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 超星学习通《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课程答案上

2019-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 1.1 1.1如何用经济学思考问题 1 [单选题] 关于经济学,错误的是(B). A. 是一种知识体系B. 研究对象不具有不确定性C. 可以做为方法论来解释社会现象D. 是一门一级学科2 [单选题]下列属于经济学解释世界的角度的是(D). A.社会分层.结构 B.意识形态 C.基本政治制度 D.结合时空条件分析人的行为 3 [单选题]关于当下的中国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可以不在乎国家的农业产量 B.主要是小生产者经营 C.主要是细碎化经营 D.

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 1.1 1.1如何用经济学思考问题 1 【单选题】 关于经济学,错误的是(B)。 A、 是一种知识体系

B、 研究对象不具有不确定性

C、 可以做为方法论来解释社会现象

D、 是一门一级学科

2 【单选题】下列属于经济学解释世界的角度的是(D)。 A、社会分层、结构 B、意识形态 C、基本政治制度 D、结合时空条件分析人的行为 3 【单选题】关于当下的中国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可以不在乎国家的农业产量 B、主要是小生产者经营 C、主要是细碎化经营 D、农民增收较为困难 4 【多选题】关于经济学,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BCD)。

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 超星学习通《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课程答案上

A、经常用来预测超长期的经济走势 B、研究对象通常具有不确定性 C、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研究问题 D、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5 【判断题】在一定外生约束下研究人的行为是经济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 6 【判断题】经济学更关注绝对量而非相对量。(ⅹ)

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 超星学习通《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课程答案上

1.2 1.2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政策问题 1 【单选题】关于扶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主要靠富人的转移支付 B、重视扶贫资金的有效配置 C、需要精确扶贫 D、需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2 【多选题】社会建构的任务包括(ABC)。 A、创新 B、协调 C、确定发展目标 D、预测 3 【判断题】经济学更重视财富分配而不是财富总量增加。(ⅹ)

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 超星学习通《中国道路的经济解释》课程答案上

2.1 2.1社会成本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1 【单选题】经济学中的成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包括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B、成本经常会转嫁给他人 C、可以是负数 D、必定有人承担 2 【判断题】成本要么有自己承担,要么由他人承担。(√)

2.2 2.2短缺的信号:配额制 1 【单选题】下列关于配额制,说法错误的是 D A、反映的是短缺经济 B、对人的行为选择施加了硬约束 C、改革开放后逐渐消失 D、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2 【单选题】关于互补品,说法正确的是 D A、如果商品X的价格上涨,带来商品Y的需求量增加,那么X和Y是互补品 B、如果商品X和Y的需求量反向变化,那么X和Y是互补品 C、互补品带来的效用具有木桶效应,取决于最少的那个商品消费量 D、在配额制制度下,货币和粮票是替代品 3 【多选题】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配额制仍然存在 ABCD A、改革是个过程,不会立马达到产量最大化 B、各地教育、医疗等人力资本不同 C、各地市场经济基础不同 D、各地人的勤勉程度不同 4 【判断题】政策生效都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 5 【判断题】在短缺年代,产粮大省不会缺粮。(ⅹ)

2.3 2.3机制的有效设计 1 【单选题】下列关于赤脚医生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赤脚是一种工作状态 B、是可以当下采用的农村医疗制度 C、在六七十年代,是一种有效的基本医疗制度 D、具有低水平,广覆盖的特点 2 【单选题】关于预期,说法正确的是 A A、预期是虚变量 B、预期并不会改变实变量 C、由于预期的存在,政策是不会失效的 D、预期并不是经济学家主要考虑的事情 3 【多选题】缓解节假日拥堵,老师认为 BCD A、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是正确的 B、道路资源是稀缺的,应该合理配置 C、通过有效的机制设计,目前的拥堵现象是可以很好缓解的 D、节假日高速免费会造成合成谬误 4 【判断题】合成谬误是指个人理性但集体非理性的现象。

(√) 5 【判断题】稀缺和短缺在经济学中是相同的概念。(ⅹ)

3.1 3.1经济学的终极使命:最优安排 1 【单选题】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经济学解释,最恰当的是 A A、环境和资源是发展的外生约束条件,会影响人类的内生选择 B、保护环境和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环境和资源与经济密切相关,是互补品 D、环境和资源问题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经济学基本任务的是 B A、资源的有效配置 B、促进经济发展 C、增加幸福感和快乐程度 D、增加人类福利 3 【多选题】为什么需要经济学解读中国 ABCD A、从经济的视角理解中国发展历程 B、人类会面临稀缺资源配置的难题 C、提供一种形而上和形而下相结合的解释视角 D、经济学做为一种方法论,还可以解释很多非经济性问题 4 【判断题】地大物博、物产和资源丰富是我国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ⅹ)

