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石国学 2009年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教学纪实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余事书画一道,始于孩提,得之偶然.潜心翰墨,得伴丹青,迄今已数十载.艺途有幸,蒙吴悦石先生不弃,收为入室弟子,得侍先生左右,所获匪浅.今逢盛世,文艺大兴,余虽年过五旬,然既忝列快意斋门墙,未敢一日有所懈怠,故于书画艺术有所体悟:一者,书画重在风骨,风骨在,则神韵超然纸外,笔墨之中自有神气,凛然冲荡.蕴藉淳厚;再者,虽画法千宗,风格万变,不宜失"真切"二字,有真切自存我在;三者,万事万物本源基于传承,绘事尤甚,当以史为鉴,重传承,守师规,传文化之积淀.承人文之关怀.倘能如此,则前贤可追,

余事书画一道,始于孩提,得之偶然。潜心翰墨,得伴丹青,迄今已数十载。艺途有幸,蒙吴悦石先生不弃,收为入室弟子,得侍先生左右,所获匪浅。

今逢盛世,文艺大兴,余虽年过五旬,然既忝列快意斋门墙,未敢一日有所懈怠,故于书画艺术有所体悟:一者,书画重在风骨,风骨在,则神韵超然纸外,笔墨之中自有神气,凛然冲荡、蕴藉淳厚;再者,虽画法千宗,风格万变,不宜失"真切"二字,有真切自存我在;三者,万事万物本源基于传承,绘事尤甚,当以史为鉴,重传承,守师规,传文化之积淀、承人文之关怀。倘能如此,则前贤可追,绘事重兴可待!

——张凤祥

我真正开始画中国画,是从临摹快意斋吴悦石老师画稿开始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书为心画"。当年初次读到快意斋画稿,就有如坐春风、如逢故人之感。想不到当今还有能将中国画画得这么境界高古、气息纯正的画家,若没有渊博的学识、洒脱的襟抱,是不会达到如是境界的。我想快意斋主人一定是一位性情萧闲、心志淡泊、人品淳厚、深具古仁人之风的高人隐士。让我心向往之,日夕临摹,并以"衍悦楼"名我所居,发心毕生学习、弘扬快意斋的绘画艺术……

如是数年后,好友杨中良兄抬爱,引我入快意斋求教,蒙先生不弃,指点不足的同时又给予诸多鼓励,并嘱我多临、多画,随时再来……先生耳提面命之教诲,似春风化雨,令我获益良多,更加坚定了我此生追随先生学艺的决心!

己丑之秋,我终于如愿,负笈中国国家画院,从学于吴悦石先生,得以常侍左右亲承音旨。一年的画院学习过程中,先生言传身教加之传统的教学方式,都使我受益终生。毕业两年后,我有幸成为快意斋的入室弟子。恩师给予我诸多恩泽,是我无法用语言来一一表述的,我惟有加倍努力,弘扬恩师的艺术精神,将恩师的艺术发扬光大,以此回报师恩。

——刘鹏

"先生,这几天我的腿不舒服,明天同学们外出旅游我不打算去了。跟您请个假。""那你就在宾馆画画吧。"

第二天吃过早饭,同学们便出发了。我独自一人来到宾馆的会议室。这里作为临时的画室已被同学们使用了一天。我坐下来正打算动笔的时候,先生走了进来。"先生,您也不去了吗?"我站起来问。先生答道:"那些地方我都去过了,画你的吧。

""是。"我又坐下来。这时,先生看了看画案上下。这里已被我们弄得一片狼藉。先生叹了口气,随即开始收拾起来。一看这番光景,我自是诚惶诚恐地尾随其后。一边跟着收拾,一边准备聆听训斥。"这些纸裁裁还可以用,颜色盘不要洗了。"先生一边收拾,一边用平和的语气对我说。半个小时之后,画室里已是一片清新气象。先生坐下对我讲:我们画画的做事不能让人瞧不起。

这是两年前从恩师悦石先生到大连采风时发生的一件事。每每记起,自不敢狂妄。

——李全会

传道,博厚的中国文化精髓铸成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石,雅俗共赏的风格引领中国文人画的潮流,深入浅出尽显师者风范,能拜于吴先生门下,幸也、福也。解惑,通古博今我辈今生受用不尽,玉树临风造就我辈铮铮品格,海纳百川滋润我辈艺长技成,能聆听一二,美哉、妙哉!

