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乌鲁木齐南路、乌鲁木齐中路、乌鲁木齐北路、吴兴路

2018-04-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海乌鲁木齐南路.乌鲁木齐中路.乌鲁木齐北路.吴兴路乌鲁木齐路是上海徐汇区的一条道路,1918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名为巨福路.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租界,改名南迪化路.1946年改名迪化南路.1954年改名乌鲁木齐南路.该路为南北走向,北至淮海中路接乌鲁木齐中路,南至肇嘉浜路,全长1195米.宽15到16米.乌鲁木齐南路151号船王朱敏堂旧居 乌鲁木齐南路151号美式花园住宅建于1927年,为轮船主朱敏堂投资建造的3幢假3层砖木结构住宅,现仅存1幢.该住宅的总体布置为,主楼和附楼均横向布置

上海乌鲁木齐南路、乌鲁木齐中路、乌鲁木齐北路、吴兴路乌鲁木齐路是上海徐汇区的一条道路,1918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名为巨福路。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租界,改名南迪化路。1946年改名迪化南路。1954年改名乌鲁木齐南路。

该路为南北走向,北至淮海中路接乌鲁木齐中路,南至肇嘉浜路,全长1195米。宽15到16米。乌鲁木齐南路151号船王朱敏堂旧居 乌鲁木齐南路151号美式花园住宅建于1927年,为轮船主朱敏堂投资建造的3幢假3层砖木结构住宅,现仅存1幢。

该住宅的总体布置为,主楼和附楼均横向布置于基地北部,另一幢出租楼横向布置于基地南部,门房布置于基地西北角。主楼前有一块园地,植有冬青、槐树等花木,四周筑高围墙并设双扇铁花门,将自住楼与出租楼分隔。

住宅出入口设在主楼正中,落地钢门,门前筑有小平台;外墙以洁白水泥制成遮阳板贴面,屋顶陡峭,檐口装点山花;室内扶梯设在中间,东西两侧房间对称,底层为餐厅、备餐室、会客室和浴厕间,二楼和三楼均为卧室、起居室和浴厕间,室内护板壁从地坪做到平顶并设有壁炉,煤气、卫生设备齐全。

1948年业主赴香港经商,委托经租人将住宅产权易主。1994年公布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1995年该宅按原样进行了大修,现为上海新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办公楼。


乌鲁木齐南路166号孔令仪(孔大小姐)旧居 孔令仪(1915-2008年),原民国行政院长、财政部长孔祥熙、宋霭龄夫妇的长女、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女,人称“孔大小姐”,先生黄雄盛(2006年前逝世),妹孔令伟(原名孔令俊,孔二小姐)、大弟孔令侃、小弟孔令杰(1992年至1996年之间先后过世)。

孔令仪2008年8月22日病逝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寓所,享年93岁。孔令仪葬礼在纽约曼哈顿举行,随后葬于纽约上州芬克里芙墓园,与她父母弟妹同一墓室,蒋夫人宋美龄也葬在那里。
婚姻:宋美龄很喜欢孔令仪认为胡宗南很般配,但孔令仪不从;有人想把卫立煌介绍给她,她拒绝;后来与陈纪恩相爱,为此孔祥熙急速任命陈纪恩为中央银行业务局副局长并空运8大箱嫁妆送美国。

不料这架专机刚起飞不久,便出了事故。8大箱嫁妆连同那架飞机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

孔祥熙和宋霭龄又叫人连夜赶制了6箱嫁妆送到美国。孔令仪与陈纪恩的婚姻最后仍以分手而宣告结束。孔令仪的第二任丈夫黄雄盛。20世纪60年代初,黄雄盛被台湾派驻华盛顿担任驻美空军武官。

也就是在这一期间,他与住在纽约的孔令仪相识。婚后两人一直生活在美国。孔令仪说:她与蒋夫人都曾怀孕,但也都流产了,此后再没有生孩子。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1949--1956年)旧居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

撰写大量杂文、政论文章,同时继续从事话剧、电影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任对外友协副会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常委、1982年当选中顾委委员等职。

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著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1994年10月***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1949--1956年)旧居 夏衍旧居建于1932年,英国式风格的花园住宅。 1949-1956年间,夏衍曾在此居住。现为徐汇区***办公用房,2011年11月30日,该住宅被徐汇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乌鲁木齐南路180号国军将领刘峙(1946--1949年)旧居 刘峙(1892~1971年)江西吉安人。***高级将领,二级陆军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历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第一军团总指挥、河南省***等职。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的徐蚌会战(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是***、***对这场战役的命名。)出任徐州"剿总"司令,遭到惨败。