3.2 3.2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性 1 【单选题】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原因,不包括 B A、人的禀赋不同 B、市场经济必然造成贫富差距 C、先富的人群可以帮助国家获得更多税收 D、一部分人先富是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 2 【多选题】反腐的经济学解释包括 ABCD A、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应该优化配置 B、腐败不利于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C、腐败官员获得了稀缺资源,却没有承担相应责任 D、腐败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3 【判断题】如果资源不稀缺,那么就不需要最优配置。

(√)

3.3 3.3国民教育中的有效配置 1 【多选题】提高基础教育在GDP中的比重的经济学解释包括 ABCD A、基础教育是公共品,因此需要政府投入 B、教育具有正外部性,投入的越多,“良民”越多 C、教育可以改善人力资本,改变人的发展命运 D、教育投入越多,可能会减少在暴力机关的投入需要 2 【判断题】我国基础教育占GDP的比重尚未超过4%。(×)

3.5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 1 【单选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在哪一次会议中提出的 C A、十八大 B、十七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九大 2 【单选题】关于我国GD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人均GDP已经位列世界第二 B、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非常快 C、除了GDP,还应关注人口素质等发展问题 D、经济增长,通常就是指GDP 3 【多选题】老师认为,影响人口素质的因素包括 ABCD A、教育水平 B、法制水平 C、健康水平 D、伦理道德水平 4 【判断题】经济增长主要是指GDP或者人均GDP。

(√) 5 【判断题】结构性问题通常是资源错配导致的。(√)

4.1关于自利 1 【单选题】关于自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自利是经济学一直不支持的 B、按儒学传统,君子是要求很高,常人难以企及的 C、在市场经济下,自利是增进社会福利的动力 D、自利所导致的零和博弈,在经济学上是可以接受的 2 【多选题】关于自利,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ABC A、不损人的利己行为是值得支持的 B、损人而利己,不仅违背经济学,也可能违背法律 C、用伦理和习俗来规范社会行为,会减少很多交易成本 D、自利一定是违背和谐社会的 3 【判断题】自利是经济学所不支持的。

(×) 4 【判断题】零和博弈是不合作博弈。(√) 5 【判断题】诉诸法律是会耗费成本的,所以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塑造自发的行为规范而不是法律来减少成本。(√)

4.2失信的成本 1 【单选题】为减少社会成本,下列不属于政府应该做的是 B A、提供基本公共品 B、加强监管投入,防微杜渐,杜绝所有产生社会成本的行为 C、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成本约束 D、没必要事无巨细的监管 2 【单选题】关于街边“黑色料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一定程度给居民提供了便利 B、没有监督和租金,所以价格低廉 C、食品安全一定难以保证 D、“物美价廉”,不应取缔 3 【多选题】关于激励机制设计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CD A、恶行者不应过度惩罚 B、善行者应得到原有的收益 C、善行者应得到最大收益 D、恶行者应得到最大惩罚 4 【判断题】为了减少执法成本,不罚则已,罚必重。

(√) 5 【判断题】无限重复博弈是有助于实现社会最优的。(√)

5.1总量 1 【多选题】GDP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原因包括 BCD A、它是比人均更重要的变量 B、GDP总量与就业正相关 C、GDP总量可以解决很多社会矛盾和发展中的问题 D、GDP是国际最常用的衡量经济水平的指标 2 【多选题】就业的重要性在于 ABCD A、就业状态对人的影响很大 B、工作是获取收入的最主要渠道 C、在中国,每年有很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D、就业与社会稳定高度相关 3 【判断题】如果一国的失业救济十分丰厚,那么该国的社会福利体制值得赞扬。

(ⅹ) 4 【判断题】GDP总量不如人均GDP重要。(ⅹ)

5.2结构 1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我国结构性问题的是 B A、城乡关系 B、工农业关系 C、收入分配 D、地区关系 2 【单选题】关于我国城乡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必须迅速取消户籍制度以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B、尖锐的城乡关系是我国错误的发展模式所导致的 C、大城市的确会有一些“城市病” D、解决城乡关系的唯一途径在于大城市化 3 【单选题】关于我国收入差距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背后的原因包括不同人群机会的不平等 B、要靠政府转移支付来解决 C、收入水平的差异和各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差异关系不大 D、我国收入差距并不严重 4 【多选题】中国各地区经济差异体现在ABC A、增长率 B、就业水平 C、发展水平 D、自然地理差异 5 【多选题】中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差距体现在 ABCD A、人口综合素质 B、环境水平 C、农业现代化程度 D、基础设施等基本公共品投入 6 【判断题】在当下中国,结构可能比总量问题更严重。

(√) 7 【判断题】取消户籍制度的经济学基本逻辑在于劳动力要自由流动。(√)

