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画家 访滨州花鸟画家王建华

2018-0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滨州传媒网-文化网(本网记者:张潇潇 曾凡林)时代变革没有阻挡他对于绘画的热爱,经历反右倾.文革动乱,依然拿起画笔考上山东轻工美术学院,圆自己一个美术梦;生活磨练更没有消磨掉他对于绘画的执着,繁忙工作之余,坚持看书.练书法.绘画.在他的作品中,色彩与墨华互相辉映,传达的是花鸟世界别开生面的艺术感受,点.线.墨.色之间,彰显出了他多年来的艺术修养与沉淀.近日,记者走进滨州著名花鸟画家王建华的花鸟世界,倾听他的艺术人生.王建华与记者畅谈记者:谈谈在您的艺术人生道路上的几个转折点?王建华:虽然从小喜欢

滨州传媒网—文化网(本网记者:张潇潇 曾凡林)时代变革没有阻挡他对于绘画的热爱,经历反右倾、文革动乱,依然拿起画笔考上山东轻工美术学院,圆自己一个美术梦;生活磨练更没有消磨掉他对于绘画的执着,繁忙工作之余,坚持看书、练书法、绘画。

在他的作品中,色彩与墨华互相辉映,传达的是花鸟世界别开生面的艺术感受,点、线、墨、色之间,彰显出了他多年来的艺术修养与沉淀。近日,记者走进滨州著名花鸟画家王建华的花鸟世界,倾听他的艺术人生。

王建华与记者畅谈

记者:谈谈在您的艺术人生道路上的几个转折点?

王建华:虽然从小喜欢绘画,也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但基本是“自娱自乐”,很少有机会走出去。2006年,与张志斌、焦之伟一起搞画展,得到不少人的认可与鼓励,也正是这个机会更加坚定我的绘画之路。

两年前,进修于清华美院大写意花鸟画理论研讨与创作高研班,得到了著名画家张立辰、王培东、郭石夫、任之等前辈的亲传和提携,在原来的基础上,无论是绘画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坚持对传统写意技法的探索,追求新的表现形式,在学习研究画论的同时非常重视到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

王建华向记者述说对写意花鸟画笔墨个人见解

记者:谈谈您对大写意花鸟画笔墨几点见解?

王建华:在清华美院高研班进修,毕业的时候正好写了一篇关于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的见解。 大写意花鸟画中的笔、墨是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结合而不可孤立的,是构成大写意花鸟画的核心要素。用笔与用墨紧紧相连。墨是通过笔去显示出来,如果无墨笔是空的,然而,墨缺了水墨也无法展开,所以,浓淡干湿全靠水浑化糅合。

因此,水—墨—笔,快—慢—轻—重,形成了一条必然的笔墨链,它们相生相发,互相制约,变化无穷,深刻影响技法的发挥和审美高度。

古人提到的“意在笔先”“骨法用笔”“下笔当以气为主",是基本的用笔方法。除要提高手头功夫外,用笔要有变化,快如行云流水,慢如泥里行车。八面出锋,毛笔的尖部、腹部、根部都要用。逆、顺、横、转、捻、滚可交叉使。用笔必须要松,只有用笔松了,一笔下去才有虚实变化,才有灵动和飘逸之感,才有自然生动之气势。做到有意与无意之间,方能达其笔虽未到而意到的境界。

墨随笔而行,墨因水而晕。墨随笔上,是以笔为主而墨佐之。用墨要有浓、淡、干、湿之变化,要用破、泼之手法。然而,无论墨色多少变化,都要溶入画面。画面有亮、灰。重之色调,墨色的变化要符合大色调的要求。画面用墨要使人感到湿、润、活,淡而重、浓而泽、枯不死。

王建华注重写生,寻求灵感

记者:花鸟画讲究意境、形神兼备,您在此方面如何做的?

王建华:大写意花鸟画中的形,它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物象的描摹,它是实物形体的生长规律、形象特征、精神特质综合之后加之人的主观意识的表现 。正如南宋袁文所说:“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

”当然,过于抽象。故弄玄虚,让人看不懂也是不可取的。殊不知“夫气韵全而失形似,随活而非,形似备而无气韵,虽似而死,二者俱得。唯邈卓焉”。这正是似与不似乃为真似。这也是大写意花鸟画最高境界。笔活、墨活、水墨交融,随意随行,才能更充分体现大写意的精神,才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才能更好的酿造出画面的意境 。

我笔下的紫藤,寻求笔墨不板滞,渲染不僵硬,墨色交融,富有层次;追求画面的整体性,丰富性,审美意趣。注重气韵,希望作品能够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与喜爱,传达给大家的像一首清新典雅的田园诗,耐人寻味又境界深远。

相关链接:

王建华,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78年考入山东省轻工美术学院,师从高潮、李波、曾宪国等老师学习绘画。11-12年进修于清华美院大写意花鸟画理论研究和创作高研班,得到张立辰、王培东、郭石夫、邢少臣、任之老师的教授。目前为清华美院颜泉大写意花鸟画工作室助教,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滨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