逃亡印尼以教书为生。1953年去台湾,翌年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后改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战中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败将”之称。

1971年病死于台湾,著有《我的回忆》等。此房建于1930年,英国住宅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红色清水砖墙。该住宅原为外资公司高级职员居住。1946年***高级将领刘峙在此短期居住,但其妻儿一直居住于此直到1949年前往香港九龙。


乌鲁木齐南路182号国府中央农工部长马超俊旧居 马超俊(1885—1977年),广东台山人,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早年加入同盟会,发起组织孙文主义学会。

曾参加国际劳工大会。历任广州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工人部长、国民政府劳工局长、广东农工厅厅长兼建设厅长、南京***、广东省党部整理委员、广州市党部指导委员兼宣传部长、民运部长、中央训练部民众训练处处长、华北党务特派员、中央训练部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农工部部长、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和第一届“国大代表”。

1946年1月15日夜,何应钦将军召开有南京***马超俊、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祟六、南京宪兵司令部张镇等人参加的一次会议,决定把卖国贼汪精卫的墓焚掉,保持南京中山陵的神圣和庄严。

1949年去台,受聘“总统府国策顾问”并任***中央评议委员。后历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大陆救济总会常务理事、华侨协会总会理事长、广东同乡会理事长等职。

1960年任***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1969年退休后转任“总统府资政”。曾任《中国劳工运动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1969年8月4日患脑血管栓塞症,长期卧病医院,于1977年9月19日在台湾荣民总医院病逝,享年92岁,葬于台北近郊金山富贵墓园。

乌鲁木齐中路是上海徐汇区及静安区的一条道路,1911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此路,名为麦琪路。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租界,改名中迪化路。1946年改名迪化中路。1954年改名乌鲁木齐中路。该路为南北走向,南至淮海中路接乌鲁木齐南路,北至华山路接乌鲁木齐北路,全长880米。宽12至27米。

乌鲁木齐中路12号华山医院哈佛楼红十字老楼

沈敦和,一位社会慈善家与活动家,上奏朝廷,意欲成立中国红十字会。1907年沉寂了整整三载的奏折终于一锤定音。当年徐家汇路(现华山路)七号,十四亩土地之上,两幢红砖素瓦的小楼平地而起。中国第一家“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华山医院前身)诞生。图为华山医院院内留存至今的“红会老楼”。

乌鲁木齐中路12号华山花园
民国初年上海滩房地产大亨周纯卿的女儿得了肺结核,此病无药可救,只有靠静养,呼吸新鲜空气。于是父亲花巨资买下了这座花园,并按照苏州园林风格和女儿的喜好不断在这23亩土地上锦上添花。

园子只有小姐一个人住,出入园子的都是周家自己人。新鲜空气和锦上添花没能留住女儿的生命。于是周纯卿在1945年把它转卖给了上海闻人虞洽卿,周家花园成为“虞家花园”。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华山医院员工的工作环境很差,住院病人也没有良好的休养环境。

上海医科大学创始人颜福庆多方奔走呼吁,终于获得有关部门同意,将临近的花园划给华山医院使用,每月租金950元人民币。病人在此散步、锻炼,医院员工在此用膳、午休,其花园大厅还是学术会议的重要场所。

***后,国家按政策将周家花园产权还给虞家,华山医院继续租赁。再以后,虞家后代依法取得了花园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等法律文书,要求归还花园使用权。一场长达20多年谈判就此开始并终于有了转机,虞家后代同意以9500万元人民币将“周家花园”产权正式转让给华山医院,华山医院将“周家花园”命名为华山花园。


乌鲁木齐中路12号华山医院教堂
自辛亥革命至全国解放的这一阶段,医院数量显著增加。当时规模较大,较有名气的医院有: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医学院附院)等。

华山医院建院于1907年,前身是中国红十字会总院,是上海地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医院,1991年重新恢复为中国红十字会直属医院。1992年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1号国府立法委员葛克信旧居

葛克信(1905~1976年),祖居江苏海安县如皋葛家桥。幼年随父母迁居如皋城。先后就读于安定小学、如皋县中学。1924年加入中国***。1927年毕业于上海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28年始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政治部中校科长、***江苏省党部秘书、***汉口特别市党部***长、仪征县县长等职。

