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书法 冯玉祥手书“还我河山”激励后人

2017-1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成都7月13日电(赖进华.丁成杰)在四川省江安县长江岸边一处宽阔平整的石壁上镌刻着4个醒目的大字--"还我河山".这是1944年抗日名将冯玉祥乘船自乐山返回重庆途中,为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所书.近日,江安县组织党员.干部到位于县城轮渡码头的石刻处,瞻仰这4个大字,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进一步激发爱国和振兴中华的热情.1943年冬季,侵华日军进入贵州独山,直逼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全国人民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时任"国民节约献金抗日救亡运动总会"会长

新华网成都7月13日电(赖进华、丁成杰)在四川省江安县长江岸边一处宽阔平整的石壁上镌刻着4个醒目的大字——“还我河山”。这是1944年抗日名将冯玉祥乘船自乐山返回重庆途中,为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所书。近日,江安县组织党员、干部到位于县城轮渡码头的石刻处,瞻仰这4个大字,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进一步激发爱国和振兴中华的热情。

1943年冬季,侵华日军进入贵州独山,直逼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全国人民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时任“国民节约献金抗日救亡运动总会”会长的冯玉祥将军,亲赴四川省的自贡、乐山等地,进行献金抗日救国运动宣传。1944年初,他自乐山乘船返回重庆途中,为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抗日热情,用宣纸书写了“还我河山”4个字,并沿江寻觅刻字之处。

船行到江安县城对岸时,他看到县城轮渡码头边的石壁宽阔平整,是刻字的理想之处,就下船与地方政府联系。时任江安县县长的尹效忠与曾任《四川国民日报》总编辑的傅襄谟,立即赶赴江边拜谒冯玉祥将军。冯玉祥说明情况后,尹、傅两人领回题字,随即按照要求规划设计,挑选高级石刻技师精雕细刻,于1944年2月底峻工。

镌刻在石壁上的“还我河山”4个大字,从右至左横式排列,采用阴刻技法,每个字约一米。右边竖刻年份“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左边竖刻题写者“冯玉祥”。其印章则用阳文刻成。整个石刻长约6米,宽约3米,隶书字体,笔力遒劲。

据考证,冯玉祥将军为抗日战争所书“还我河山”石刻在全国共有三处,而刻于长江岸边的唯有江安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