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定律】人文课堂第十课 笛卡尔与自然定律

2019-11-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关于笛卡尔的三个重要议题,本节课着重讲第一个议题:自然界遵循数学定律,且数学定律本身是不变的.这个论题承接培根的观点,培根认为我们要拷问大自然,但如果大自然没有一定的规律,那我们拷问自然也就没有意义.[笛卡尔定律]人文课堂第十课 笛卡尔与自然定律17世纪出现了自然定律的现代概念.第一位明确并严格地表述如我们理解的自然定律概念的是勒内*笛卡尔(1596~1650年)"人们既然重新相信存在自然定律,于是便试图将那些定律和上帝的概念相调和.按照笛卡尔的观点,上帝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道德原则或者数字定理的

关于笛卡尔的三个重要议题,本节课着重讲第一个议题:

自然界遵循数学定律,且数学定律本身是不变的。

这个论题承接培根的观点,培根认为我们要拷问大自然,但如果大自然没有一定的规律,那我们拷问自然也就没有意义。

【笛卡尔定律】人文课堂第十课 笛卡尔与自然定律

17世纪出现了自然定律的现代概念。第一位明确并严格地表述如我们理解的自然定律概念的是勒内*笛卡尔(1596~1650年)

“人们既然重新相信存在自然定律,于是便试图将那些定律和上帝的概念相调和。按照笛卡尔的观点,上帝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道德原则或者数字定理的对错,但不能改变自然本身。他相信,上帝颁布自然定律,但不能选择这些定律,因为我们所经验的定律是仅有的可能定律,他才挑出这些。这似乎有损上帝的权威,但笛卡儿又论证说,因为定律是上帝自性的反映,所以是不能改变的,由此来躲避触犯上帝。”(摘自霍金著《大设计》P21)

【笛卡尔定律】人文课堂第十课 笛卡尔与自然定律

这个概念其实跟唯名论是不一样的(上帝今天可以用这个方法创造一个泡泡,明天可以用另一个方法创造一个泡泡),但这就就无法把握规律了,必须假设上帝就是这个规律的一部分,宇宙之中没有奇迹,一切只归自然规律来控制。

【笛卡尔定律】人文课堂第十课 笛卡尔与自然定律

如果自然由定律制约,就产生3个问题?

笛卡尔在这里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把两希文明的一些重要观点融合起来,最关键是在旧体系被打破之际,保留了很多古希腊重要的核心思想。

笛卡儿认为应该用数学去描述这个宇宙的规律,这其实也是继承古希腊思想的表现,古希腊是推崇数学的,本质是对理性的推崇:因为数学只要闷头计算,就能得出答案,不需要实验,单单通过大脑的思考,就能把这个数学逻辑描绘出来。

所以笛卡儿认为,上帝就是按照这个数学模型来创造宇宙的。这个数学模型是稳定的,自然法则是稳定的。所以宇宙的规律一旦被数学描述出来之后,是不会被更改的。

笛卡尔是说对了,但这一切无非是运气罢了,在很大程度上是蒙对的。笛卡尔统一了代数和几何,创造了现代数学,是伟大的数学家。但是他在数学上的任何造诣并不等于数学就能说明全部的自然现象。但在现实中,数学可以很神奇、甚至不合理地符合大自然的一些规律,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

但数学并非全部适用,要不我们就完全不用做实验了,靠数学推导就行,还是要靠物理、化学实验。而且很多现代学术,例如心理学等,数学的功能并不是那么完善。我们也发现了数学的缺陷,但是数学能帮助到我们的地方确实超乎了想象。

起初定律只在天文学中明显存在。然而天文学之外的其他领域中,新定律被渐次发现,而这导致了科学决定论的思想:必定存在一整套定律完备集合,只要给定宇宙在某一特殊时刻的状态,它们就指明宇宙从那个时刻往后将如何发展。这些定律应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成立;否则的话就不是定律。不可能有例外或者奇迹。

自然定律告诉我们宇宙如何行为,但未告诉我们,为何我们存在?

