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张正彦刘知远 勇猛无敌刘知远与后汉之乱

2019-06-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家好,今天小编继续带大家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后晋灭亡之后,中原地区开始被大辽占领,但因为耶律德光在中原地区的残暴统治,不断地烧杀抢掠,引起了中原百姓的不断反抗,原后晋大将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建国,国号大汉,史称后汉.清华张正彦刘知远 勇猛无敌刘知远与后汉之乱刘知远一开始是李嗣源手下的一名小卒,后来因为作战勇猛,被石敬瑭调入到了他的帐下,之后随着石敬瑭征战,得了个"勇猛无敌"的外号,后来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刘知远也一直跟随,石敬瑭的后晋能够建立,刘知远可谓是功不可没.但刘知远一直对

大家好,今天小编继续带大家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后晋灭亡之后,中原地区开始被大辽占领,但因为耶律德光在中原地区的残暴统治,不断地烧杀抢掠,引起了中原百姓的不断反抗,原后晋大将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建国,国号大汉,史称后汉。

清华张正彦刘知远 勇猛无敌刘知远与后汉之乱

刘知远一开始是李嗣源手下的一名小卒,后来因为作战勇猛,被石敬瑭调入到了他的帐下,之后随着石敬瑭征战,得了个“勇猛无敌”的外号,后来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刘知远也一直跟随,石敬瑭的后晋能够建立,刘知远可谓是功不可没。但刘知远一直对于石敬瑭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的事情很是不齿,渐渐开始与石敬瑭疏远。

清华张正彦刘知远 勇猛无敌刘知远与后汉之乱

值得一提的是,刘知远在后晋建立之后也被石敬瑭封为河东节度使,似乎皇帝的这个位置比较青睐河东节度使,当年的李存勖就是曾任河东节度使,之后的石敬瑭也任过这一职位,还有现在的刘知远,他们分别建立了后唐、后晋和后汉。

清华张正彦刘知远 勇猛无敌刘知远与后汉之乱

称帝之后,刘知远下令禁止向耶律德光提供军粮和物资,还拿出大笔钱财支持反抗耶律德光的义军,同时下令屠杀了不少抢劫的辽国人,因此得到了许多晋国旧臣的归附。耶律德光此时终于认识到,中原地区不是久留之地,于是选择了率兵北撤,在北撤的途中经常遭遇当地百姓的袭击,更糟糕的是耶律德光还染上重病,最终在栾城的杀胡林死去。

在耶律德光撤出开封之后,刘知远趁机率兵向开封进发,他听从手下将领郭威的建议,由汾水南下,又命史弘肇为先锋,一路上势如破竹,原来投降了耶律德光的后晋旧将纷纷选择了投降。

刘知远的部队很快便进入了洛阳,接着向开封进发。耶律德光在北撤之时留下的契丹将领萧翰知道自己无法抵御刘知远的大军,于是将唐明宗李嗣源的宠妾“花见羞”王氏和他的小儿子李从益推出来,假传耶律德光的命令让李从益成为中原的皇帝,他却不知道此时的耶律德光在北撤大辽的路上已经死了。

王氏还算是个有见识的妇人,知道萧翰让李从益称帝是想让她们娘俩做替死鬼,但萧翰手握兵权,王氏只能听从。此时萧翰却收拾财物,带领兵马向大辽撤退了。

刘知远很快便进入了开封,听说李从益在契丹人的安排下已经成为皇帝后,刘知远也不顾上去追击萧翰了,马上派人去宫中处理掉王氏母子。王氏临死前可怜地求饶道:“我儿子本来也不想当什么皇帝,都是契丹人强迫,何不留下我们母子二人,之后也能时常有人到明宗皇帝的墓地扫墓。”

但刘知远不想留下隐患,还是下令将王氏二人杀掉了,并对百姓说是自杀。解决了隐患之后,刘知远宣布开封为大汉都城,中原局势稳定。刘知远一直不放心杜重威,在中原局势稳定之后打算收拾他,于是下令掌控魏州的杜重威与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对调,魏州是杜重威的根基之地,杜重威怕被调离魏州之后被刘知远借机杀死,因此选择抗命不从。

刘知远当然知道杜重威不会答应,于是下令高行周、慕容彦超率军讨伐杜重威,遭到了杜重威的誓死抵抗,高行周与慕容彦超多次强攻也未能攻下此城,后刘知远亲自来到魏州强攻,但仍旧未能攻下杜重威花费了很大苦心经营的魏州城。

刘知远大怒,选择将魏州城团团围住,打算困死杜重威,同时遣使招降杜重威,并承诺保他不死。

这一招果然起到作用,围城之计使魏州城粮草耗尽,许多将士出城逃跑,杜重威见大势已去,出城投降,刘知远也言而有信并未杀掉杜重威,还封他做了大官,但只是虚职并没有实际兵权。平定了杜重威之后,刘知远班师回朝,但他刚到开封,就传来了一个噩耗,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儿子,未来皇帝的接班人,刘承训因病去世了,死时只有二十六岁。

刘知远对于刘承训的教育很是上心,督促他习文练武,但他却先刘知远一步就去世了,这让刘知远悲恸不已。安葬完刘承训过后,刘知远就得了一场大病,刘知远自知命不久矣,于是招来郭威等大将交代后事,让他们尽心尽力地辅佐他的次子刘承祐,并说:“杜重威始终是个威胁,我死之后立即杀了他!”

