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死亡 魏忠贤如果不死 大明会亡吗?

2019-05-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魏忠贤死后的崇祯王朝,大明帝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危机,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农民暴动攻城占地,关外八旗铁骑屡屡取道蒙古攻入北京京畿一带掠夺财富人口.小编在此并不是为魏忠贤东厂锦衣卫的荼毒行为开脱,但魏忠贤的失势的确是打破了大明帝国权力结构的平衡,于明末时局未尝不是不利的影响因素.魏忠贤死亡 魏忠贤如果不死 大明会亡吗?朱元璋.朱棣时期,皇帝精力充沛旺盛,控制力强,国家政事乾纲独断,太监虽有参与政治活动,如朱棣朝参加靖难之役.七下西洋宣扬国威的三保太监郑和,但基本处于核心权利的外围.明朝中后期,皇帝们面

魏忠贤死后的崇祯王朝,大明帝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危机,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农民暴动攻城占地,关外八旗铁骑屡屡取道蒙古攻入北京京畿一带掠夺财富人口。小编在此并不是为魏忠贤东厂锦衣卫的荼毒行为开脱,但魏忠贤的失势的确是打破了大明帝国权力结构的平衡,于明末时局未尝不是不利的影响因素。

魏忠贤死亡 魏忠贤如果不死 大明会亡吗?

朱元璋、朱棣时期,皇帝精力充沛旺盛,控制力强,国家政事乾纲独断,太监虽有参与政治活动,如朱棣朝参加靖难之役、七下西洋宣扬国威的三保太监郑和,但基本处于核心权利的外围。明朝中后期,皇帝们面对日益繁重的政事逐渐陷于疲态,太监作为皇帝的亲近,开始了秘书化进程,自明英宗朝王振开始,宦官开始参与帝国核心活动。

魏忠贤死亡 魏忠贤如果不死 大明会亡吗?

太监中最有权势的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可以参阅帝国各地大臣发往紫禁城的奏章文牍,对里面的内容进行准确的总结解释再报告于皇帝。

同时,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团队,负责出具对各项帝国事务具体的处置方案意见,称之为“票拟”,票拟送到皇帝案前,由皇帝用朱砂笔做出权威性批示,称为“朱批”。这个过程,最微妙的是票拟和朱批不能产生意见上的冲突,大学士、皇帝的看法须保持一致,这当中又有赖于司礼监太监的居中调和,保持着双方明面上的和谐相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魏忠贤死亡 魏忠贤如果不死 大明会亡吗?

太监的权力源自于皇权,嘉靖、万历皆能对其强力掌控,碰上明武宗、天启等怠政的时候,刘瑾、魏忠贤等就开始显得权势膨胀。

但归根结底,太监不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存在,司礼监太监只是皇帝用来平衡、监视文官集团的工具,利用两者的制衡巩固皇权,皇权在对太监的收权、放权程度上面收放自如。

由此,再回过头来看魏忠贤的失势对明朝政局的影响。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太监团体失势,打破了文官集团和司礼监太监的微妙平衡,从此皇帝一人独自面对庞大的文官队伍。且自北宋中期以来,文官们开始以党派的形式出现在政治舞台上,自此以后的政治斗争再也不是一人一姓一家族的简单较量,而且演化为了有着不同理念的几拨人的攻守平衡。

党争贯穿明朝始终,浙党、楚党、阉党、东林党……名目繁多,层出不穷。有意思的是,党争这一明朝特色也随着大明衣冠一齐传入到了李氏朝鲜,我们观看韩国影视剧,所谓的老论辟派、西人党之类的,即是如此。

崇祯无疑是不幸的,他励精图治、勤政务实,但一人的精力并不足以控制“团结”在一起的文官,徒叹“大明江山,奈何亡于朕手”。做为既得利益者,文官集团和地主阶层一起参与土地兼并、财富敛聚,破坏着帝国的自耕农体系,直到大明万劫不复。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的遗诏上唯有一句:"百官任尔杀,勿伤朕百姓一人。"由此可见,崇祯临死前对失去制衡的文官集团切齿般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