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修光 论寿山石雕刻的古兽三绝

2019-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宝庭是一位著名的雕刻大师,尤其善古兽.仕女方面的题材堪称一绝.经过近七十年的雕刻生涯,周大师耕刀不辍,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大师以艺术成就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影响着广大的寿山石雕刻者,因此探究周大师雕刻的古兽具有一定代表性与特殊意义.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雕刻经验,对周大师的古兽三绝进行探究.寿山石修光 论寿山石雕刻的古兽三绝1 前言在周大师艺术生涯中,特别是到了晚年时期古兽题材作品最负盛名.仅仅晚年时期周大师就创作了百余枚古兽样本,留给后人古兽雕刻样本,对后人传承古兽雕刻技法和精髓具有促进作用.周大师

周宝庭是一位著名的雕刻大师,尤其善古兽、仕女方面的题材堪称一绝。经过近七十年的雕刻生涯,周大师耕刀不辍,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大师以艺术成就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影响着广大的寿山石雕刻者,因此探究周大师雕刻的古兽具有一定代表性与特殊意义。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雕刻经验,对周大师的古兽三绝进行探究。

寿山石修光 论寿山石雕刻的古兽三绝

1 前言

在周大师艺术生涯中,特别是到了晚年时期古兽题材作品最负盛名。仅仅晚年时期周大师就创作了百余枚古兽样本,留给后人古兽雕刻样本,对后人传承古兽雕刻技法和精髓具有促进作用。周大师雕刻的各种古兽题材包含了狮子、鳖、凤、龙等等,大多具有贺寿、辟邪、求子等祥瑞意义,尤其是周大师雕刻的螭虎、狮子和鳖鱼堪称“古兽三绝”,探究三绝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寿山石修光 论寿山石雕刻的古兽三绝

2 寿山石雕刻的古兽三绝

2.1 狮子

在汉代,狮子是印度使节作为贡品传入到中国。在佛教的影响下,狮子成为了中国的灵兽。在演变过程中,狮子和中华文化得到融合和发展,从异国风情的人狮相斗到狮子戏球的和谐统一,狮子逐渐转化成和中国传统龙凤并齐的中国狮,而且传统神兽成为中国象征之一,具有安吉、辟邪等各种功能。

寿山石修光 论寿山石雕刻的古兽三绝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狮子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艺术题材,逐渐程式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狮子形象也在不断演变,经过神异化转变到写实化,从写实化转变到世俗化。我国最早出现的狮子雕塑是在东汉时期,当时狮子处于神异化阶段,狮子头上长角、身有双翼,整体造型粗犷简练。

到南朝时期,狮子趋于精细华丽、造型清秀俊朗,而且撑行走姿势。在唐代时期,狮子逐渐趋向写实,出现蹲坐式的造型,在这个时期狮子形象是为皇家服务,自然狮子表现出雄健威猛的态势。到宋代,狮子造型上身体变小,逐渐开始出现绶带、铃铛等精美装饰。

周大师的狮子具有浑厚雄健和柔美灵气,形成俏皮、憨厚可爱的特征。无论是群狮戏耍或是母狮护犊,均具有富人庆伟,这也是周大师狮子的最大特征。尤其是吐舌狮题材的雕刻更是罕见,这个形象具有印度风格,同时也是我国南朝时期的狮子造型。但是在我国传统思想中,舌头象征“灵根”,宜藏忌藏,所以在后来的文化融合时,吐舌狮这个形象就逐渐消失。

在寿山石雕中,很少有雕刻家会把狮子雕刻成抬足这一形象,因这种形制无论是雕刻技法还是作品整体平衡处理上,都难易拿捏。因此很多艺人在雕刻狮子形象均通过静态蹲式感体现出狮子的威严。但是周大师雕刻出来的狮子形象,并非单调的低头直颈呈现四平八稳之态,大多都是回首、戏球、仰天及蓄势待发等各种动态形象。即便是静态蹲坐的狮子,都会通过姿势及尾巴、肌肉及足部等体现出潜在的动态感。

2.2 螭虎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螭虎是一种异兽,相传是龙子之一,因与龙相似、无鳞。螭虎这种形象在战国后的玉器上比较常见,具有力量、神武、王者风范及权势的文化寓意。

而周大师所雕刻的古兽作品,都呈现饱满雄壮态势,但是螭虎却不相同,身体比较细长。这种态势是周大师螭虎形象的典型特征,和其他雕刻家雕刻的头和身体粗细一样的螭虎有差异,因此周大师所雕刻螭虎又称之为“铁线螭”。

周大师的螭虎作品主要表现为动态,但是大多数是穿环或者穿壁题材。有双螭穿环、单螭穿环、三螭穿壁灯等,而其他的寿山石雕刻家一般都是雕刻成四平八稳、威武雄壮的螭虎形象有差异。

螭虎穿环作品面部雕刻细致,身体没有雕饰,腿部线条有力,尾部装饰具有极强意味。而且螭虎面部均表现张口露齿、双眼圆睁,眼尾均有一条延长的平直线,一直延伸到耳后,头顶长条独角的尾部分成两叉,朝两边弯曲卷起呈云纹状。

后足刻画有力,犹如老虎的四爪足,静势表现出盘踞稳固之态,而尾部的狭长后端又分成两叉且朝两端卷曲,展示出灵活动感,螭虎整体动感十足、繁简结合。周大师的单螭非穿环形象主要在印章钮头上,因受石章空间限制需要根据石章形态进行雕刻。

2.3 鳖鱼

传说鱼跃龙门就变成龙,上古时代有金银鲤鱼准备跃龙门,但是因偷吞海中的龙珠,最终成为龙头鱼身形象,就被称之为鳖鱼。周大师雕刻的鳖鱼和传统的“龙头、鱼尾、龟背”龙体形象不同,他雕刻出的鳖鱼是龙头鱼身,身上布满鱼鳞且有双翼,尾部或成狮尾形或成末端分叉朝两端卷曲弯曲状。

周大师的鳖鱼作品大多数都是头顶有双角,极个别有独角。表现鱼鳞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鱼鳞状,整齐有序;另一种是圆圈状体,大小不一、排列不均。尤其是圆圈体现鱼鳞方式,是周大师结合现实生活的“石头鱼”形象及三角蟾蜍背上的疙瘩创造出来的新鱼鳞方式,具有其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