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在哪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反会剿

2019-0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树起了一面旗帜,人们向往这个地方,而反动派对它的存在却恨之入骨,一次又一次地对井冈山发动反革命的"会剿".为打破敌人的"会剿",只在井冈山这个给养.人口.资源都非常有限的区域建立根据地是远远不够的.井冈山在哪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反会剿要从根本上打破"会剿",必须扩大红军.扩大根据地.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是非常清楚的:红四军还是草鞋单衣,冬服未解决,无盐吃,每天三分的伙食也难解决,只有离开井冈山到白区打土豪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树起了一面旗帜,人们向往这个地方,而反动派对它的存在却恨之入骨,一次又一次地对井冈山发动反革命的“会剿”。为打破敌人的“会剿”,只在井冈山这个给养、人口、资源都非常有限的区域建立根据地是远远不够的。

井冈山在哪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反会剿

要从根本上打破“会剿”,必须扩大红军、扩大根据地。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是非常清楚的:红四军还是草鞋单衣,冬服未解决,无盐吃,每天三分的伙食也难解决,只有离开井冈山到白区打土豪才能解决。可是伤病残人员无法安置,又不可能带走,这样势必派部队留守。然而,当时红四军力量薄弱,全部也只有五六千人,如红军向外出击,必然分散兵力。分散,力量会更加单薄。

井冈山在哪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反会剿

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的到来,无疑增强了井冈山的军事力量。这样才使毛泽东、朱德等扩大红军、扩大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1929年1月,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按国民党军的“会剿”计划:“刘士毅、杨池生两旅,由遂川向大小五井进剿;韦杵、周泽源(浑元)二旅,由宁冈向井冈山进剿;何键部两团,由桂东向江西大小五井进剿;吴尚三团,由茶、攸向江西井冈山进剿;第二军之一团,则由醴陵向攸县推进,为吴尚旅预备队。”

1月4日,毛泽东在宁冈柏露村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由红四军出击赣南,迂回敌后,打击敌人,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由彭德怀、滕代远统一指挥部队,保护井冈山的伤病员及家属。此时,彭德怀部5个大队800多人,加上三十二团副团长王佐带的三营依然兵不满千,部分人员连枪也没有,只有梭镖,每个战斗兵也只有20发左右的子弹。

彭德怀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为了顾全大局,彭德怀还是说服红五军党委的其他成员,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第三十一团和军部特务营、独立营,从井冈山茨坪、小行洲出发,经遂川县的大汾、左安向赣南进军。

就在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的第三天,即1月16日,湘、赣“会剿”军代总指挥何键发觉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南下,急电蒋介石,报告对红四军主力两路“追剿”和对井冈山三路“进剿”的部署。

25日,面对数十倍敌军围攻的严重形势,守卫井冈山的彭德怀部在茨坪冒雪召开了誓师大会。彭德怀在会上做动员,号召大家以革命的献身精神,誓死保卫井冈山。

27日,国民党军张兴仁部、王捷俊部和吴尚部逼近井冈山五大哨所,采取四周围攻战术,向红军发起猛烈攻击。其主攻方向是黄洋界、八面山和白泥湖。黄洋界的国民党军攻势很猛,但因地形险要,国民党兵力太多展不开,再加上红军阵地前沿埋下了竹子削成的竹钉等障碍物,红军又居高临下,国民党军一直攻不下来。

29日晚,主攻黄洋界哨口的湘军不甘心失败,变换花招,悬赏200块大洋,收买了当地一个游民带路,从黄洋界侧面的山沟绕到红军阵地的后面。趁天暗雾大,国民党军两面夹击,攻占了黄洋界哨口。

彭德怀得知黄洋界哨口失守,立即带领身边仅有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从茨坪出发,直插黄洋界,力图收复黄洋界哨口。途中与敌军遭遇,遂展开激战。由于敌军越来越多,彭德怀不得不撤出战斗。

30日晨,敌人又向八面山哨口发起攻击。八面山的军民与敌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弹尽粮绝,除一小部分突围外,大部分牺牲。在严峻的战况中,彭德怀只得按照原先的会议决定和战略部署,实施突围。

部队在茨坪集结后,清点人数,连后方勤杂人员在内,也只有500余人。部队要带着红四军留下的上百名伤残人员及妇女、小孩1000多人顺利从敌人重围中突出去,谈何容易。

而实际情况更糟糕,不仅仅是朱砂冲方向,井冈山通向外面的大部分道路被封锁了。此时又适逢严冬,滴水成冰,部队只能在深山老林中寻找出路,其艰难和危险的境况可想而知。所幸的是,红三十二团及时转入深山保存了实力;彭德怀部则跳出了敌人的魔爪,成功实现突围。

彭德怀所部突围时走的是哪条具体路线呢?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文中记录了当时是遂川县少年先锋队队员、突围战斗的亲历者李丁林的自述:“突围的路线是由下庄田菜坪到河口,再通河西陇,攀上老井冈山村,然后到荆竹山的火烧岗,在那里过了夜。