5.3微观与制度 1 【多选题】经济学的微观维度包括 ABC A、企业 B、个人 C、市场 D、政府 2 【多选题】关于我国经济制度的描述,正确的包括 ABC A、制度有两个层次,包括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安排 B、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具体的制度安排具有一定灵活性 D、基本制度具有灵活性 3 【多选题】关于我国具体经济体制和政策,描述正确的是 BD A、和经济制度一样不能随意调整,具有稳定性 B、经济体制政策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 C、具有相当强的灵活性,可以朝令夕改 D、经济体制和政策的变化要符合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6.1“偷懒”的经济学释义 1 【单选题】相比于普通员工,企业高管会有更好的待遇,最恰当的经济学解释是 C A、高管的工作能力强 B、高管创造的价值比普通员工大 C、高管一旦偷懒,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更大,所以需要更多的激励 D、高管会帮助企业榨取员工剩余价值 2 【单选题】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最恰当的解释是D A、农民革命性强 B、“三农问题”比城市改革更重要 C、领导人倾向于自下而上的改革模式 D、温饱问题,是当时中国首先要解决的 3 【判断题】可选择的样本越多,个人选择空间越大,效用水平就越高。

(√)

6.2流动性的“农民工社会”及人口红利倒U型曲线 1 【单选题】使我国中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保持竞争力的最重要的要素是 B A、资本 B、劳动力 C、土地 D、技术 2 【多选题】产生”农民工“这一词语,说法正确的包括 ABCD A、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工人中有很多是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 B、在经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C、进入城市的农民,由于户籍等人口制度的存在,并未被赋予城市核心居民同等待遇 D、随着经济市场化的进行,有理由相信“农民工”一词会逐渐淡化和消亡 3 【多选题】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何会实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 ABCD A、农业生产条件差,希望靠人数弥补农业产量 B、国际关系紧张,为了国防需要 C、在传统的陆军体系下,需要更多的人口 D、是在一定时空和历史条件下的选择,有一定的合理性 4 【判断题】相对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中国更像是一个“三元”结构社会。

(√)

6.3经济学解读中国的宏观行为 1 【单选题】我国大城市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 B A、高中低产业会继续同步发展 B、由中低端的制造业像高端的制造业转变 C、由于要素充足,制造业的生产和销售会继续火热 D、即使发展了高端制造业,也要继续保持中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 2 【多选题】关于贫困问题,说法正确的包括 BCD A、通过发展,是可以全部解决的 B、与基本公共品的供给有关 C、具有一定的代际传递性 D、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存在 3 【判断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和父子关系有所类似。

(√) 4 【判断题】发展中的种种烦恼,是可以通过货币解决的。(×)

7.1用“大历史观”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1 【多选题】有些基本的生产工具(如纺车)在一两千年的时间跨度内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原因在于 AB A、技术水平没有为专业分工提供可能 B、生产生活方式更多的是自给自足,而非商品交换 C、基本的生产工具,没有改革的需要 D、生产关系没有有效的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2 【多选题】近些年,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剧烈变迁的基本原因是 ABCD A、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 B、相对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生产力更为强大 C、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 D、全球化使得分工在国际范围内不断细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 【判断题】用大历史观看问题就是要把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去整体性、连续性的理解。

(√) 4 【判断题】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自然分工不再重要,“男耕女织”这种农业文明下的家庭关系也会改变。(√)

7.2不成功的启蒙,成功的救亡 1 【多选题】社会演化的三个环节是 ACD A、构造 B、再构 C、解构 D、重构 2 【多选题】关于社会流动性,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ABCD A、一直保持在第一或第四象限,是不利于长期发展的 B、社会流动性较差的制度有印度的种姓制度 C、较好的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流动性 D、一个良好制度应该为每个居民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 3 【判断题】契约和信用是市场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4 【判断题】开放就可以使国家走向富强。(×)

7.3重工业化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实验 1 【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之初,选择重工业道路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C A、重工业是我国当时的比较优势 B、国防需要 C、大国需要装备制造业,而新中国的重工业名存实亡 D、重工业比轻工业发展容易 2 【多选题】关于新中国之初选择发展重工业道路的评价,说法正确的包括 CD A、事后证明这个初衷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 B、是符合经济学基本逻辑的,因为重工业是我国当时的比较优势 C、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在大历史观下看,是正确的选择 D、重工业名存实亡,这是大国所不能允许的 3 【判断题】新中国之初,为了筹集资金发展重工业,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 4 【判断题】五六十年代的大办钢铁,是一项错误的选择。(×)

