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纲大地之歌】叶小纲谱写“中国故事” 唐诗意境打造大地之歌

2019-04-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走进叶小纲位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拥挤的办公室,见他身影忙碌,各种事务.电话不时包围着他.这位大家熟知的作曲家,多年来在音乐会音乐.舞台音乐.影视音乐等方面都不断有佳作问世.最近,一场名为<中国故事·大地之歌>的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艾瑞·费舍音乐厅亮相,这是叶小纲与北京演艺集团携手打造的音乐文化品牌"中国故事"的首站演出.问及此次音乐会的缘起以及为何选纽约为首站演出地点,叶小纲坦言,自己是个感性之人,这缘于年轻时代的一个想法.1988年,他第一次在林肯中心留影时,心中闪过一个

走进叶小纲位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拥挤的办公室,见他身影忙碌,各种事务、电话不时包围着他。这位大家熟知的作曲家,多年来在音乐会音乐、舞台音乐、影视音乐等方面都不断有佳作问世。最近,一场名为《中国故事·大地之歌》的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艾瑞·费舍音乐厅亮相,这是叶小纲与北京演艺集团携手打造的音乐文化品牌“中国故事”的首站演出。

问及此次音乐会的缘起以及为何选纽约为首站演出地点,叶小纲坦言,自己是个感性之人,这缘于年轻时代的一个想法。1988年,他第一次在林肯中心留影时,心中闪过一个想法:“总有一天我会来这里开音乐会。”而选择底特律交响乐团作为首站合作乐团,更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末他去美国留学时,每次返校都要经过底特律城,他在空中俯瞰底特律市中心高楼大厦在夕阳下闪烁着辉煌的金色光泽,心中冒出念头——总有一天我会让这个城市的交响乐团演自己的作品。

时光荏苒,世界变化巨大,当年乘坐无数次的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已经不复存在,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已不复辉煌,而他留学的伊斯曼音乐学院所在地罗切斯特市也由于“柯达”与“施乐”公司的过气变得萧条。叶小纲觉得,世界变化再大,城市也许会陷落或毁灭,但人类的精神追求仍在,自己的音乐理想仍在,此次筹划音乐会的机缘巧合,刚好有机会让他践行了年轻时的理想。

叶小纲为此次音乐会取名为“中国故事”,他希望用自己的音乐语言和叙事方式,将自己理解的中国文化传递出去,为此他选取了《最后的乐园》、《喜马拉雅之光》、《大地之歌》3部跨度近30年的各时期代表作品作为音乐会曲目。这3部作品的创作时间差不多相继间隔10年,分别代表了叶小纲在各个阶段对社会、文化思考的人文情怀。

东西方的文化交汇

中学毕业之后下放到农村,每天和村里百姓一起重复简单艰苦的农业劳作,叶小纲体会到中国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挣扎。这段难忘的日子成为《最后的乐园》的素材蓝本。1993年,接受了美国音乐教育影响的叶小纲,在美国创作了中国农村题材的《最后的乐园》。

这部取材中国的作品是叶小纲留学美国时期的最后一首作品,音乐语言和形式有西方古典音乐的结构与严谨,艺术构思完整,用小提琴与乐队演奏的强烈对比,将细微的中国民族特色与交响乐方式结合,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已经演出多次,国际认可度非常高。或许是因为这部作品采用西方音乐结构打造的中国题材更能让西方人理解中国,法国著名芭蕾舞大师罗兰·佩蒂在无数中国音乐作品中,曾选中它编排导演了一个现代芭蕾作品,名为《最后的天堂》。

叶小纲在观看这个舞蹈演出之后,深感罗兰·佩蒂读懂了自己的音乐,罗兰将他音乐中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用最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出来。这次在纽约的演出,由世界著名的美籍华裔小提琴家林昭亮担任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