1939年始先后任***上海特别市党部***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署少将参议兼任上海市社会局副局长、代理局长等职。

1946年始先后任***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上海市政府简任参事、***中央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曾支持上海《文汇报》复刊,营救中共地下党员。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参与策动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原***中央立法委员53人,通电拥护中共中央和平建国等政治主张,宣言起义。

1949年4月,由香港返回大陆。“***”中受迫害,忧虑成疾。 1976年7月24日病逝,终年71岁。***后,平反昭雪。1980年1月骨灰安置于上海革命园林管理所。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1号国府立法委员葛克信旧居
乌鲁木齐中路148弄与安福路交界,原法租界核心地段,异国风情浓厚,境外人士、社会名流聚集地。小区弄堂干净整洁,幽禁安静,由8栋独栋新里洋房构成,品质、品相一流,钢窗蜡地,古董级物件。葛克信居此内。

乌鲁木齐北路是上海静安区的一条道路,1911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此路,名为地丰路。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租界,改名迪化路。1946年改名迪化北路。1954年改名乌鲁木齐北路。该路为南北走向,北起万航渡路,南至华山路接乌鲁木齐中路,全长1028米。宽12至27米。

乌鲁木齐北路25号新恩堂(怀恩堂分堂)--1939年建
新恩堂建于1939年,现为怀恩堂分堂。占地2.71亩,建筑面积955平方米。该建筑分为东西两个教堂,美国学院派哥特式风格,层高9.48米。东教堂只有一层,西教堂一层室内为木台度板。

教堂厨房采用防滑地砖,再向南为会议室、教室等辅助用房,房间内地坪为新做的木地板。东西两个教堂为砖木结构房屋。辅助用房等为钢筋混凝土平屋面的砖混结构房屋。 历史变革:上海公共礼拜堂(1939-1951年)始建于1939年12月,内地会英国传教士专用教堂。

俗称“万国教会”,正式名称“上海公共礼拜堂”。 上海公上海公共礼拜堂(1939-1951年)始建于1939年12月,内地会英国传教士专用教堂
乌鲁木齐北路聚会所(1951-1962年)1951年内地会撤出传教士,遂由新闸路国语礼拜堂、凤阳路家庭聚会、基督教团契3个较小的教会联合接办该堂,改为乌鲁木齐北路聚会所,由杨绍唐牧师等负责,为国语礼拜堂。

1958年联合礼拜,该所属长宁区。1960年区划变动,该所属静安区。


新恩堂(1962年-1966年)1962年命名为新恩堂。1966年***期间被关闭。
新恩堂作为怀恩堂分堂,1989年3月房屋全部归还,着手重修保持该堂原有格调。1989年9月24日正式复堂开放。

2005年新恩堂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新恩堂的扩声系统中采用PEAVEY的SSE专用教堂扩声系列,解决教堂独特建筑中的混响、延时等难题,使效果得到保证。

静安区基督教两会负责日常管理。每个主日上午为国语礼拜,下午特设粤语礼拜。从唱诗到证道全用粤语,开班教信徒讲粤语。
吴兴路
吴兴路83--85号老洋房介绍--1938年建
吴兴路83--85号老洋房外貌--建于1928年

吴兴路83号,建于1938年。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建筑三层,砖混结构,双坡顶,坡缓,烟囱形体简洁。洋房现主人对建筑进行了修整,外墙面为水泥砂浆毛面粉刷,外刷淡黄色涂料,螺旋形窗间柱,花铁栏栅,墙上点缀有花饰。

该建筑为曾任香港伟纶纱厂董事长吴昆生及历任中华第一针织厂总经理、伟纶纱厂常务董事、上海申新九厂厂长、上海棉纺织工业公司副经理吴中一住宅,著名实业家、工商界爱国人士荣鸿仁、胡文炳、刘靖基均在此居住过,荣鸿仁系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荣宗敬之子,原国家副***荣毅仁之弟。现为时机发展***。

吴兴路87号原丽波花园伦敦旧居现绿丰餐厅
吴兴路87号,建于1928年,假3层,混合结构。原是丽波花园,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董事长伦顿建造的独院式私人住宅。解放后由上海棋社、上海体育科研所使用,现为云庭吴兴花园酒家。该建筑为现代主义风格,摆脱了古典主义建筑严谨的法则和繁复的装饰束缚,注重使用功能合理,平面布局自由,外形追求立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