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庚有留下的唱段吗】伶界大老板——程长庚(上)

2019-03-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程长庚本名椿,字玉珊,安徽潜山人.据说他是"北宋五子"程颐后裔.程颐的儒家格物功夫讲究视.听.言.动,谓之四箴,程长庚取法先祖,堂号就冠名"四箴堂",对外则称"四箴堂程".程长庚是否为程颐后人,本人未考,不敢结论,只是迄今未见程长庚祖父两辈操伶业记载.程长庚自幼喜唱,由其舅父开蒙,坐科于家乡徽班儿.出科后进京搭入三庆徽,此大致在道光十年(1830年)前后.由此近五十年,程长庚一生未离北京三庆.[程长庚有留下的唱段吗]伶界大老板--程长庚(上)程长

程长庚本名椿,字玉珊,安徽潜山人。据说他是“北宋五子”程颐后裔。程颐的儒家格物功夫讲究视、听、言、动,谓之四箴,程长庚取法先祖,堂号就冠名“四箴堂”,对外则称“四箴堂程”。程长庚是否为程颐后人,本人未考,不敢结论,只是迄今未见程长庚祖父两辈操伶业记载。程长庚自幼喜唱,由其舅父开蒙,坐科于家乡徽班儿。出科后进京搭入三庆徽,此大致在道光十年(1830年)前后。由此近五十年,程长庚一生未离北京三庆。

【程长庚有留下的唱段吗】伶界大老板——程长庚(上)

程长庚之于京剧,好比是划线打样儿造模具定规矩的人,他的功劳重在开创,当得京剧鼻祖。

程长庚对昆弋徽汉都堪称通透,一身真金白银文武昆乱一脚踢的本领。以他领衔的头一代皮黄伶人费尽心机用足脑筋,借鉴吸取了昆曲的严谨渊雅,徽汉的腔调字音,梆子西皮高腔儿等,变质换形,反复磨砺,翻新声于旧谱,创制出京剧这朵奇葩,足可称之为大手笔。

京剧之奇在于变昆剧词之瑰丽、曲之雍和,改雅为俗;去梆子词之俚鄙、曲之杀伐,弃俗为雅;融徽汉调而成倒、快、慢、原、散、碰、摇、二六、快三眼之板式。取众融汇,臻于高妙。京剧渊源成分虽多,特色却极鲜明而不见杂陈。

这即是京剧集大成之奇伟处。京剧的生成出世好比圣人所言君子之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如此宏大篇章崭新体系能在数十年间成就,程长庚辈居功至伟,故而称他为“乱弹巨擘”(京剧旧称乱弹)。戏曲史家王芷章先生《中国京剧编年史》载,咸丰五年(1855)程长庚既已被称为“乱弹巨擘”。清芝兰室主人《都门竹枝词》云:“乱弹巨擘数长庚,字谱昆山鉴别精,引得翩翩佳子弟,不妨授业拜师生。”

程长庚本工老生,据传拜过汉班儿前辈伶人米喜子(米应先)。他进京后初次露台时技艺毛糙生涩,迎头得了个大倒好儿。受辱后遂闭户苦练再不露声。悟道三年,终有所成。某日堂会,戏提调派程长庚《文昭关》。迨他扮的伍子胥一出场,身段台步,唱念做表把台下看客全震了。陈澹然《异伶传》关于这一节有如下描述:“冠剑雄豪,音节慷慨,奇侠之气,千载若神。座客数百人皆大警,起立狂叫动天。”

陈澹然(1859-1930)桐城举子出身,会试未第。后曾任袁世凯总统府参议,一生恃才不羁。以他的生年,压根儿未能亲睹程长庚初次登台。这段文字当是听前人转述而记,却亦力道传神。对于大老板这出拿手戏《文昭关》,前贤王梦生《梨园佳话》云:“其唱以慢板二黄为最胜,以《文昭关》一剧为最工。

后人并力为之断不能至。故此剧几虚悬一格,成为皮黄中之阳春白雪。程本工度昆曲,故于唱法、字法讲求绝精,后人视为指南。”“此剧自程长庚后无人敢唱,大有珠玉在前,先生在上之势。近日唱者大抵皆童伶学步,所谓初生之犊不畏虎也。”

昔年京剧以老生行为最尊,老生是戏班儿的台柱子。过去戏迷也以听老生戏才最过瘾解气。早期戏班儿必须老生领衔,旦角儿不许挑班儿。比如梅巧玲掌四喜时,王九龄、孙菊仙都给四喜挑过大梁。老生一门最讲唱工,以真嗓儿为贵。

小生、旦、净三行嗓音唱法皆有造作,惟老生是纯天然之音,当属唱工领袖。老生以能唱擅唱好听挂味儿为好角儿,嗓子以“脑后音”和“云遮月”为佳妙。所谓脑后音又叫“印堂聚”,术语称之为“背工音”,即气出于丹田,声音于头腔内与鼻音相聚,共鸣回旋于脑后而出,苍劲而有力。近听不觉尖燥,远闻则能达于耳。

百年多梨园,脑后音最完美者,惟有大老板一人。他的唱腔儿高亢刚直,直舒不花,钻天入地,沉雄不靡。这种朴质纯美响彻天宇之音乃肉声之上驷,天造地养,非后天人力可得。程长庚张嘴能唱乙字调,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这之于晚近老生行几乎就是神话。

