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政钧瓷底款】【钧瓷网】杨国政:宋钧神韵领风骚

2019-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多年来,杨国政的作品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依然是仿宋釉色,依然是亲自拉坯,亲自烧窑.但他"里蓝外红"的鲜明特色,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杨氏印记,不需要查看底款,就能一下子被藏家认出.鉴于在传承方面的贡献,2010年,杨国政荣获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并在2011年5月,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殊荣.[杨国政钧瓷底款][钧瓷网]杨国政:宋钧神韵领风骚杨国政作品<双系罐>杨国政不仅在实践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而且在理论上亦有建树.他根据多年实践,将钧瓷的

多年来,杨国政的作品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依然是仿宋釉色,依然是亲自拉坯,亲自烧窑。但他“里蓝外红”的鲜明特色,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杨氏印记,不需要查看底款,就能一下子被藏家认出。鉴于在传承方面的贡献,2010年,杨国政荣获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并在2011年5月,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殊荣。

【杨国政钧瓷底款】【钧瓷网】杨国政:宋钧神韵领风骚

杨国政作品《双系罐》

杨国政不仅在实践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而且在理论上亦有建树。他根据多年实践,将钧瓷的制作过程从原料、成型、釉料、烧成等分8个章节,写出了《中国钧瓷工艺》一书,2006年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杨国政又出版了《窑变之美:杨国政钧瓷作品集》,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杨国政钧瓷底款】【钧瓷网】杨国政:宋钧神韵领风骚

肖像素描

方方正正的脸庞,敦敦实实的身材,身上洋溢着历史的威严。但一开口,亲和的气场渐渐氤氲开来,仿佛像一件从历史深处走过来的器物吧,深邃、典雅,触之,质朴无华。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国政。

【杨国政钧瓷底款】【钧瓷网】杨国政:宋钧神韵领风骚

艺术经历

1953年5月,杨国政出生于禹州市神垕镇,1974年7月高中毕业。因篮球打得好,被选入神垕镇东风瓷厂篮球队,从此与钧瓷结缘,并逐步成为厂里烧窑的技术骨干。

1977年春,天津美术学院的王之江、王麦秆、王安庭等教授带领十几个学生慕名来到神垕镇东风瓷厂,从事钧瓷研究、创作和烧制。王之江是全国著名的雕塑家,曾为画家齐白石塑造半身像。王麦秆是全国著名的版画家、鲁迅上海左联成员。

这些专家的到来,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杨国政无疑是绝佳的学习机会。由于是厂里技术骨干,杨国政有较多的机会向老师们求教,特别是对于钧瓷雕塑以及造型审美的学习,让他终生受益匪浅。1977年春,由王安庭教授设计、杨国政参与创作的钧瓷《双鹤瓶》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评中一举夺魁,作品照片还刊登在了1978年第11期的《人民画报》上。

杨国政作品《钵》

回忆在钧瓷艺术上走过的道路,杨国政自嘲是班组长出身:在东风瓷厂做过钧瓷试验组组长,在禹县国营瓷厂担任过生产班长,在禹县钧瓷一厂实验室担任过钧瓷组组长,这种长年在生产一线的工作阅历使其练就了钧瓷创作的十八般武艺。1988年秋,杨国政以自己的名字组建了国政钧窑厂,开始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用心血诠释着对钧瓷的理解和追求。

建窑多年,杨国政的窑口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小作坊,依然是仿宋釉色,依然是亲自拉坯,亲自烧窑,但他“里蓝外红”的鲜明特色,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杨氏印记,不需要查看底款,就能一下子被藏家认出。鉴于在传承方面的贡献,2010年,杨国政荣获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称号,并在2011年5月,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殊荣。

杨国政作品《吉祥尊》

艺术特色

长年的钧瓷实践中,杨国政练就了许多独门技艺。

先说烧窑。当年,神垕窑场曾有一个顺口溜,叫做邢国政的型,辛国政的釉,杨国政的火。烧窑是钧瓷生产中最累的活之一,不仅枯燥乏味,还要整夜与窑厮守。但杨国政认为,钧瓷的美就是窑变的美,而窑变的关键是烧窑。烧成的火焰性质、温度和时间都对钧釉的呈色变化有重要影响。

因此,要想得到钧瓷珍品,必须掌握烧窑的科学规律。多年来,他将自己的烧窑心得一一记录下来,对烧成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实对比分析,逐步探索出一套烧出精品窑的规律。

杨国政作品《荷口洗》

再说拉坯。杨国政喜欢拉坯,喜欢泥土在自己手上由腐朽化为神奇的那种感觉。凡是他签款的作品,大多由他亲自完成。他把揉好的泥块放在转台上,双手扶住泥块,右手拇指从顶部中心点压下,之后从底部向上缓缓提起,在匀速状态下将坯体逐渐拉高,然后双手指尖内外相对,右手稍用力,在外扩中渐渐拉薄坯体。轮子在旋转,双手在舞动,十几分钟过后,一个深口大钵就出现在了杨国政那宽大厚实的手上。

杨国政作品的釉色以“宋钧神韵、里蓝外红”的特色在钧瓷界享有盛誉,并深受藏家青睐。他的作品器型并不硕大,但古朴端庄,釉色温润清丽,色重不媚、淡而不寡。既有湖蓝之静美,又有红枫之秋韵,给人厚重、简约之美。这是杨国政经过上千次实验得出的独具特色的釉方。

杨国政作品《双系罐》

坚持使用手拉坯技艺,作品釉色丰厚、绚丽润泽,红而不显其妖、蓝而不显其俗,杨国政的作品让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市的藏家趋之若鹜,并成为美国、日本等国收藏界人士的珍爱。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对杨国政的作品曾给予高度评价。

她认为:“近年来,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手拉坯制作的越来越少,杨国政一直坚持手拉坯制作,其作品独一无二。从釉上来说,厚重、有特点;从型上来说,讲究、大气、简洁、精到;从火候上来说,独到、实属奇美”。

亦有藏家指出:杨国政制作的钧瓷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人性与作品属性融合在一起的深刻哲理。

大师观点

站在新的起点上,杨国政认为,拨开喧嚣的浮沉,“大家都应该静下心来,对钧瓷材质进行再认识,对创作理念进行再整合,对工艺技巧进行再扬弃。只有很好地认识钧瓷、具有更广阔的艺术视野和更高超的创作技巧,才能进一步继承好、弘扬好钧瓷文化。”

艺术成就

杨国政属于善学习,爱总结的大师。经过40多年的艰苦历练,在钧瓷技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潜心研究宋钧制作技艺,不断学习吸收当代考古界、实践派的研究成果,反复试验,使自己的作品釉质逐步达到甚至超越宋钧神韵。他潜心研究钧瓷烧成,提出了“一烧、二土、三制作的钧瓷创作要点,并将钧瓷的烧成称为是一门火的艺术。

杨国政作品《如意尊》

杨国政不仅在实践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而且在理论上亦有建树。他根据多年的实践,将钧瓷的制作过程从原料、成型、釉料、烧成等分8个章节,写出了《中国钧瓷工艺》一书,2006年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杨国政又出版了《窑变之美:杨国政钧瓷作品集》,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杨国政希望这些用心血和汗水总结出来的体会,能使钧瓷技艺这朵艺术奇葩得到更多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