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田将军 军旅作家李心田与《闪闪的红星》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国当代著名军旅作家李心田毕生创作小说.剧本.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逾400万字,其中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作品一经面世,便好评如潮,畅销不衰,由此奠定了他在我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那么,这部享誉中外的儿童文学名著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在改编为同名电影的过程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李心田,1929年1月17日出生在江苏省睢宁县大李集的一个农民家里.幼年时,他在粗通文墨的爸爸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认.写文字;7岁时,他进入当地小学读书.他刚上到四年级,即因日寇入

我国当代著名军旅作家李心田毕生创作小说、剧本、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逾400万字,其中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作品一经面世,便好评如潮,畅销不衰,由此奠定了他在我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那么,这部享誉中外的儿童文学名著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在改编为同名电影的过程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儿童教育的好教材

李心田,1929年1月17日出生在江苏省睢宁县大李集的一个农民家里。幼年时,他在粗通文墨的爸爸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认、写文字;7岁时,他进入当地小学读书。他刚上到四年级,即因日寇入侵、学校停办而失学了。后来,他转入私塾,学习《论语》《幼学琼林》《古文观止》《论说精华》等古书。

因作文写得好,他常受老师的表扬,先后有3篇作文被选为范文,由李心田在全体学生中朗读,并被张贴在学馆的墙上供大家阅览。这对李心田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从此他更加热爱国文课,并读了《三国演义》《聊斋》《今古奇观》等课外书,打下一定的文学基础。

1943年,他结束学业,经人介绍来到日军占领下的徐州,在一家百货店当学徒。卑微的学徒身份、屈辱的亡国奴生活使他体会到人世的辛酸,看清了社会的黑暗。于是,他开始尝试通过写作来表达他对人生的认识,宣泄他对世道的不满。1948年,他有几篇短小作品见诸报刊,这激励他从此更加热爱文学创作。

1950年9月,李心田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进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他在南京军区举办的解放军第二十八速成中学任教,并在工作之余勤奋写作,陆续发表了一些诗歌、小说等。1961年是他的创作丰收年,这一年他写出了反映抗日少年战斗生活的独幕话剧《小鹰》和相同内容的中篇小说《两个小八路》(该小说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其中《两个小八路》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故而该出版社编辑又约请他再为少年儿童们写一部小说。

当时在李心田任教的文化速成中学,班上学生大多是老红军的后代,而且有许多孩子是战争年代(尤其是长征时)与父母失散,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找到,像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儿子许光、政治部主任鲍先志的儿子鲍声苏等都是如此。

因鲍声苏在学生当中年纪较大,课余便经常与李心田老师聊天,讲他爸爸长征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妈妈被国民党反动派和还乡团贩卖到外地,他自己则被卖给恶霸地主,在受尽地主欺凌的那些日子里,他一直热切盼望着爸爸和红军早日打回来。

还有一个学生,其父亲在即将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踏上万里征程时,给家中留下了一顶写有自己名字的军帽。在此后烽火连天的岁月,他与妻儿失去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孩子正是拿着这顶军帽找到了日夜思念的父亲。

这些悲惨而又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李心田,使他萌生了据此创作小说以教育后人的想法,并按照儿子对红军爸爸“想、盼、找”的思路来组织结构整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潘冬子,正是以鲍声苏为原型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