在交代完这些后事不久,刘知远就去世了,可怜刘知远一生勇武,到头来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己也仅仅做了十个月的皇帝便去世了,留下生性贪玩的次子和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汉。刘知远死后,他的托孤大臣们没有立即宣布这个消息,而是召杜重威进京,将其杀死,然后才公布了皇帝的死讯,并拥立刘承祐继位。

刘承祐虽然成为皇帝,但不通政事,朝廷大权把持在一干旧臣手中,就连兵权也掌握在大将郭威的手中。在刘知远活着的时候,他手下的文臣武将表现得很忠心,但在他死了之后,却不是那么回事了,可以说他们背叛了刘知远的托孤遗命,但这在混乱的五代之中算不上什么,因为五代历史本就是一段礼乐崩坏、混乱不堪的战乱史。

刘承祐皇帝的位子还没坐上多久,原来刘知远手下的大将——河中节度使李守贞造反,发兵夺下了潼关,自立为秦王。

同时王景崇、赵思绾也宣布起兵,三个藩镇势力一起造反,让刘承祐很是恐慌,派出郭威为主帅前去镇压叛乱。外出领兵作战本就是郭威的责任,况且郭威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于是率军攻打李守贞。郭威对待手下的士兵很好,与士兵们同甘共苦,还经常赏赐手下财物,很得士兵们的拥戴。

郭威分三路进军,另外两路将王景崇、赵思绾牵制住,郭威则亲率大军攻击实力最强的李守贞,郭威到达李守贞据守的河中城下,却并未急急忙忙地发动进攻,而是将河中城包围,在河中城外安营扎寨,因为另外两路大军的牵制,王景崇、赵思绾根本无法派出援军,河中城因此被围困一年之久,在这一年期间李守贞几次派骑兵突围,但都未能成功。

李守贞手下的士兵因为粮食缺乏,战斗力直线下降,郭威见时机已至,下令攻城,非常轻易地便攻破了河中城的城门,许多李守贞的士兵选择了向郭威投降,李守贞知道大势已去,便引火自焚了。实力最强的李守贞被杀,赵思绾知道凭借自己的实力不可能掀起大风浪,于是上了一封降表向郭威投降,郭威却并未因为赵思绾投降而留他一条性命,后来随便找了一个借口把他杀了。

此时三处叛乱已经平定了两处,只剩下实力最弱小的王景崇,郭威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也没有率兵去攻打他,而是班师回朝,回到了汴梁。郭威虽然没有攻打王景崇,但王景崇却自己想不开,知道自己叛乱一定没有好下场,带着全家一起自杀了。

郭威平定了叛乱,回到朝中自然受到了大大的封赏,可惜他还没安生几天,辽国的契丹骑兵南下,郭威立刻带着养子柴荣离开京城,回到魏州之后召集军队与辽军交战并大败辽军。捷报还未传回汴梁,京城之中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原来在郭威刚走后不久,刘承祐为了夺回权力,便将杨邠、王章、史弘肇三位托孤大臣杀死,还下令诛灭了三人的亲族,郭威因为领兵在外逃过一劫,但郭威在汴梁的亲眷也被杀害,包括柴荣的三个儿子。刘承祐也没打算放过郭威,一面下令召郭威回到朝中议事,另一方面派人前来刺杀郭威,但刘承祐在军队当中的威望不高,派来刺杀郭威的刺客反而投降了郭威,并把汴梁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郭威。

郭威听到之后几乎气得吐血,于是决定起兵反叛,以“清君侧”为名,率领大军前往汴梁,又命养子柴荣留守。由于郭威在军中的威望很高,一路上几乎没有遭到抵抗,很快就到了汴梁城下。刘承祐命令忠于自己的汴梁守军出城迎敌,刘承祐也带领手下出城观战,没想到汴梁守军大败,刘承祐等人慌忙向汴梁城逃跑。

开封府尹刘铢却没有放刘承祐进城,反而派出杀手追杀刘承祐等人。刘承祐等人如丧家之犬,向西北方向逃去。刘铢这样做是因为之前郭威交给刘承祐的一封信中言明自己并不是要叛乱,只要刘承祐交出杀了自己亲眷的佞臣。

而郭威的亲眷正是刘铢派人杀害的,刘铢害怕刘承祐知道打不过郭威之后把自己交出去,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打算杀掉刘承祐,然后凭借着汴梁城的坚固防守抵御郭威的进攻。刘承祐为了躲避杀手,逃到一个村子当中避难,忽然后方尘烟滚滚,他的随从郭允明以为杀手追至,打算拿下刘承祐献给叛军,但一不小心却将刘承祐杀死,令郭允明没有想到的是,后方却是赶来保护刘承祐的亲兵,此情此景郭允明心灰意冷,选择了自杀。

刘承祐的死讯很快就传到了郭威那里,郭威先是放声痛哭了一番,然后下令进攻汴梁,誓要将杀死自己亲眷的刘铢砍头。刘承祐的死亡使刚刚建立四年的后汉陷入了一场动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