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天涯原创文学网

2018-03-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向来认为,写一写诗,或者吟读吟读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或者说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当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叶秀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我羡慕.佩服.敬重.也有点忌妒那些会做诗.能吟诗.能体会诗的人"(<中国诗学·序>).他这番话,不是故作谦虚,而是很认真地说出来的,是一个具有很高的学问修养的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诗歌之于人生有着很大的意义.这意义是很多的,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两点,其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

我向来认为,写一写诗,或者吟读吟读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或者说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当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叶秀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我羡慕、佩服、敬重、也有点忌妒那些会做诗、能吟诗、能体会诗的人”(《中国诗学·序》)。他这番话,不是故作谦虚,而是很认真地说出来的,是一个具有很高的学问修养的人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诗歌之于人生有着很大的意义。

这意义是很多的,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两点,其一,诗歌使人高贵和高雅。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

“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不学诗,无以言。”会做诗、会吟诗、会品诗,是人的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它可以滋润、提高和升华人的精神气质,使人变得高雅脱俗,因而说的话就不庸俗、不卑劣、不低级趣味。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诗云: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另有姐妹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确实,诗歌能使人消除俗气,给人带来高雅的趣味。梁武帝萧衍曾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言语无味。”——离开了诗书,一个人的趣味定然会变得低下。

所以朱光潜先生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诗歌可以化去生活的平淡,使生活变得富有高雅趣味,增添几分快乐。一般而言,具有较高修养的人,往往喜欢追求一种诗性的生活。所谓诗性的生活,离不开诗;而生活一旦与诗发生了关联,往往就有了灵性,有了浪漫,有了趣味。此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学,以古典诗歌最为光辉灿烂,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古诗和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构成了光辉灿烂的诗国文明。而绵延始终的则是士大夫的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我的朋友、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海鸥教授在一篇文章里指出,学习古典诗词,就是“要承传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其价值倾向,无疑应该是否定低级而弘扬高级,否定丑恶而颂扬美好,否定卑劣而礼赞高尚;否定庸俗而倡导高雅。”(《传承高贵——古典文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之一》,载《粤海风》1999年第10期)这一席话,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

这句话是英国十六、七世纪时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的。大家知道,培根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在一篇叫做《论学问》的文章中曾经这么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学问变化气质。

”巧慧,即灵巧聪慧。诗歌可以使我们变得灵巧聪慧,培根这一说法,极有见地。我认为,这里所谓“巧慧”,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是指较高的“情感智商”。情感智商简称“情商”(EQ),它是人格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

它主要表现为自尊、自觉、自信的意识、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富有同情心,等等。当代青少年大都为独生子女,他们虽然被称为“小太阳”,倍受长辈的娇宠、爱护,但他们缺失一份兄弟姐妹的友爱,孤独而封闭,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

加上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往往侧重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忽视了情感智商的开发,结果培养出来的大多是智商高而情商低的学生。

自私、封闭、狭隘,情绪容易低落,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往往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无所适从。——这可以说是当代青少年的通病。因此,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的“情商”,这应该是教育界必须关注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中蕴藏着丰富的情商内容,杨叔子先生曾经概括和论述了《论语》所蕴涵的情感智商,认为与美国学者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中文版前言中所述的五点有着惊人的一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最精粹的最突出的代表,古典诗词中就生动表现了古人的人生智慧。

由于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智商是通过诗人生动的艺术创造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因而特别具有感染力,特别耐人寻味。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写寒山秋色,枫林晚景,不仅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也给我们以哲理的启迪:诗人歌颂了霜叶遇寒不凋、凌寒独艳、愈经霜寒生命力愈加旺盛的精神品格,而这种精神品格不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吸取的吗?杜秋娘《金缕衣》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告诉我们:少年、青春的光阴最值得珍惜。人一定要在少年时代树立理想,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样才不会虚度一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是对青少年进行人生教育的好教材。

杜甫《望岳》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攀登绝顶的愿望以及登临绝顶后的想象,有力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的壮志和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慨,这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的精神追求一样,表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文哲学底蕴。

确实,登高才能望远,树立高远目标,不断向上,奋发进取,这是一种最重要的人生智慧。至于蕴藏着人生大智慧的苏轼词《定风波》,则是我们应该经常回味的佳作:“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形式优美、韵律和谐、感情真挚、含蓄蕴藉: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精粹的代表。与现代新诗相比,与西方诗歌相比,古典诗歌有着独特的神韵:感情真挚,意象生动,含蓄蕴藉,韵律优美,朗朗上口,易记易诵。在这里,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点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特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与文字关系十分密切。中国诗歌使用的语言是汉字,汉字的文化特色带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色。汉字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石,汉字是一个个的独体方块字,音(声音)、形(形体)、义(意义)三位一体,一字一音。

如“大”( )字,“目”()字,“草”( )字,都是有形体、有意义、有声音的。鲁迅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汉文学史纲要》)。中国诗歌,就是用这与西方不同的文字来写的,所以她不仅具有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诗歌的一般特点,而且在构词、造句、达意上,更是高度的凝练,具有独特的韵味。

其一,是整齐美。汉语与西方语言不同,西语是多音节语言,各个音节之间常有音节和长短的区别。汉语则是独体单音字,除了少数连绵词不能单独解释字义外,每个汉字都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都是单音节词。这就使汉语形成了整一性的突出特点:方方正正、大小相同的方块字,逐个排列成文,很自然就形成了整齐、均衡、对称的整一性特色。

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上古二言诗,到《诗经》的四言诗,再到汉魏以下的五言诗、七言诗,都体现出整齐美的特点。而近体诗则最能体现这一特色,不论是五绝、七绝,还是五律、七律,整首诗都是一个齐齐整整的方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