨人,雷军和他的团队都没有意识到,背后实际上是一个被问题纠缠的线团。

当他经历低谷,谈起花了两年时间从0做到中国智能手机第一的经历却说,“第一次做手机,完全不懂,我也觉得奇怪,不懂怎么就成了中国第一?”他忍不住又强调了一遍,“是真的不懂”。

2015年,小米陷入瓶颈。雷军信奉的互联网方法论没有帮助小米延续电商销售的奇迹,智能手机出货量滑落至第五,随之跌出前五。回归常识、尊重行业规律式的补课成为2016年小米的主题。

雷军曾有意无意地跟人提到,“其实进这个行业蛮后悔的。没想到这么难搞。”

从高处跌落的重力感让人疼痛,同时也让人清醒。

雷军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做的是“海鲜”甚至“冰块”生意,经不起太阳暴晒。一个成立不到5年的公司,团队从十几人发展到一万多人,“天呐,到处漏水”。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就在通过高管换血和线下开店,小米试图翻盘的同时,OPPO和VIVO则一路凯歌,超车小米。当时有记者问雷军是否研究学习这俩品牌,他矢口否认并表示不屑,“这个不需要研究,他们模式的本质就是卖保健品,打广告、找代言人、给渠道高额奖金,然后追求极高的毛利”。

但事实上,小米在决定进攻线下渠道时,内部更多学习的对象就是OPPO和VIVO。在与合作伙伴私下交流时,他表达的意思是,学OV不是为打败他们,“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句话同样适用过去八年试图复制小米打败小米的那些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