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假说演绎法 关于高中生物用到假说演绎法的例子

2017-09-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本次研修的内容为: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是生物教学在新课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中教材中运用到此法的有下列:案例1:孟德尔做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亲本杂交实验中,发现F1表现一致,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的现象,提出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演绎推理的过程: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接近1∶1,最后通过具体测交实验

我本次研修的内容为: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是生物教学在新课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高中教材中运用到此法的有下列:

案例1:孟德尔做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亲本杂交实验中,发现F1表现一致,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的现象,提出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演绎推理的过程: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接近1∶1,最后通过具体测交实验检验假设,从而得出分离定律。

案例2:孟德尔在做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观察到F1表现一致,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9∶3∶3∶1的现象,提出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演绎推理的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则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性状,比例为1∶1∶1∶1,最后通过具体测交实验检验假设,从而得出自由组合定律。 案例3: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杂交实验中观察到这样的现象: 结果:F1全为红眼,F2的眼色表现为与性别相联系——白眼性状仅表现在雄性果蝇中。

针对上述遗传现案例4: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也是采用假说——演绎法。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发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的论文的最后写道:"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我们立即又提出了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

"他们紧接着发表了第二篇论文,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DNA分子复制时,双螺旋解开,解开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新链,因而每个新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的一条链。

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了巧妙的实验,实验结果与根据假说演绎推导的预期现象一致,证实了DNA的确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 象,摩尔根提出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