——张秋芳

学艺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名师指点,给予正确的学习方向,让你明白该从哪里入手,什么阶段学习什么。很有幸能从吴师悦石先生学习,这于我而言比得到一座金山更有意义。第一次见到先生动笔,面对宣纸,先生犹如将军临阵,霸气顿起,全局尽在掌握。

就那么一支笔,在先生手中竟如龙蛇,八面出锋,翻腾绞转,勾抹点染,淋漓酣畅,其控笔控墨控纸的能力令人叹服。挥者痛快,观者过瘾,当时情境,过目难忘。先生反复强调,中国画重在有笔有墨,无笔无墨者形无所属,画无所立,要笔笔分明,笔笔生发,"翰不虚动,下必有由",遵此出手才能不俗,此千百年来中国画不传之秘。

先生强调要多读书,多看多动笔,一种题材要反复练习,练熟为止,要养笔养墨养性养气,要达到气质变化。画要有生气,气在势存,有骨有势方能成画。笔要劲健,风神顿爽,行笔入纸,笔笔生发,生发不已,大势已成,神气固存,气贯神完,虚实相生,势随画转,势转境生,纸内纸外,一气相通。

我辈生逢盛世,乃人生之幸,能以所好所乐之艺生活乃大幸,而今忝列于快意斋门墙,师之谆谆教诲,毫无保留,唯望我辈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成,我辈当谨遵教诲,勤于学业,以求他日有成,不负师恩。从悦石师学艺,乃人生幸中之幸,亦快意人生也。

——许元庆

带着很多期待、憧憬,与其他14位同学一起,入快意斋门下,开始了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先生第一期花鸟画工作室的学习。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渴望。多年来学习过程中走过很多弯路,积累了很多困惑。观念上、技法上都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能问道于名师,得到指点迷津,机会弥足珍贵。能于快意斋中问学求艺,乃人生一幸事也。

时下各类研修班多矣,很多导师与学员难得一见,而先生每次都不辞辛劳亲自授课,逐一批改同学们的习作,于生动的理论讲解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具体作品的点评,关键处即会挥笔批改示范。遇到好的习作经常会鼓励大家要有信心,要传承大写意文脉。

每次上课归来,细细回味,真是发自内心地敬佩。先生的人格魅力、眼界、修养都会对同学有很大的影响。先生以宏富得学识和对传统艺术精深的理解,往往寥寥数语既切中要害。尤其强调学习中国画要植根传统,路数纯正,强调中国画核心是笔墨,勉励大家多读书、多练书法,提高鉴赏力和表现能力。

先生即席示范之作,笔墨灿烂生动,真力弥满,如疾风骤雨,细微处则精准到位,"致广大,尽精微"是也,非身临其境不能尽言其妙处。一堂课下来,大家往往欢然而笑,满载而归。

——戴启和

无事闲翻自己这几年的作品照片,看到2009年的"画",不禁哑然失笑。

当时中国国家画院开始招收新生,闲来无事,又极想丰富一下自己的见识,就去报名。报名要交两件作品,我一直以书法为事,从不画画,于是拈来《芥子园》,涂抹几天也弄了一幅"画",加上一件书法,算是符合了报名要求。

国家画院导师众多,风格各异,不知如何是好之时,恰杨中良兄知我有意学画,推荐从学吴悦石先生,又有一痴兄恰在网络做吴师访谈及作品展览专题,于是观看,再看,又看,一看看到了心里去——必须报名从吴先生学画!

天遂人愿,我幸福地成为吴师当期的学生。

吴师教学,随意率性,春风化雨。剖析作业,直面优劣,无不切中痛痒。至理身悟,倾囊而出。课时,吴师谈笑风生之际手底亦生风,观者目眩神迷时已成佳构,或墨气淋漓的荷塘飞花,或雅量高远的佛道高士,或写意或工笔,无不真力弥满,豪放劲健之中蕴典雅冲淡之气,细品之下,起行收放无不入微,笔力劲朗,笔笔生发,浅深聚散,著手成春。得吴老师耳提面命,从学者无不获益良多。

——张东明

我最早知道吴悦石先生是在六年前。那次我去走访一个朋友,看到他家门庭上挂有一幅朱墨钟馗。那扑面而来气息堪称精练洒脱,浑厚自然。寥寥数笔便将终南进士大儒、大仙、大侠之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妙不可言。我对作者吴悦石先生的崇仰之心油然而生。

2010年秋,吴悦石先生在中国国家画院首次招生,我有幸成为了先生的学生。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开课的第一天下午,我早早地来到了画院。一进画院便遇见了先生。他老人家一身唐装,神采奕奕。寒暄几句之后,先生对我说:"昨天晚上我没有睡好,一直在想怎么教你。

你的绘画技法没有什么问题,如何能更进一步呢?后来想到了:在你以往的基础上把画的格调提上去。格高了,画品才能高。你是江南人,你要把南方的灵秀和北方的大气结合起来。

要多看,多画,多练。若能如此,必有大成!"先生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先生的一言一行,一笔一画慢慢使我真正领悟到了他老人家那天的用意。先生为了我,为了我们这些后生,可谓是任劳任怨,煞费苦心。

时代已将振兴中华文化的重任付与了先生这样深研传统的艺术家,而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识技艺传授晚辈,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薪火相传。先生身上所体现出的高尚品格和精湛技艺,是最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我们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先生的期望!

