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伯格将利他性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

2019-07-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艾森伯格认为,助人意图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受个人的有关能力.人与情境的变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情形下助人行为和助人意图之间缺少一致性的原因是潜在助人者无能为力或感到无能为力.有关的个人能力,如助人的特定技能.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技能.有效策略的知识.人际间问题解决能力等,影响助人意图向亲社会行为的转化.艾森伯格将利他性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个人有关能力的高低影响到助人意图与行为联系的加强或减弱,如适当的训练(提供与助人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某些情况下能增加助人行为;个人能力的相对水平

艾森伯格认为,助人意图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受个人的有关能力、人与情境的变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情形下助人行为和助人意图之间缺少一致性的原因是潜在助人者无能为力或感到无能为力。有关的个人能力,如助人的特定技能、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技能、有效策略的知识、人际间问题解决能力等,影响助人意图向亲社会行为的转化。

艾森伯格将利他性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

个人有关能力的高低影响到助人意图与行为联系的加强或减弱,如适当的训练(提供与助人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某些情况下能增加助人行为;个人能力的相对水平也影响助人意图和行为的联系,如在紧急条件下,若有能力更强者在场,个体的助人行为将部分地受到抑制。

艾森伯格将利他性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的助人决定与助人时机之间往往有一段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内个体特征与情境因素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也可能要影响到已有助人动机的个体是否会做出助人行为。如,个体A看到个体B骑车摔倒了(注意到他人的需要),想上前扶起个体B(产生助人动机),但一个离个体B更近的一个人扶起了个体B(情境发生了变化),这样个体A的助人动机与助人行为之间就没有联系起来。

艾森伯格将利他性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

亲社会行为的实施本身也会强化以后的亲社会行为。这是因为,第一,亲社会的实施增强助人者关于助人形象的自我认知和利他性的内部归因,个体为保持这种形象更可能做出与之一致的亲社会行为。第二,个体所做的亲社会行为可能改变了有关的道德价值观,这一变化可能有利于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第三,亲社会行为者在行为中得到了物质的、社会的或情感的报偿,为继续得到这种报偿而更多地作出亲社会行为。第四,一个人作出亲社会行为,无疑增加了一次角色采择的机会,增加了一次领会他人感情、观点的机会,这些经验进一步提高了个体的角色采择能力;增加了一次学习亲社会行为的机会,这种学习可能会提高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