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歌曲红星歌】创作《红星歌》竟是个难忘的邂逅

2019-06-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不情愿地领命却写出传唱至今的名歌 创作<红星歌>竟是个难忘的邂逅邬大为(右).魏宝贵(左)与作曲家铁源合影(资料图)本报记者 赵乃林核心提示<红星歌>创作于46年前,由邬大为和魏宝贵作词.傅庚辰作曲,它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电影上映后,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红星歌>节奏明快,催人奋进,情感力量极强,多次获奖,还被编入小学生音乐教材.[少儿歌曲红星歌]创作<红星歌>竟是个难忘的邂逅几天前,记者在沈阳邬大为家中采访了这位精神矍铄的87岁老人,谈

不情愿地领命却写出传唱至今的名歌 创作《红星歌》竟是个难忘的邂逅

邬大为(右)、魏宝贵(左)与作曲家铁源合影(资料图)

本报记者 赵乃林

核心提示

《红星歌》创作于46年前,由邬大为和魏宝贵作词、傅庚辰作曲,它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电影上映后,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红星歌》节奏明快,催人奋进,情感力量极强,多次获奖,还被编入小学生音乐教材。

【少儿歌曲红星歌】创作《红星歌》竟是个难忘的邂逅

几天前,记者在沈阳邬大为家中采访了这位精神矍铄的87岁老人,谈起有关这首歌的往事,他的记忆依旧清晰明澈。

不情愿地领命写歌词

写《红星歌》歌词时,邬大为、魏宝贵都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创作员。

【少儿歌曲红星歌】创作《红星歌》竟是个难忘的邂逅

1973年盛夏,魏宝贵被借调到北京去编《战地新歌》歌曲集,稍后邬大为奉命去给《战地新歌》送这一年沈阳军区创作的歌曲。两人刚刚在总政招待所会合,就接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打来的电话,让他们为正在筹拍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写主题歌歌词。此前已有歌词,但作曲者傅庚辰不太满意,要找人重写。放下电话,两人考虑再三,竟婉言回绝了。

【少儿歌曲红星歌】创作《红星歌》竟是个难忘的邂逅

第二天,傅庚辰拿着《闪闪的红星》电影剧本急匆匆找上门,并告知已与他们所在的沈阳军区沟通过。恰在此时,军区的电话打过来,让他们务必完成这个任务。无奈,两人只得不很情愿地领命了。

电影《闪闪的红星》讲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之后,发生在江西柳溪村红军游击队和革命群众坚持对敌斗争的故事,主题围绕儿童团员潘冬子在闪闪红星的照耀下,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经历展开。

当时,傅庚辰对写作这首主题歌歌词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写成少儿进行曲,铿锵有力,要写出潘冬子这个少年革命者的志气;二是要写出潘冬子在党的关怀下成长的经历;三是这首主题歌不仅要在影片中唱,而且从影片中拿出来还能唱。

创作开始了,酷暑天热得要命,两人都光着膀子,摇着蒲扇,恰好屋里有个浴缸,就盛上凉水,轮番进去降温。他们交替念剧本,边念边议,大约念了2/3,就有了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对红星感受最深。相同之中两人的着眼点还略有差异,邬大为对红星伴随着潘冬子成长的整个过程感受深,而魏宝贵则是被剧本中"红星是咱工农的心"这句话所打动,思前想后,他们决定围绕"红星"这个词来写,但一定要有"红星是咱工农的心"这句话。

你一言我一语两小时写成歌词

像以往一样,两个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创作了,时不时为了一句话还争执一番。对于韵脚邬大为主张采用"怀来辙",进行曲速度,铿锵有力;魏宝贵则一度主张采用"人晨辙",感情充沛,更亲切,但最终还是统一到邬大为的想法上来。形成初稿后,两人又反复修改,两个小时后,主题歌歌词写出来了,歌词里每一句话都有"红星"二字,"红星是咱工农的心"也成了点睛之笔。

邬大为说:"我们两个在前进歌舞团从1963年就开始合作了,从不分彼此,一首歌词你一句我一句就出来了,再打磨一下,我俩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在写《红星歌》时,他俩有几点最默契:都有着部队生活的经历,都去过前线,都和小战士们一起交过心,所以都抒发真情实感,朴实自然。

傅庚辰又是急匆匆地取走主题歌歌词。当时,他看过这个歌词后感觉很满意。这之后,一切都悄无声息了。因为那个年代作品创作都不署名、不宣传、没稿酬,邬大为、魏宝贵对此事也都没再上心,甚至连歌词的底稿都没留。

一年后,电影《闪闪的红星》在沈阳八一剧场上映。邬大为记得,当时妻子约他去看这部电影,听到电影名字,他心里"咯噔"一下,但也不敢确定。进了剧场,当"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歌声响起时,他听着歌词有些耳熟,但仍不敢确定。在剧场里,邬大为遇见魏宝贵,二人相视一笑,没有多言。直到翌日报纸登出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邬大为、魏宝贵,他们这才确定是出自二人的合作。

群众性民族性的艺术表达接地气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歌》是一首雄壮有力的儿童合唱歌曲,调式为七声音阶宫调式,一段体结构,四拍子。那时候,这首歌随着《闪闪的红星》的热映而家喻户晓。中小学校课间时段喇叭里播放的都是《红星歌》,小学生最时髦的着装就是头戴一顶红星八角帽,学校演出少不了合唱《红星歌》,潘冬子的形象更是上了年画、挂历。

最让邬大为倍感自豪的是,1980年5月,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文化部、教育部联合举办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1954年-1979年),《红星歌》经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评定,被授予一等奖。

邬大为哽咽着讲述道,他1949年秋16岁参加部队文工团,1953年冬抗美援朝时他参加三人小分队到前沿阵地演出,遭遇敌机轰炸被埋在坑道里,是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把他扒出来的。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一辈子歌唱战士。至今他创作的歌曲约有3000首,而且一直坚持每年创作量不少于100首,几乎都是歌颂祖国、歌唱军队的题材。

创作《红星歌》是个难忘的邂逅,而它的成功,邬大为认为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创作者熟悉历史,充满革命激情,通过红星塑造红军的形象、党的形象,每一句都围绕红星来写,形象鲜明,主题集中;二是追求群众性、民族性的艺术表达,语言亲切、生动、自然、感人,接地气,写作采取民谣体,歌词朗朗上口,旋律简单温馨,易于传唱;三是思想内涵深刻,落笔不是解说那段历史,而是传播思想,字里行间通过红星渗透着党的关怀和教育,也表达了潘冬子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

这首歌是插理想翅膀,用心灵歌唱,借形象飞翔,没有咬文嚼字地讲道理,而是潜移默化地用形象说话。《红星歌》过去唱,现在唱,永远都会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