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宪追悼会讣告 [后续]刘白羽遗嘱: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

2017-08-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K?K记者昨天来到东城区晨光路的刘白羽家中.在小区问路时,提起刘白羽大家似乎都非常熟悉,热情地告诉记者刘家的具体位置,但一位自称是刘白羽的邻居的女士却并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他们告诉记者,经常可以看到刘白羽坐在推车里,由他的秘书推着,在小区悠闲地散步.和蔼是他留给大家的最主要的印象.记者在上楼时,巧遇臧克家的女婿,并到家中与他的女儿聊了几句.臧克家的女儿告诉记者,以前两位老人家都健在的时候,两人时常在楼道中相遇,遇到了总要聊上一会儿.?K?K刘白羽的女儿已经在家中了,但据说他的儿子还没有回来.刘

?K?K记者昨天来到东城区晨光路的刘白羽家中。在小区问路时,提起刘白羽大家似乎都非常熟悉,热情地告诉记者刘家的具体位置,但一位自称是刘白羽的邻居的女士却并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他们告诉记者,经常可以看到刘白羽坐在推车里,由他的秘书推着,在小区悠闲地散步。

和蔼是他留给大家的最主要的印象。记者在上楼时,巧遇臧克家的女婿,并到家中与他的女儿聊了几句。臧克家的女儿告诉记者,以前两位老人家都健在的时候,两人时常在楼道中相遇,遇到了总要聊上一会儿。

?K?K刘白羽的女儿已经在家中了,但据说他的儿子还没有回来。刘家人告诉记者,目前在家中的只有几位亲戚。记者想请他们具体谈一谈刘白羽晚年的生活,但他们表示,因为刘白羽生前曾有遗嘱,他去世后一切从简,因此有关单位将不发讣告,也不会举行追悼会,他们也不会接受记者的采访。

?K?K记者在刘家看到,在一个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客厅里,已经布置了一个灵堂,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的花圈都已经摆放在那里,遗照中的刘白羽就那样微笑着。 ?K?K ?K?K手术当天发表最后一篇作品

?K?K《黄河的精髓》是今年年初刘白羽创作的一篇散文,8月22日刊登在《解放军报》上。这也是刘白羽一生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

?K?K《解放军报》文艺部主任陈先义告诉记者,刘白羽把这篇描写民族精神的稿子交给他时,一再叮嘱,样报出来后要拿一份给他看看。“8月22日稿子发表后,我就给刘老先生打了个电话,想把样报送过去。没想到他的秘书告诉我,他因为跌倒正在医院手术,任何人都见不了。”

?K?K陈先义本想等刘白羽术后再把样报送去,“没想到手术后,老先生一直昏迷。但他的秘书告诉我,在手术前他曾有交代,只要他清醒过来,就把样报送给他。现在这份样报成了我永久的一个遗憾。”

?K?K但陈先义强调说,《黄河的精髓》并非老先生的封笔之作,“他的最后一篇作品是今年4月份在病榻上创作的《誓言》,发表在4月14日的《解放军报》上。这篇文章只有600多字,是他为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创作的,文中跳动的是一个老战士对党的忠诚之心,文中写道‘我这个老兵,是至死也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稳定世界和平的力量。

前进吧!前进吧!让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听到我们神圣的誓言,也让所有的敌对势力听到我们神圣的誓言!’”

?K?K陈先义难过地说:“老先生曾给我讲,他想活到明年,因为明年他就九十岁了,更重要的是明年是他革命文学创作生涯的第70年。总政、中国作协等单位还计划开大型的庆祝活动呢。”

刘白羽(1990年3月29日摄于北京香山饭店)。

?K?K为最后一部书写了八个签名

?K?K今年年初,刘白羽的散文集《风霜集》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后一部图书。

?K?K该书责任编辑兰草介绍说,这部书是他们出版社出版的“大家丛书”中的一本,作者全部是知名的部队作家,《风霜集》中收录了刘白羽近些年创作的22部作品。

?K?K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兰草与刘白羽曾经沟通过多次,刘白羽留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认真”。“稿子第一样刚排出,他就要亲自看一看,他对版式、编排看得非常认真,尤其反复叮嘱我,出版时不能有太多的错别字,否则对不起读者。

