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僧格林沁的人是谁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2019-04-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名叫张凌云,小名皮绠,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生于当时安徽亳州张老家村(现属涡阳县),父兄都是张乐行族侄张正江(属于张乐行胞兄,黄旗小旗头)部下.张老家村是捻军总头领.黄旗总旗主"大汉盟主"张乐行的家乡,张凌云应该是张乐行本家.杀死僧格林沁的人是谁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二月,僧格林沁攻入皖北捻军腹地,张乐行父子兵败被俘死,僧格林沁随后反复剿洗各捻圩,张皮绠和母亲在老家颠沛流离.一个月后僧格林沁被调走,张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名叫张凌云,小名皮绠,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生于当时安徽亳州张老家村(现属涡阳县),父兄都是张乐行族侄张正江(属于张乐行胞兄,黄旗小旗头)部下。张老家村是捻军总头领、黄旗总旗主“大汉盟主”张乐行的家乡,张凌云应该是张乐行本家。

杀死僧格林沁的人是谁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二月,僧格林沁攻入皖北捻军腹地,张乐行父子兵败被俘死,僧格林沁随后反复剿洗各捻圩,张皮绠和母亲在老家颠沛流离。一个月后僧格林沁被调走,张乐行族侄张宗禹从河南杀回老家,史书记载张敏行之子张五孩(后来的幼沃王张禹爵)在此时投入张宗禹部,成为后期捻军重要将领,当地民间传说,张皮绠母子也是在这时加入,考虑到他们一家和张敏行的关系,张皮绠应该隶属于张五孩部,此时只有14岁。

杀死僧格林沁的人是谁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太平天国失败后捻军、太平军合股,在苏鲁皖水套一带和僧格林沁周旋,并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四月初四大破僧格林沁部,僧格林沁兵败后退守葭密寨,“仓惶不计食水”,结果无法固守,败退至一片柳树林坠马,被张皮绠用攮刀连刺而死。僧格林沁的三眼花翎及伽蓝香串十八颗都被张皮绠缴获。张皮绠时年仅16岁。

杀死僧格林沁的人是谁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捻军失败后张皮绠流落回原籍,清山东巡抚丁宝祯派出大量密探追访他,终于在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在安徽宿州境内搜捕到张皮绠和他的战友单兴邦。有网上传说,张皮绠是喝醉酒吹牛被捕,但我当年寻访捻军事迹时未听说,史书和口碑都说,他是因为随身携带的僧格林沁伽蓝香串被清廷密探看见才被捕的。

张皮绠随后被押赴济南,沿途绝食不死,在济南供述杀死僧格林沁经过“历历如绘”,后在僧格林沁祠堂前被摘心而死。

我当年撰写文言纪传体《天国志》时曾写过张凌云的列传。

张凌云诨名皮绠,安徽蒙城雉河集张老家人,或曰,捻首张乐行族属也。癸开十三年二月,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陷雉河集,乐行被俘死,五月,宋景诗复起于山东,僧格林沁受诏北上伐之,乐行兄张敏行、侄张宗禹乘隙合豫捻陈大喜复取雉河集,十月,僧格林沁复返,宗禹等兵单不能御,弃雉河集,西合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于南阳境,凌云时未弱冠,亦随父兄从行。

甲子十四年六月,天京陷,时诸捻张宗禹、任柱及敏行子张五孩等皆从扶王等在鄂豫皖边,受诏回救天京者也,闻京陷,皆彷徨不知所适,未几,复闻幼主被擒于江西,军心益涣,降者相属,扶王自尽,祜王蓝成春为部众所卖,执送僧格林沁磔之,启王梁成富西退陇南,惟遵王赖文光等不降,合捻众黄旗张宗禹、蓝旗任柱、李允、红旗牛洛红等东走,皮绠亦从之,在宗禹队中。

时捻势虽衰,然皆百战之余,多骡马,善奔走,以赖文光为谋主,捻首多虚受天国职衔,而各旗仍受大小旗主节制,一如两淮故事,以宗禹最强,而任柱最称悍勇。

以势寡无根基,故虽善战,殊不肯轻用其锋,辄以奔走盘桓疲敌,而后乘隙败之,号曰打圈。僧格林沁屡胜而骄,视捻如无物,悉众逐之,不舍昼夜,以为贼恒畏我也,三旬之间,回旋奔逐,不下三、四千里,清廷及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屡劝诫之,不听。

捻侦知僧军已疲,益狂奔,或分东西走,辄遣人诈降以骄之,僧格林沁志气益盛,驱迫麾下兼程逐之,不肯就舍屯营,疲极不得已,恒解鞍小憩道左,饮烈酒数觥,复上马驱驰。 乙丑年四月廿四日,捻设伏于山东曹州高楼寨,诱僧军入槀,以步骑数万层层裹之,僧军大败,退入葭密废寨死守,仓皇未计食水,势难持久,入更,弃寨逾壕,谋溃围走,捻伏重兵于柳林邀之,僧格林沁至,四起喊扑,僧王中伤坠马,凌云适在阵中,抢前以攮刀连刺其咽喉等处毙之,夺其三眼花翎及伽蓝香串十八颗,太平军兴前后近廿载,所杀获清封疆大吏以数十计,获亲王首者惟此一例,且僧格林沁尝破扫北军,获林凤翔、李来芳,陷雉河集,屠戮张乐行以下捻众妇孺以万计,一旦授首,天国遗臣及蒙亳捻众无不吐气,凌云以童稚戕巨寇,功不可没也。

戊辰岁,捻军覆,凌云仅免,孑身潜还乡里雉河集为农,时已为涡阳县治也。清吏恐发、捻余烬为患,四乡访拿购捕不辍。

辛未岁,山东巡抚丁宝祯侦得凌云所在,遣吏掩捕,获凌云及捻党单兴邦,搜获伽蓝香串,知为僧王遗物,遂械凌云,槛车送于济南。凌云于路绝食不死,至济南省衙,坦承不讳,供词历历如绘,讯毕,磔于市,摘心致祭于济南僧亲王专祠。

赞曰: 张凌云以童子戮名王,至殉难年且未满二十,而葭密鏖兵,柳林霜刃,上酬林、李死国之忠魄,下报张氏横难之冤魂,虽垄亩难终,绝食未死,其首其心,于寇仇庙堂飨盘上,宁不释然而笑曰:“嗟,来食,我生有憾,死无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