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的婚姻状况 变革带来的新婚姻状态 沈阳“80后”闪离族调查

2017-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华商晨报消息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今年,"80后"已经成为沈阳第二大的离婚人群,仅次于婚龄10年的夫妻.而第一批"80后",即1981年出生的男性,在四年前才刚刚年满适婚年龄,也就是说,这个沈阳第二大的离婚人群中,双方都为"80后"的夫妻最长婚龄才四年.于是,一个新词应运而生"闪离".2003年,即第一批"80后"男性得以走进婚姻殿堂的第一年,中国的婚姻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一年,中国人离婚所用的时间由一个

华商晨报消息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今年,“80后”已经成为沈阳第二大的离婚人群,仅次于婚龄10年的夫妻。

而第一批“80后”,即1981年出生的男性,在四年前才刚刚年满适婚年龄,也就是说,这个沈阳第二大的离婚人群中,双方都为“80后”的夫妻最长婚龄才四年。于是,一个新词应运而生“闪离”。

2003年,即第一批“80后”男性得以走进婚姻殿堂的第一年,中国的婚姻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一年,中国人离婚所用的时间由一个月缩短为20分钟。

简单的一个时间变化,催生出的是一个不简单的社会现象“80后闪离族”。近年来,这一现象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它的出现,不只是几个家庭的爱情悲剧,其背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认真分析、思考。

“你记什么,不是记者吧?”1981年出生的她,警惕地审视着面前的记者。由于产后的体形尚未完全恢复,孩子刚出生40多天的她看上去像个孕妇。

这一幕发生在2007年7月上旬,沈阳市某区婚姻服务中心的离婚受理大厅。这位1981年出生的姑娘来此咨询离婚事宜。

一个月到20分钟 中国式离婚的变迁

从前,离婚申请书的第一栏就是详细的离婚理由。离婚登记处还要当事人单位的介绍信:“兹介绍我单位××同志去办理离婚事宜,请予接待……”之后,双方会被要求回家“等待”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单位领导、街道大妈、双方双亲,乃至双方的同事、同学、好友,都会主动或被要求来劝说这对夫妇:不要离婚!

2003年10月1日,《婚姻登记条例》取代了1994年起实行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从这一天起,中国人的离婚时间从一个月变为“当场办理”。以前的“找单位领导帮助开导生活问题”顿时成为历史。

“有孩子吗?”

“没有。”

“双方财产分割如果有纠纷,就需要上法院,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

如今,记者在婚姻服务中心亲眼看到:在回答了7个问题、填了几张表格之后,一对男女就完成了从夫妇到路人的转变,前后最长的也只有20分钟。

“这代表了社会观念的改变。”沈阳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何玉昌说,“从前总认为:离婚了,家庭解体了,这是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现在不这么看了。社会观念的改变,直接反映在法规的变革中,社会把婚姻这种家庭隐私行为的选择权还给了个人。”

变革带来的新婚姻状态

这种变革,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一座城市、一代人的婚姻状态。

1990年,沈阳市离婚的夫妇数量是3455对,此后一直以500对/年的约数缓步上升,2002年刚刚增长到9931对。在经过变革之后的去年,这一数字猛增到19212对,将近是当年结婚数69357对的1/3。而17年前,这一比例不足1/10。

发生变革的2003年,恰巧也是第一批“80后”男性允许合法结婚的第一年,“两颗太阳的碰撞”从此正式开始。时隔4年之后的今天,“太阳”们已经成为沈阳第二大的离婚人群,仅次于婚龄10年的夫妇。广泛流传的一种说法是:预计“80后”要占到全部离婚夫妇的1/4到1/3。

7月16日上午,25岁的小宋来到沈河区婚姻服务中心。“我想离婚,需要哪些手续?”脸上带着几道伤痕的小宋自述,他7月13日刚办完婚礼0这女孩特厉害,成天打我。结婚之后更……”

52岁的离婚登记员张焕文无奈地告诉记者:“(小宋)这样的是可以通过劝导起到一定挽回作用的。”她说,但有时遇到一些孩子劝也是没用的。一个1986年出生的女孩子,很骄傲地给她拎来一兜水果:“谢谢大姨,我这两次离婚都辛苦您啦1

中街某婚纱影楼负责人透露,不少年轻人照完婚纱照之后,感情出了问题。结果已制作完的婚纱影集扔在影楼不要了,再也没来取过。“不少同行手里都有几本这样的影集,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处理。”

记者调查发现,“80后”夫妻最容易产生直接感情问题的,普遍是两段时间:登记结婚到办婚礼之间和婚期1年左右。

“原先搞对象的时候可浪漫了,我们不是下饭店,就是去爸妈那吃。哪承想,结了婚他一天不着家,下班就会同事出去打网络游戏,还埋怨我不会做饭11982年出生的琳琳如此总结她和同龄的丈夫分手的原因。

面对离婚 没有权力调解

沈阳市所有的婚姻服务中心的离婚大厅墙上,都贴着一段话:“多看一看自己与对方为这个家作出的努力,也许你们共同走过的日子是值得留恋和珍惜的……”

大东区婚姻服务中心主任吴玉桓苦着脸告诉记者:“经常有家长找到我们,揪着脖领子问:‘我孙子才1岁,谁让你们给我儿子办离婚的?’以前我们都是依据婚姻法规,对离婚者进行‘正当调解’。现在没有这个权力了。不给人家办,违法的是我们。”

据调查,沈阳的“80后闪离族”大部分是没有高等学历或收入不太高的年轻人。在大东区婚姻服务中心,记者翻阅了一些“80后”的离婚登记协议,许多人都登记为中专、高中毕业。记者发现几份协议离婚书上规定的抚养费出奇地一致300元。“这算什么,还有不少给100块的呢。”一名工作人员插嘴。“双方都没工作,家里也没钱,能给起多少?”

多方联手阻击“闪离”遭失败

面对汹涌而来的“80后闪离族”,政府和社会的几次联手正面阻击都宣告失败。

2006年初,沈阳市民政局与辽宁沈信心理学校正式合作,后者派出三名心理工作者,分赴和平区、沈河区和铁西区的婚姻登记大厅,设立“离婚前咨询岗”,专门对离婚者特别是“80后闪离族”进行免费开导。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部分社区设立了这一岗位。

“坚持了大约六个月,后来就不行了……”一年半之后的今天,沈信心理学校校长张国臣感叹。张校长说,他们工作时常遭到气冲冲的“80后闪离族”呵斥:“干啥呢,我们这办事儿呢1

对婚姻视同儿戏,这是张国臣对“80后”轻率离婚的评价。

与全市第二大离婚人群的身份相比,“80后闪离族”在婚姻咨询方面却弱得可怜。与此相比,婚龄10年的离婚者们却身兼双重身份第一大离婚人群、第一大婚姻咨询人群。

沈阳新馨婚姻家庭修复中心的婚姻指导师张丽告诉记者,她从去年9月开业至今,只接待过一个“80后”,还是由其父母代问的。“大概与这一人群更追求个性、追求个人隐私、不愿听人建议有关。”

“长久压抑之后社会开放了,必然带来思潮上、行动上的变化。‘闪离’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张丽给记者列举了一些数据:美国人在20世纪60、70年代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也曾有过一段离婚率非常高的时期,但近年来又开始回归传统的婚姻价值观。2007年,美国的离婚率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