”由于出版的需要,兰草曾跟刘白羽要一个他的签名,印在书上。“当时老人家提笔已经很吃力,我想着能给写一个就已很难为他了。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的秘书交给我时,竟然有八个签名,原来老人特意多写了一些,让我从中挑选,这让我非常感动。这些签名我会永久地保留,以纪念这段难忘的回忆。”

?K?K陈先义是《风霜集》的主编,他把这本书送给刘白羽时,老人家非常高兴。“他当时开心地说,我的身体还可以,我要继续写下去。我当时也表示,我等着编辑老人家的下一本散文集。没想到老人如此匆匆离去。” ?K?K ?K?K帮助保姆成为大学老师

?K?K记者在刘白羽家楼下,遇到了他家以前的小保姆沈晓翠。当时她满脸泪水,刚刚从刘家出来。她是听说刘白羽去世了,特意赶来吊唁的。

?K?K从1980年开始,16岁的她开始在刘白羽家做保姆工作,一直工作了7年。她哽咽着告诉记者:“爷爷从来不把我当作小保姆看,他经常提醒我要多读书。当时他一直想让我念个夜校的会计专业,将来有个一技之长,但我自己不争气。”

?K?K1987年沈晓翠离开刘家回到了江苏老家,但在老家她经常可以收到刘白羽和老伴邮寄来的生活用品,甚至中秋节还会收到月饼。“我常常想,爷爷是个多么善良的人啊,我这样的一位小保姆他还常常惦记着。”

?K?K30岁那年沈晓翠回北京重操旧业。“到北京后我还看望了爷爷,爷爷得知我仍在北京做保姆工作时非常内疚,觉得没有把我培养成才。”

?K?K刘白羽先后给了沈晓翠2000元,希望她继续学习。“但当时我已经上有老下有小,我跟爷爷说,现在的情况不允许我继续读书了,我要赚钱养家。爷爷说,那这些钱就给你的孩子念书吧。”

?K?K沈晓翠告诉记者,不光对她这样,凡是在刘白羽家中工作过的小保姆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刘白羽对她们学习的期望,而且一位姓马的小保姆正是在刘白羽的帮助下,考上了大学,如今成为北京某大学的老师了。

?K?K“在爷爷家中,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做人。爷爷常说,他是共产党员,只讲奉献,不讲索取。这些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时常提醒我也要像爷爷一样做人。”

?K?K作品充满革命者的激情

?K?K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近日一直在京郊,当他从记者口中得知刘白羽去世的消息非常吃惊,连连说“太遗憾了”。他告诉记者,虽然他与刘白羽私人接触不多,但他对两人的每一次见面都记忆犹新。

?K?K张炯非常熟悉刘白羽的作品,“他是中国现代重要的革命作家,是共和国军事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K?K他回忆说,远在战争年代,刘白羽就创作了很多知名的作品,如《火光在前》等中短篇小说,在部队和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励了当年很多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到中国作家协会和文化部担任领导工作,可能因为工作原因,时间有限,那段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这些散文使他成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之一。

”到总政工作后的刘白羽对推动部门文化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他还写出了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第二个太阳》。让张炯尤其记忆深刻的是,晚年的刘白羽在医院中,在病榻上,写出八十万字的作品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以及回忆录《心灵的历程》。

?K?K当记者询问张炯,在刘白羽的作品中,他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感受到最多的就是刘白羽对革命事业和党的忠诚,以及革命者的激情、革命者的豪情壮志。”(记者 赵明宇) ?K?K ?K?K刘白羽小传

?K?K刘白羽,1916年9月生,北京人。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3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草原上》。抗战期间投身敌后战场,写出《五台山下》、《太阳》、《幸福》等小说。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写有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等。

?K?K新中国成立后,在担任文化领导工作的同时,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K?K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