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部级巡视专员黎晓宏 专家眼里的“中央巡视组”:谁将成为被巡视对象?成员如何选择?

2018-04-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哪里问题集中,哪里就投入更大力量"2014年5月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摘选巡视工作专刊,详细介绍了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新成效等.文章指出,巡视组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分类处置.督促整改,要当好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形成震慑,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今年3月,中央第三轮巡视正式启动.相较于前两轮巡视,专项巡视一词被首次提及,其对象包括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3家单位.三轮巡视释放了怎

原标题:“哪里问题集中,哪里就投入更大力量”

2014年5月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摘选巡视工作专刊,详细介绍了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新成效等。文章指出,巡视组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分类处置、督促整改,要当好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形成震慑,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今年3月,中央第三轮巡视正式启动。相较于前两轮巡视,专项巡视一词被首次提及,其对象包括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3家单位。三轮巡视释放了怎样的反腐信号?巡视对象及组长如何选择?

专项巡视体现“问题导向”

在2014年中央巡视工作中,专项巡视被认为是继“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组长一次一授权”之后又一重要创新之举。

今年1月,“专项巡视”一词首次出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创新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探索专项巡视。”随后启动的第三轮巡视中,该方式被应用于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3家单位。

据舆论分析,此前的常规巡视,并未针对特定问题、领域和人员。按照常规做法,一个地区或单位被巡视后,一段时期内可能不再被列为巡视对象。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与常规巡视相比,专项巡视的对象总体一致,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高校、省区市等,但更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哪里问题集中,就投入更大力量,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巡视作用。”他说。

对于此举的效果,谢春涛认为“值得期待”。“新方法更强调针对性,将火力聚焦某些特定的领域或单位。形式上更为灵活,效率更高。可以肯定,目前的反腐形势需要这一方式的介入。”

“以往接受一次常规巡视之后,可能几年都不会再成为被巡视对象。这可能为个别官员提供可趁之机:巡视组来了就做出廉洁、勤政之态,巡视组撤出就还是老样子。这不利于落实监督效果。”谢春涛认为。

与之相比,专项巡视优势明显:哪里有问题巡视组便直接介入。如果出现新的问题,监督力量可以再次介入。“而且事先没有通知,在时间上无规律可循,更利于抓住常规巡视中的‘漏网之鱼’。”谢春涛说。

另一方面,他认为,专项巡视的运用展现了中央的反腐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势头非常明确,专项巡视会直接提高反腐精度和效率,表明中央不留死角的反腐态度。”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认为,专项巡视是对原有巡视制度的完善。“在普遍巡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特定单位和领域特殊‘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高层及社会关注、公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党风政风、选人用人等方面。在持续高压的反腐势头下,专项巡视的运用在情理之中。”

此前,外界评价,第三轮巡视中还有一处新变化:进一步加强了纪检监察力量的参与度。

对此,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黎晓宏在介绍2014年中央首轮巡视工作情况时表示,“巡视组下去前,要请中央纪委有关纪检监察室向巡视组通报情况。巡视中,纪检监察室选派人员参加巡视工作。巡视后,及时将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室处理。”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王敬波则认为,“纪检是从纪律检查的角度,长期存在的党内监督渠道。从党内监督、机构整合、力量整合的角度来说,巡视组加强纪检力量,是建立统一、权威监督体系的风向标,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谢春涛的观点略有不同。“就之前的巡视经验来看,也不乏纪检力量的介入。最早的巡视组就是由中央纪委和中组部组成,但只了解情况并不查办案件。即便如此,该方式对中央了解地方官员的作风建设,履职情况,亦有很好的作用。”他说。

谁将成为被巡视对象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显示,过去一年间,中央巡视组共对20个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巡视,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比过去增加了5倍。

巡视组如何选择巡视对象?

谢春涛认为,以2013年的两轮巡视为例,巡视对象基本呈现“地方、部属大学、部委、国企”的结构。“今年,虽然巡视对象大致相似,但构成方式略有调整:地方被单独列入常规巡视,其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则属于专项巡视范畴。”他说。

黎晓宏在介绍2014年首轮巡视工作时指出,中央巡视有280多个对象,今年前两轮要完成对20个省区市的巡视。在选择范围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提出了: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这表示虽然巡视工作有先后顺序,但所有地方、部委、企事业单位都是潜在的对象。”谢春涛分析,“但不能因此判断,先巡视的地方问题就比较重,后巡视的就不是关注焦点。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发现问题才去巡视的,而是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

燕继荣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巡视对象的选择体现了一定的反腐导向。2014年3月,中央巡视组派出13个小组,其中3组分别针对复旦大学、科技部和中粮集团专项巡视。

“比如这次专项巡视中包含国企,这表明中央对国企的关注。多年来,国企一直是社会关注度高、议论较多的领域。”他说,“社会关注点在什么地方,政府也会警觉。我认为选择的巡视对象都是经过认真考量的,有回应社会关注的因素。总体思路是先从重点做起,进而推广至各领域。”

2013年10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曾对中央巡视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解。根据描述,这一流程被概括为“5个步骤”。

首先,巡视组向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和中央组织部、审计署等了解被巡视地区、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有关情况,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印发通知等。

此后,巡视组将通报巡视目的和任务,公布巡视组监督的范围、工作安排和联系方式,通过各渠道了解问题。

第三步,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巡视情况、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第四步,向被巡视地区、单位反馈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建议。

最后,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和归口管理,分别移交中央纪委、中组部有关部门或中央有关职能部门处理、督办。

“总体而言,巡视组对被反映的重要问题,可以深入了解,但并不干预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也不直接查办案件。”谢春涛介绍道。

燕继荣认为,本届政府更重要的举措是树立反腐新规。“树新规首先要严格清理已有问题。这需要极大的决心:不仅仅是打几个‘老虎’,而要重新整顿秩序。这更需要在监督对象的选择上按部就班,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再到科教文卫各领域,都不能遗漏。”

“总体而言,巡视的范围越来越大了。”王敬波说,“从党政机关向国有企业,进而向事业单位扩展。此外,在辐射面不断扩大的同时,在深度上也要更进一步。要从碎片化地发现问题,逐渐进入到制度建设层面,从而杜绝腐败发生。”

王敬波认为,巡视对象的选取体现了行政规律。“权力最集中的单位应存在于行政系统中,纵向看就是各地方政府,横向看则是各部委,然后是国有企业、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这正是当前选择巡视对象的逻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