——戈晓湘

吴悦石先生早年经历坎坷,大起大落,正是早年这种经历,使他具备了超强的意志和豁达的胸襟。悦石先生少年聪颖,为当时画坛名宿王铸九先生入室弟子,后又得董寿平先生赏识收为弟子,十几年刻苦精研,融会贯通,遂开生面,上世纪70年代末即声名远播,80年代早期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为其专题拍摄《青年画家吴悦石》,这在当时是莫大的荣誉。

经五十载不懈耕耘,吴悦石先生作品笔墨精简,涉笔成趣,品位高古,意境深邃,乃当今国画之逸品,备受世人推崇。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家里拜读到吴先生的大作,2005年得识先生,先生温文儒雅,侃侃而谈,让人有茅塞顿开、相见恨晚之感。2008年后我去北京发展,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先生,有不懂的问题、难题经常请教先生,先生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2009年我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学习,这一年是我绘画事业中收获最大的一年,也是感到压力最大的一年。因为跟随吴先生这一年中,我不仅懂得了一个国画家所必备的传统功力和国学修养,更加认识到做人的道理。我现在正在整理和摸索一年来所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慢慢地消化和吸收,使其为我所用。

最近,我感到自己在进步,这样的进步是我绘画事业的一小步,但在我的整个人生历程中应该是一个转折。我想这也是吴先生给我的最大的启迪。开始往往很难,但我想后来的路会越来越宽广。如今我荣幸地成为吴先生的入室弟子,这既是荣誉,也是压力。我争取做得更好,踏踏实实地迈好每一步。

——张泽石

吴悦石先生是当代著名大写意画家,不仅在画法上继承传统写意正脉,在教与学上也有一套独特的方式,他能根据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从学识、画法、书法、古琴、诗文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解疑,他把几十年勤学苦练,在学中悟、在悟中学得到的东西,毫无保留传给学生。

先生建议学生从书画正脉入手,这样不至于走入偏路,因每个人的禀赋不同,须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选择自己所画的题材,最好选择接近本人个性风格的古代画家做为个案来研究,根据自己的进展情况逐年落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当然还要有一套正确的训练方法,一种正确对待书画市场的态度。

每次上课,学生出示习作,先生评改,不讲大道理,只是在改画的过程中偶尔提一下画法要点,多让学生自己去悟笔墨与形体、画面的关系。如他讲墨要研浓、熟透,还要再放几个小时,这样画出的画会更有韵味,关于颜料的使用还讲了许多自己的经验。

如先生先生讲画法,工细一路,须明白物象结构,不仅仅是形似,于画法能做到他人不可为,用意极高明方为高手。写意须从繁笔入手,渐得意笔,笔力笔趣合乎画理,能题跋,善书法,印文内容及钤盖位置得法,即可自如创作。这些在先生《快意斋论画》中都有精彩的论述。

他经常强调,画品即人品,要养浩然正气,将自己的感觉融在书画诗文中,这是做一个画家的根本条件。他鼓励学生要多读画史,推荐一些画论画史,如潘天寿的《中国绘画史》,多读经史子集及诗文,如钟嵘的《二十四诗品》、刘熙载的《艺概》。强调多读经典,因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的。

从先生学习国画,能学习到许多有益于人生的真正学问,是薪火真传。

——申晓国

玉女峰前观水云,

潺潺细雨到黄昏。

蛙鸣院后荷塘里,

鸟语声声总是闻。

六月二十二日雨中观武夷山有感

这是我第一次来武夷山,吴悦石先生带领同学们来采风学习,正赶上这里刚刚下过大暴雨。雨后的青山更加苍翠,云雾弥漫宛如仙境,处处有鸟语蛙鸣。久违了这样的天籁之音,越发感觉到生机盎然。每当我想起这首诗,便想起与先生和同学们一起采风学习的美好时光,无论是在大连,在北京大兴,在厦门,还是在武夷山,先生总是因势利导,随机施教。

记得先生那一次正是因为给我们修改画作太投入,而忽视了身后直对着自己的空调冷风,导致身体严重受凉。我们每一位同学点滴的进步都凝聚着先生的心血和汗水啊!

而有一件小事,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每每想起便对先生由衷地肃然起敬!

那是在大连,先生带我们去采风。先生一一给我们改了画稿,当同学们完成了一张合作的丈二匹花鸟画,先生望之欣然夸我们有进步。遂放我们半天假去游览冰峪沟。因为先生去过好几次了,便留在住处休息。只有师兄李全会因身体不适,也留了下来。

当我们兴高采烈地从冰峪沟回到画室,却见先生正在画画,画室则整整齐齐的样子像是刚被人整理过,全然没有了我们离开时的零乱不堪。我便问全会:"是你打扫的吧?"全会则一脸愧色,低声对我说:"是先生。

"后来全会师兄告诉我了详情。原来那日他去画室画画,却见先生一个人正俯身收拾着地上的宣纸,桌子上的颜料,全会师兄见状赶忙帮先生一起收拾起来,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井然有序。而先生见同学们观光归来那兴致勃勃的样子,便不忍心扫了大家的兴,只字没提。

在大连的采风活动将要结束的时候,有人来请先生鉴定一幅画。先生只打开了半尺就断为伪作。先生说气息不对且装裱的形式也与年代不符。我问先生"您连装裱都懂啊?"先生顺手拿过来一张纸,边写着"裱画流程",从"托复背"到"拴扎带"二十几道工序一一列出,并重点讲了一些细节。

先生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画艺,更重要的是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