二十日清晨我们又继续往前走翻过大坳背到达上烟、长坪村,经过樟坑,从石门岭的山脚下来到竹坑就天黑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又往凉山方向前进……当我们到达离大汾近五里远的长冈坪时,先头部队在彭军长的带领下已进入大汾圩了。

”而另一名亲历过突围的酃县(今炎陵县)赤卫队队员廖德佑也回忆了这段历史:“民国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毛主席带领红四军离开了井冈山,留红五军彭德怀守井冈山。

十七年冬,国民党调动几师兵力‘会剿’井冈山,与红五军激战七天七夜。因粮断弹尽,(红五军)只好撤离井冈山。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经荆竹山、牛角垄、寨脑退到大院。在大院梨树坪召开了一次干部士兵大会,酃县赤卫队也参加了……会后,红五军经竹子溜、江西坳,到石门岭宿营。住了一晚,往遂川竹坑那边去了。”

彭德怀回忆起当年突围情况时仍然感慨万分:“我和贺国中在茨坪集合了三个大队、特务排及后方勤杂人员五百多人,在敌重层包围中突围,如果不突围,当然会全军覆没。但红军留下的伤病残员、妇女、小孩一千余人,要突出敌军重层包围则部队要在前面开路,又要在后面掩护,真是不容易。

从井冈山主峰腹地的悬崖峭壁处,在猎人和野兽爬行过的小道上,攀行了一天一晚,算是突出敌人的第一层包围。”加之“时值严寒,天下大雪,高山积雪尺许,我的干粮袋炒米丢失了,我不愿别人知道,两天未吃一粒米,饥饿疲乏,真有寸步难行之势。

可是枪声一响,劲又不知从哪儿来的。在烂草田击破敌军阻击小部队,算是突破了敌军第二层包围”。就在“突围的第三天,刚到大汾,又遭敌军三面埋伏……我红军被三四十倍优势之敌重层包围攻击,突围之后又遭伏击,这样险恶的战斗环境,除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外,其他任何军队都会被消灭”。

尽管彭德怀率红五军在遂川大汾冲出了敌人的包围,但损失很大,战斗队员所剩不多。为保存火种,彭德怀丝毫不敢怠慢,不分昼夜地往赣南方向迅疾挺进。当部队翻越上犹、崇义连绵的大山又从南康渡章水到达大余的新城时,已是大年除夕。

在突围中,部队翻山越岭,给养困难,但在彭德怀的激励和感召下,红五军将士依然如傲然挺立于风雪之中的松树。当这支疲惫之师刚抵近新城时,当地的土豪劣绅纷纷闻风而逃。占领新城的红五军为安抚民心,在彭德怀的指示下,立即张贴安民告示,阐述红军的宗旨,还在墙上刷写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等标语。

由于红五军严守各项群众纪律,不惊扰百姓,敌人的谣言不攻自破,民众照样踏踏实实、安安心心过了一个惊喜而又祥和的春节。

不过,新城临近粤赣公路线上的敌军据点,远者40里,近者只有20里。凭着敏锐的战场感觉,彭德怀觉得这个村子离粤赣公路太近,章水渡口还有电话,敌人一旦得知红军行踪,半夜就能扑到这里。

他催促指战员,吃过年夜饭立即出发,哪怕走出5里再宿营也好,以防敌人夜间来袭。可是,部队实在太疲乏了,大家都不同意马上走,坚持要休息到拂晓再走。彭德怀在《自述》中回忆道,党代表滕代远和他的关系一直很好,以往很少干预他的军事指挥,这一次也不同意马上走,把彭德怀“气得难以形容”。

彭德怀回忆说,“这天晚上我没有睡,也不能睡,到各连去看,都睡得很死,甚至守卫的也睡着了”,大概“(深夜)一点了,爆竹声中飞来子弹声,敌人果然袭来了”。彭德怀虽令部队紧急集合应战,但部队还是被冲散了。天亮清点人数,只剩下283人。

狂妄的国民党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五个营的敌兵根本就不把兵力不到300人的红五军放在眼里,准备在新城重新布置口袋,以逸待劳,再次袭击红五军。又一次处于危险境地的彭德怀,决定绝地反击,转守为攻,奔袭于都城。

是夜,暮霭沉沉,红五军一路马不停蹄,连续18个小时急行军,行程150余里,于半夜到达于都城外。

守城敌军做梦都没想到红军会来得如此之快,根本没有防备。不到3个小时,红五军就胜利结束了战斗。此役全歼敌军一个主力营和地主民团数百人,缴步、手枪近400支,机枪3挺及大批军用物资。最主要的是红五军还获得了数百名的兵员补充。

等到赣敌刘士毅部赶来时,彭德怀又挥戈南下,占领安远县城。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得知了红四军动向的确切情报,彭德怀遂率部一举击溃瑞金守敌,占领全城。这一系列的战斗极大地推动了赣南地区斗争形势的发展,使原来鼓吹“井冈山共匪不堪一击”的《扫荡报》也不得不发出“彭匪行动诡秘莫测,欲要全歼,实非易事”的哀叹。

2月底,蒋桂两派军阀战争已揭开序幕,进攻井冈山的国民党军大部撤走。坚守井冈山地区的军民乘机反攻,恢复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地区。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第三次“会剿”遂告破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