唱戏光是调门儿高并不值钱,还得嘴里咬得住劲,吐字行腔干净利落,有腔儿而不花,平正而沉着。最忌油滑古怪,即如常人言谈之油腔滑调。用嗓儿要能宽能窄,高则嘎调尖腔儿,低则沉厚圆润。唱戏不是嚷戏。只会嚷而不懂腔儿者行内称之为“叫街的”,或直接讥之为“叫驴”。

程长庚绝然不仅只有一条响膛的亮嗓子,他的徽班出身和昆剧底子最讲四声音正和行腔儿使气,吞吐抑扬,字眼儿清楚。尤能柔寓于刚,既穿云裂石又馀音绕梁。程长庚这种高直苍劲,古朴沉雄的早期老生唱法极具感染力。不管听戏的身份学识如何,只要程长庚在台上,看客一会儿满脸肃然,一会儿又拼命跺脚,简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耳目感观。

程长庚之剧艺

程长庚能戏极多。安工、靠把、衰派、红生全都拿手。他的《文昭关》《浣纱记》《鱼肠剑》《桑园会》《状元谱》《天水关》《打鼓骂曹》《捉放曹》《镇澶州》《战太平》《群英会》《让成都》《取南郡》《战樊城》《举鼎观画》《洪洋洞》《八大锤》等无一不是模范经典。其音调之高朗,身段之沉稳,做表之精到皆登峰造极。

京师的红生老爷戏自米喜子回乡后,就属大老板为能者。《战长沙》《华容道》《古城会》《单刀会》等常演于堂会。程长庚唱《战长沙》,余三胜多次给他来黄忠。咸同间及光绪前期,京师官府禁唱老爷戏甚严,全北京伶界只有程长庚敢唱关戏。这全凭他的名望地位。管理精忠庙事务衙门和巡城御史衙门都睁只眼闭只眼。

有一回大老板承应湖广会馆堂会,台下有曾文正公(曾国藩,咸同朝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谥号文正)与周文勤公(周祖培,咸丰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号文勤)。迨程长庚扮的关老爷一露台,其长髯绿袍神采威仪令举座皆惊。

文正公立时肃立拱手起敬;文勤公竟几近无措,舌挢而不能下。给大老板《战长沙》配演黄忠者,余三胜死后是夏奎章、吴全福等。至大老板晚年,谭鑫培也给程长庚来过黄忠。京师的老爷戏自程长庚辞世后再无人敢唱。据传某伶人偶尔承应了一出《单刀会》被巡城御史衙门侦知,拘禁月馀且挨了顿板子才得释放。从此京师伶界凡遇关戏,则以关平代之。

程长庚的戏精彩迷人。某次在台上,一位与他同台的演员被他的唱念做表迷住,忘了自己在台上演戏,竟放下身段,张着嘴尽顾站那儿听。他这般忘我神态把台下全逗乐了。再一次大老板唱《草船借箭》,他扮的鲁肃念白唱腔儿、台步身段及做表实在太好,活脱儿一鲁子敬。傍他的文武场面全看呆了,放下了手里的家伙偃锣息鼓只顾翘首,把大老板晾台上了。

程长庚的剧艺本领不止一工,说他昆乱不挡一点儿不虚。大老板曾言:“既为班主,则生旦净丑末必须一一习之,某无此技,何敢主此三庆部?”有一回小生翘楚徐小香不辞而别,径直回了苏州老家。程长庚专门派人把他找回来说:“叫你回来不是让你上台演戏,今儿请你在台下听戏。

”言罢,他让管事的贴两出戏码儿,老生、小生各一。他唱完老生,进后台摘下髯口洗脸重扮,反串小生再次登台。其念白唱腔儿身段全是正工小生路子,规范严谨。徐小香听完才明白,他所会的,大老板无不能之。打这儿起彻底折服。

再一回是名旦角儿胡喜禄误场(胡喜禄早期曾搭过一段儿三庆班),管事的建议大老板改戏,程长庚不准。眼瞧着前边戏码儿已近尾声胡喜禄还没到,管事的又对程说:“再不改戏码儿就来不及了。”程长庚听完大笑说:“他要是真不到,自有人替他,何必改戏,你太过虑了。

”说完他开始拍粉贴片子,竟顶替胡喜禄登台。台下一看无不惊讶。再及细听,不仅声调儿委婉板眼吻合,而且身段台步极婀娜妩媚,俨然就是一个青衣好角儿,前后台皆喟然称绝。

倦游逸叟(吴焘)《梨园旧话》载,程长庚不唱反二黄,诸葛孔明戏只唱《安五路》《天水关》两出。询其何以不演《战北原》《空城计》。他说诸葛一生为谨慎,此二戏有失孔明身份。又问他何以不演薛平贵《赶三关》《武家坡》《算粮登殿》,他答这些戏既不见经传又不近情理。

程长庚此说恐非真实原因,他不唱反二黄及不演薛平贵,或与他戏路戏德有关。程长庚嗓音高亢雄浑,扮相气度凛然,擅演慷慨激愤之古贤正剧,悲凉之反调二黄似不大合他的路子。尤其薛平贵诸剧多戏谑玩笑做表,更为余三胜所长。

至于《战北原》与《空城计》,一方面缘于三庆始排三国戏的行当分工,诸葛亮通常都是卢台子扮。况且《战北原》之孔明,四喜的王九龄更对工。伶界有各唱各的拿手戏之旧矩。即便某伶人会得多,可有些戏是别人唱红或被戏迷认可其最拿手,该伶人就不能刨别人的活,行内叫给人家留饭。老三鼎甲之余三胜、程长庚、张二奎都是懂尺寸守本分之人,不兴乱来坏规矩。这是老伶人的德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