当所有的模型都无一例外的指向,我们是如此幸运的作为能够让生命成为可能性的宇宙中的物种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声音认为存在某一种力量,它设计了我们存在的作品。

于是,出现了最终的理论思考,是否存在一种M理论:认为我们宇宙的维度不止4个(是3维空间 1维时间),宇宙的实际维度有11维,但是有7个都没有发展起来。M理论相信,漫漫无尽中有很多个宇宙,每个宇宙都有各种各样的概率、形成符合自身条件的定律。

维度从0-10维都可以。比如某个宇宙的原子跟乒乓球一样大,另一个宇宙就是一个平面。这样各种各样的宇宙出现的概率是多少呢?科学家还真的计算了,概率是10的500次方,这是一个大到难以想象的数字。而我们恰好处在一个各种定律都出现生命的宇宙里。

我们的存在属于巧合,不是神迹,而且是合乎情理的巧合。有点像生命的诞生,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概率其实都是很低的。父亲一生有上万亿精子,母亲一生也会有几百个卵子,我们每个人出现的几率是几百万亿、甚至是上千万亿之一,这是在统计学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概率。但对于父母而言,总归是能生出一个孩子。所以哪怕事先看来再不可能,我们还是出生了。

地球也是一样:只有地球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里符合出现生命的最完善的要求。如果地球离太阳再近5%、或再远15%,就会导致地球过热或过冷、无法有大量液态水存在。地球自身有岩浆、有磁场,这样才有一个环境保证有大气层、适合DNA的存活,还有月亮这个卫星使地球的运转稳定。

总而言之,地球符合众多严苛条件,才能出现文明的生物。我们出生在地球上的概率在整个宇宙里看来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太阳系有两个光年那么大,地球只有一个点,但偏偏我们就生在这个点上。因为只有在这个点上,我们才能被生出来。

依赖模型的实在论的思想告诉我们:我们的头脑以构造某种世界模型来解释来自感官的输入。我们形成了房子,树,其他人,电流,原子,分子以及其他宇宙的心理概念。这些心理概念是我们多能知道的仅有的实在。不存在不不依赖模型的实在性检验。

(可以理解成,你跟一个从未见过吃过冰激凌的外星人讲冰激凌多么好吃,在外星人看来冰激凌是不存在的。)而《大设计》给出的重要结论是:不存在与图像或理论无关的实在概念。(所以说这个宇宙也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心智模型”“构造”出来的)

人,之所以会感觉害怕、无力、恐惧,那是因为有太多不可知不可控的因素被掩盖在环境中。换言之,对宇宙的认知有多少,对于自己的认知大概也就只有这么点儿而已。所以,宇宙和我们是无法分割的,我们既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其实也是自己的宇宙。那些未知的不是不存在的,只是被掩盖了,我们还未探究到。这很像《童蒙止观》中无数次的出现“空”,这里的“空”并不是没有,并不是“零”,“空”是那些在宇宙中未显现的能量。

想象自己是一个游戏的玩家,你能做的只有进阶通关,在未取得通关钥匙之前,后面的一切都被锁住了,而其实游戏的设计者早已设计完成,只是你未到达而已。

比如记忆,是心智存储的图像。为什么我觉得你漂亮,她觉得你丑?因为“心智模型”不同嘛。彼之毒药,我之蜜糖; 彼之敝草,我之珍宝,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对于你的“实在”现象一定不是我的,对于这个宇宙的“实在”现象也一定不是另一个宇宙的。

好了,正因为如此,人类所触及的唯一实在的是我们所处的“当下”,这前后大概只有3秒而已。你拥有过去嘛?当然不,你拥有未来嘛?当然也不。我们实际上从未拥有过什么过去和未来,立足在“当下”的我们,面对的仅仅是延伸到过去和未来的概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