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与彭的误会】毛泽东为何会给彭德怀扣上“里通外国”罪名?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毛泽东为何会给彭德怀扣上"里通外国"罪名?战略空军,1950年,毛泽东,赫鲁晓夫,庐山会议党史研究,在毛泽东看来,赫鲁晓夫非难人民公社,不迟不早恰好正在庐山会议期间,几乎与彭德怀是同时,虽相隔万里,但遥相呼应,何其默契协调乃尔?庐山会议前32天,彭德怀在地拉那曾同赫鲁晓夫三次晤叙,能不令人深思?庐山会议及党史文献证明,毛泽东对彭德怀有两次大误解,终身未得消释.一次是1935年5月,会理会议上认定彭德怀搞非组织活动.庐山会议上,林彪当面申明他在会理会议前写的信,与彭德怀无关.毛泽东立即说

毛泽东为何会给彭德怀扣上“里通外国”罪名?

战略空军,1950年,毛泽东,赫鲁晓夫,庐山会议党史研究,在毛泽东看来,赫鲁晓夫非难人民公社,不迟不早恰好正在庐山会议期间,几乎与彭德怀是同时,虽相隔万里,但遥相呼应,何其默契协调乃尔?庐山会议前32天,彭德怀在地拉那曾同赫鲁晓夫三次晤叙,能不令人深思?

庐山会议及党史文献证明,毛泽东对彭德怀有两次大误解,终身未得消释。一次是1935年5月,会理会议上认定彭德怀搞非组织活动。庐山会议上,林彪当面申明他在会理会议前写的信,与彭德怀无关。

毛泽东立即说:“是呀!你就不去下面活动!”但仍认定彭德怀同张闻天私下有幕后活动。另一次就是在庐山会议上认定彭德怀的“猖狂进攻”是“从国际取了点经”。本文摘自《彭德怀全传》。

“里通外国”的由来毛泽东在庐山中共八届八中全会8月11日大会上讲:“现在是一个太平世界,形势很好。否则我们为什么在庐山开神仙会?哪个紧张是你们紧张,我们并不紧张,有什么紧张?开会前,我十天走了四个省(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天下太平,四方无事,情况很好,这四个省可以代表全国。”又归结说:“国内国际形势。据我看非常之好。”

庐山会议“神仙会”初期,曾印发了民主党派领导人士、“右派”人物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反映,江西省委党校八十多位县委一级干部对“大跃进”的看法,还有彭德怀提供的广州军区第42军政治部报告“少数营团干部对经济生活降低有抵触情绪”材料等。

毛泽东认为这些仍不过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他在7月10日召集会议小组长讲话,批评党外“右派”否定一切,批评党内有些干部认为“得不偿失”,并准备于15日结束会议。彭德怀7月14日的信,使毛泽东思想发生剧变。

在他看来,党外“右派言论”和党内部分县团级干部的反映,本不屑一顾。但中央政治局内的彭德怀竟同这些人相呼应来“夹攻”,那就非同等闲,必须针锋相对予以回击。正如后来在八届八中全会决议中所写:“来自党内特别是来自党中央内部的进攻,显然比来自党外的进攻更为危险。”

彭德怀在写信之前,7月7日小组会上发言:“人民公社我认为办早了一些,高级社的优越性刚发挥,还没有充分发挥就公社化,而且还没有经过试验,如果试验上一年半年再搞那就好了。”

11天之后,7月18日,赫鲁晓夫在波兰波兹南省,出席一个生产合作社的群众大会时发表演说中提及:“可以理解,把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这是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在这条路上曾碰到不少困难。

在国内战争一结束之后,我们当时开始建立的不是劳动组合,而是公社。曾有人下了大致是这样的论断:既然我们为共产主义奋斗,那就让我们来建立公社。(在俄文词汇中“公社”同“共产主义”的词根相同,只是在词尾上有区别。———编者注)看来,当时许多人还不太明白,什么是共产主义和如何建设共产主义。

公社建立了,虽然当时既不具备物质条件,也不具备政治条件———我是指农民群众的觉悟。结果是大家都想生活得好,而在公共事业上又想少花劳动。正所谓‘尽可能干,按需要拿’。许多这样的公社都没有什么成绩。”包括上述一段讲话的赫鲁晓夫演讲全文,刊载于7月21日苏联《真理报》上。

美国《纽约时报》于22日刊载了其驻华沙记者报道说:“苏联发现,通过公社来走上社会主义化的道路,这种办法是错误的。赫鲁晓夫这番话,可以认为是暗指中国共产党人去年秋天的一些说法而言的。中国共产党人曾说,建立公社是真正的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台湾国民党的中央社也于22日作了报道。这些材料送到庐山,由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于7月28日送呈毛泽东阅。

毛泽东阅后在7月29日批给参加庐山会议的同志:“请同志们研究一下,看苏联垮台的公社和我们的人民公社是不是一个东西;看我们的人民公社究竟会不会垮台;如果要垮的话,有哪些足以使它垮掉的因素;如果不垮的话,又是因为什么。

不合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掉,人为地维持不垮是不可能的。合乎历史要求的东西,一定垮不了,人为地解散也是办不到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道理。请同志们看一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近来攻击人民公社的人就是抬出马克思这一个科学原则当做法宝,祭起来打我们。你们难道不害怕这个法宝吗?”

在毛泽东看来,赫鲁晓夫非难人民公社,不迟不早恰好正在庐山会议期间,几乎与彭德怀是同时,虽相隔万里,但遥相呼应,何其默契协调乃尔?庐山会议前32天,彭德怀在地拉那曾同赫鲁晓夫三次晤叙,能不令人深思?

张闻天于7月21日又在小组会上作3个小时发言,记录稿八千多字,讲成绩只270多字,其中在39个“但”字后讲缺点,13次说“比例失调”,12次说“生产紧张”,108次说“很大损失”。毛泽东斥责这个发言是“漆黑一团的材料”。而且也是中央政治局内又一个参与“夹攻”的候补委员。张闻天于1951~1955年任驻苏联大使,庐山会议前,4月间又同彭德怀乘一架飞机赴华沙参加外长会议,其“里通外国”之嫌,当然在毛泽东看来也不言自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