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你喜欢我的样子】Facebook:就喜欢你骂我又不肯放弃我的样子

2019-05-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只看标题,就知道Facebook(脸书)又遇到麻烦了.有趣的是,很多读者在Facebook转发了这条批评Facebook的新闻.读者Iain Osmund留言:"Facebook和许多大企业一样,在道德.伦理.经验主义和商业帝国主义方面,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没什么区别."读者Richard Grenier表示:"人们从根本上误解了像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公司,他们原本就是资本主义掠夺的新形式,对于Facebook和谷歌,你和我都是被利用的商品,你的喜欢.不喜欢.担忧.恐惧.

只看标题,就知道Facebook(脸书)又遇到麻烦了。有趣的是,很多读者在Facebook转发了这条批评Facebook的新闻。读者Iain Osmund留言:“Facebook和许多大企业一样,在道德、伦理、经验主义和商业帝国主义方面,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没什么区别。

”读者Richard Grenier表示:“人们从根本上误解了像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公司,他们原本就是资本主义掠夺的新形式,对于Facebook和谷歌,你和我都是被利用的商品,你的喜欢、不喜欢、担忧、恐惧、激情等,都是他们可以出售给出价最高者的商品。

【喜欢你喜欢我的样子】Facebook:就喜欢你骂我又不肯放弃我的样子

”读者Iain Morrison写道:“再一次了解到Facebook的邪恶,但哪家公司不游说政府?就像那些喜欢游说政府的大型食品公司,他们不希望被政府告知要减少食品中的糖含量或有害的化学物质。

” 读者Edith Mokwe感慨:“揭露了又能怎么样?难道Facebook是非盈利组织?我们不过是Facebook大棋盘上的小鱼小虾。”

【喜欢你喜欢我的样子】Facebook:就喜欢你骂我又不肯放弃我的样子

显然,这不是Facebook第一次遭炮轰。此前,因为“机器算法”,Facebook不断推送假新闻,面对指责,Facebook逃避责任,表示自己不是新闻机构,不该对信息进行把关。2016年,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Facebook上发布的第三方“个性测验”将全球8700万用户的个人资料,出售给英国政治咨询公司“剑桥分析”,以帮助特朗普竞选团队锁定目标选民。

【喜欢你喜欢我的样子】Facebook:就喜欢你骂我又不肯放弃我的样子

2018年,Facebook的数据安全又出差错,其2900万用户的私人信息被泄露,网站漏洞允许黑客获得用户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他们关注的网站、朋友,以及他们在Facebook上的搜索记录等。

就在最近两天,Facebook又被爆出丑闻,他们要求用户添加电话号码以确保账户安全,结果却将这些电话号码倒手给了广告商,用于定向广告。

这份在《观察家报》被曝光的备忘录写于2013年,当时,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尚在酝酿之中。该条例于2018年5月25日正式生效,明确禁止商家通过获取用户隐私数据,精准投放广告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这断了Facebook的部分财路。在条例“尘埃落定”前,Facebook的各种游说,无非是希望条例的款项更有利于Facebook。

看到“游说”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他曾带领弟子到各国游说,希望实现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又想到美剧《纸牌屋》,其中的雷米·丹顿就是标准的说客,他左右逢源,有足够人脉,能把大公司的想法传达到华盛顿,影响法案和决策。

在欧洲,不少欧盟官员,在任期结束后,直接成为游说者,为商业集团服务。欧盟在金融体系改革、碳排放、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政策都受到游说集团的影响。在美国,游说也是一份正大光明的职业。美国首都华盛顿聚集了大量游说大军,专业注册者超过1.2万,而美国从事游说工作的总人数多达10万。

那游说和腐败的界限在哪里?布里斯托大学的焦万诺尼教授在为德国经济信息研究会(CESifo)撰写的报告中指出:“游说和腐败之间的差异(如果有的话)并不重要。游说可以被定义为影响政客决策的一系列活动,但不能为这些政客提供直接收益。腐败则是那些为他们提供直接收益的活动。因此,为政客提供专家建议,影响他们对某一特定立法的投票将被解释为游说,若用钱或某种交换收买这位政客,达到同样的目的将被定义为腐败。”

《观察家报》总结了Facebook游说的三大目的:游说欧洲的政治家,反对“过度限制”的数据保护法;借助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的女权主义回忆录《向前一步》,和那些对Facebook怀有敌意的女欧洲委员建立良好的关系;督促一些国家支持或通过对Facebook有利的立法,否则撤销对这些国家的投资。