7.4中央集权体制的两大败笔 1 【单选题】人民公社的致命缺陷,表达最贴切的是 D A、超越了时代的需要 B、监督不力,腐败横行 C、生产队经营单一,缺乏创造力 D、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来解决群体偷懒 2 【单选题】关于全民所有制,说法错误的是 A A、每个人都拥有财产权 B、全民委托国家行使财产权 C、国家委托地方、部门和企业行使财产权 D、全民所有制意味着多级委托制的国家托拉斯 3 【单选题】国家托拉斯的致命缺陷,表达最贴切的是 C A、多级部门,程序复杂,滋生腐败 B、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C、存在严重的纵向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失真 D、“劫富济贫”的转移支付频频发生,是公平但没有效率的 4 【判断题】计划机制的两个组织载体是国家托拉斯和人民公社。

(√) 5 【判断题】一个良好的机制要把偷懒的人改变成勤勉的人。(×)

8.1知识回顾 1 【单选题】民国后期,国有资产名存实亡的直接原因是 D A、国有资产比重低,地位低 B、蒋经国“打老虎”不力 C、国共内战消耗 D、贪腐严重,缺乏权力约束机制,国有资产被暗度陈仓 2 【单选题】对农村来说,最基本的要素组合是C A、资本和劳动 B、技术和土地 C、劳动和土地 D、技术和劳动 3 【单选题】在我国历史上,政权得到农民拥护的经济基础是C A、给予足够资金补贴 B、给予农业技术指导 C、解决土地和温饱问题 D、保护劳动,减免赋税 4 【多选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二次土地承包权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对这一政策解读正确的包括BCD A、逐步实现农地私有化 B、为了稳定农民预期,稳定粮食产量 C、延长承包权是因为长期承包权和所有权在对经济行为的激励上,并无显著差别 D、可以放心投入,扩大生产,改善农田设施条件 5 【判断题】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 6 【判断题】井田制是带有捆绑销售性质。(√) 7 【判断题】农地私有化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唯一出路。(×)

8.2农村与农业 1 【单选题】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两个飞跃,其中第二个飞跃是 C A、人民公社制 B、家庭联产承包制 C、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D、农地逐步私有化 2 【单选题】制约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是 C A、缺乏农业生产激励 B、土地所有权并没有私有化 C、土地细碎化,难以形成规模经营 D、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足 3 【多选题】改革首先从农村农业开始的原因包括ABCD A、农村和农业是相对边缘化的 B、解决温饱和生存是发展的首要任务 C、改革的成本较低,不会产生重大风险 D、对于大国来说,稳定的粮食产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和政治问题 4 【判断题】为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应该利用劳动力红利,重点发展轻工业,粮食产量可以依赖国际市场来解决。

(×) 5 【判断题】承包制解决了当时的“公地悲剧”。(√) 6 【判断题】家庭联产承包制能够有效的解决温饱和发展问题,是不需要继续改革的。(×)

8.3城市与企业 1 【单选题】我国经济增长真正进入快车道是哪一年 C A、1978年 B、1982年 C、1992年 D、2001年 2 【多选题】关于我国的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ABD A、先从农村农业开始,释放了剩余劳动力 B、再改革城市企业,吸收农村转移劳动力 C、改革只需要解决效率问题,随后产生的社会问题会迎刃而解 D、除了解决效率问题,还要深化改革,考虑到因改革而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 3 【多选题】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说法正确的包括 ABC A、先易后难 B、手段有私有化,股份制改革、公私合营等 C、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侵吞国有资产等腐败问题 D、国有企业的趋势是逐渐消亡 4 【判断题】改革只需要解决效率问题即可。

(ⅹ)

8.4放松计划约束,中央与地方分权 1 【单选题】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最早提出的是 A A、1956年 B、1978年 C、1994年 D、2002年 2 【单选题】关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从此开启了各地的增长锦标赛 B、比较好的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 C、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可以平衡各地财政收支 D、彻底完善了我国的税收制度 3 【判断题】中央与地方分权,指的是财权和事权。

(√)

9.1何为特区 1 【判断题】特区可以理解为中央和地方分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9.3如何评价特区 1 【单选题】对于邓小平“两个大格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是对新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是有经验基础的 B、反映的是平衡发展战略 C、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2 【多选题】对于特区的评价,正确的包括 ABCD A、以制度性试验拓宽了改革思路 B、形成了城市增长极 C、促进了对西方制度体系的讨论 D、加速了传统思维和体制的解体 3 【判断题】特区的成功引起了对西方制度体系的反思与讨论,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4 【判断题】特区的成功,验证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文明重要的一部分。(√)

10.1功利主义背景下的多元社会价值 1 【单选题】经济市场化环境下,关于功利主义兴起的原因,表述最恰当的是 D A、缺乏对传统伦理的宣传 B、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滞后 C、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D、市场经济意味着每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容易产生功利主义 2 【多选题】关于我国转型社会中的价值冲突,描述正确的包括 ABCD A、功利主义兴起 B、儒学伦理已经解体 C、商业伦理尚未形成 D、社会价值体系尚出于真空期 3 【判断题】目前,我国的儒学伦理逐步解体,商业伦理已经形成。

(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