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歌词屠洪刚】新民随笔丨似水流年 始终向前
今年,报社开辟了一个小小的栏目,叫做《晒晒我家老照片》。一张老照片,几百字,外加一段短视频。刊登的位置,不太显眼。刊登的频率,一周两次。
意外的,这个小栏目,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至少,在我的新闻生涯中,很少看到有这么多的读者,踊跃跑到办公室,拿出自家珍藏的老照片,侃侃而谈。
从陈毅市长签署的任命书,到老百姓告别“亭子间”的欢欣美好;从上世纪50年代的健身达人,到80年代酷酷的乐队女贝斯手;从《新民晚报》复刊后的一纸风行,到杨浦大桥开通前的参观人群;从张园的童年时光,到纺织厂里教外国徒弟……
我们刊登了70多张老照片。每确定一张老照片,都要上门采访,记录老照片的种种细节,拍摄短视频。做得久了,小伙伴们还会相互纠错,并和照片提供者成为很好的朋友。往往,某一张照片登出后,就会有更多读者来信、来电,甚至亲自上门,拿出家藏的老照片——我这张更好!
我想,报社开这个小栏目,是为了记录生活中那些简单的笑脸、岁月里那些温暖的细节。过去70年,老百姓的生活不断改善,家藏的老照片,保留了更多个体生命的温度。
似水流年,始终向前!
上周,在报社开了一个小小的读者座谈会,邀请了十多位读者代表,请他们来讲述“老照片的故事”。会议室里,有欢笑,有泪水,有感慨,有敬畏,但万千情绪,归根到一点,就是感恩。读者诸君纷纷表示,感谢从前,感谢生活。
心绪所向,潮流所向,都是生活的模样。
参加完这个小小的座谈会,我也有很多的感悟。没有家,就没有国。没有民,就没有族。这个社会,需要宏大叙事,也需要“独家表达”。老照片体现出来的温度,既是个体的,也是时代的。
时光都去哪儿了?
那些花儿,原来在生命的每个角落,静静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