这份备忘录从加利福尼亚州应用程序开发商Six4Three状告Facebook的法庭案件中流传出来。Facebook全球游说,反对数据保护法的做法是否违法或存在不当,最终要由法官决定。还没等结案,Facebook这些“别有用心”的操作,就已经令人无比愤怒——毕竟,用户的姓名、住址、电子邮件、身份证件号码和电话号码都是用户的隐私,Facebook怎么可以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随便拿去卖钱?更严重的是,用户的数据被无端泄露,用户面临身份盗用、被敲诈、银行存款被盗走的危险。

当人们抱怨Facebook“无德”时,却忽略了这样的事实:用户本身就是Facebook的产品,而不是客户。这也是传媒理论家、《程序还是被程序化》作者道格拉斯· 洛西科夫的观点。洛西科夫指出,倘若问一个小朋友Facebook的目的是什么,他可能会回答“它帮我交朋友”,然而真相却是,Facebook的董事会并不会谈论如何让小朋友交到更多朋友,它讨论的是如何将这个小朋友的社交图谱货币化。

这并不难理解。思考一下谁在为Facebook买单?通常付钱的人才是客户,广告商是付钱的人。如果你不知道你所使用产品的客户是谁,你就不会知道该产品的用途。总之:当服务免费时,你并不是客户,你是产品。Facebook向广告商出售的正是“我们”。如果你不想成为产品,那就不要在facebook上注册,或者即使注册,也不要添加过多个人信息。

但无论处于怎样的众矢之的,Facebook仍然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毕竟,无论用户是否经常使用,每天有15.2亿活跃用户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即可登录该平台,和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联络,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由于其用户群如此之大,Facebook在销售广告方面的优势是任何其他企业都难以企及的——它可以保证任何广告商找到他们的目标受众。

一位读者在这篇被转发到Facebook的文章下留言:是到离开Facebook的时候了吗?但是,没人搭理他。

一份近期遭曝光的Facebook(“脸书”)内部备忘录显示该公司曾秘密游说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越南、阿根廷、巴西、马来西亚以及欧盟28个成员国的政治家,试图对不利于Facebook的数据保护法施加影响。

最令人惊诧的是,该备忘录包含了该公司与时任爱尔兰总理恩达·肯尼“良好关系”的细节,肯尼被描述为“Facebook的朋友”之一。在欧洲科技公司的监管立法方面,爱尔兰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因为其数据保护专员代表所有28个成员国。这份备忘录激发了数据保护倡导者的兴趣,他们一直抱怨该公司与爱尔兰政府的“密切”关系。

该备忘录指出,肯尼对Facebook决定将其总部设在都柏林表示“赞赏”,并指出新提议的数据保护指令是“对欧洲就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威胁”。爱尔兰当时即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因此“有机会影响欧洲数据保护指令的制定”。备忘录中特别指出,肯尼会利用欧盟轮值主席国的“重大影响力”作为影响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手段,“尽管原则上,爱尔兰应该在这个角色中保持中立”。

备忘录接着说:“总理承诺利用他们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制定对公司有利的指令。”肯尼于2017年辞职,他没有回复《观察家报》请他就此事进行评论的请求。 

Facebook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这些内部文件仍然在加利福尼亚州法院密封着,因此公司无法对此进行详细回复:“与去年违反法院命令被曝光的文件一样,这些别有用心的披露只表明故事的一面,但忽略了重要背景。”

这份备忘录由马恩·莱文于2013年撰写,他现在已是Facebook的高级总监。除了爱尔兰前总理肯尼,其他几十位政客,美国参议员和欧洲委员也被提及,包括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现任欧盟脱欧谈判代表米歇尔·巴尼耶和英国前财政大臣奥斯本。

备忘录声称,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与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的会谈中,要求Facebook投资政府的科技城企业,而桑德伯格表示她将“审查”相关提案。作为交换,她要求他“在欧洲数据保护指令的辩论中更加积极主动,并真正影响提案的制定”。该备忘录声称,奥斯本要求一份更详细的通报,并表示会“弄清楚如何更多地参与”。他提议在唐宁街为桑德伯格的新书举办发布会,这一活动于2013年春季举行。

奥斯本告诉《观察家报》:“我不认为英国财政大臣和世界上最大公司之一的首席运营官会面会令人感到意外……Facebook和其他美国科技公司,无论在私下,还是在公开场合,都非常关注提议中的欧洲数据保护指令。对你的具体问题,我没有跟进这些情况,我没有游说欧盟,因为我和他们的意见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