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畅与曾国藩的关系 “湘军之父”的启示:曾国藩身边的“扫地僧”

2017-11-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湘军,是一支特殊的军队.特殊在何处?血战之后,官兵一起读书."湘军建军之初,每个月逢三逢八,曾国藩便亲自给军营勇丁上课.他上的不是军事课,而是讲忠义,讲血性,讲军纪军风,讲军营制度,有时讲到动情处,他甚至声泪俱下.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有点像近现代军队中的政委角色.湘军中的高级将领胡林翼.罗泽南.王錱等人在他们所统领的军营中也极为注重这一点.胡林翼的军队一驻扎,则请当地有名的塾师给勇丁讲<论语><孟子>,他自己带头坐在下面听讲.罗泽南则是亲自登台讲宋明理学.至于王錱则更是对此

湘军,是一支特殊的军队。特殊在何处?血战之后,官兵一起读书。

“湘军建军之初,每个月逢三逢八,曾国藩便亲自给军营勇丁上课。他上的不是军事课,而是讲忠义,讲血性,讲军纪军风,讲军营制度,有时讲到动情处,他甚至声泪俱下。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有点像近现代军队中的政委角色。

湘军中的高级将领胡林翼、罗泽南、王錱等人在他们所统领的军营中也极为注重这一点。胡林翼的军队一驻扎,则请当地有名的塾师给勇丁讲《论语》《孟子》,他自己带头坐在下面听讲。罗泽南则是亲自登台讲宋明理学。至于王錱则更是对此要求严格。他的官勇,晚上一律不准外出,在营房里读《孝经》,读《四书》,以至于形成刁斗声与诵书声相混杂的奇特军营现象……”

这是著名学者唐浩明在新著《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一书中关于湘军治家方略的描述。他评论说:将领带士兵读书,这种现象在中国历代军队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湘军比较独特的是“选士人,领山农”,书生为将,农夫为兵,由一群饱读诗书的书生,带一群朴实的山民(城市里的油滑之徒,湘军是坚决不收的),硬是击败了纵横半个中国的太平军。愈是到太平天国后期,湘军战斗力愈强,太平军人数虽然占尽优势,却也无可奈何花落去。曾国藩罗泽南等湘军将帅有相当定力,他们统帅的这支军队,也是有相当定力的。

湘军的定力来自何方?信念。湘军初起,目标就是“卫道”,捍卫儒家正统之道学。湘军将领们给出身农家的朴实士兵授课读书,就是灌输这个信念。

从当时湘军将领学术水平来讲,罗泽南是最高的,从军之前,他就已经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了,何况,他还是职业塾师,给士兵授课,轻车熟路。曾国藩称其:“矫矫学徒,相从征讨,朝出鏖战,暮归讲道。”说的是罗泽南所部,上马打仗,下马论道,作战的同时,研讨学问,讲经论道,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提高了军队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罗泽南还是湘军的“精神教父”。

罗泽南对湘军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他甘于清贫教书育人二十余年,培育出一大批人才,比如王錱、李续宾、李续宜、李杏春、蒋益澧、刘腾鸿、杨昌濬、康景晖、朱铁桥、罗信南、谢邦翰、曾国荃、曾国葆等等。他们饱受理学思想熏陶,具有经世抱负与才干,湘军兴起后,这些学生大多成为湘军名将,悍勇无畏。

谁说读书无用?至少,读书,是修炼定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