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什么典故?

2019-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善财童子最初受文殊示教,往胜乐国妙峰山,先是参德云比丘(又称功德云比丘.吉祥云比丘),请教如何学菩萨行,及如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德云比丘乃为其解说"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什么典故?然后善财至海门国,参诣海云比丘,海云为其解说"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如此一路行去,到第九参,善财童子至伊沙那聚落,参诣胜热婆罗门(又称方便命婆罗门).在印度,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婆罗门阶级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

善财童子最初受文殊示教,往胜乐国妙峰山,先是参德云比丘(又称功德云比丘、吉祥云比丘),请教如何学菩萨行,及如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德云比丘乃为其解说“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什么典故?

然后善财至海门国,参诣海云比丘,海云为其解说“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

如此一路行去,到第九参,善财童子至伊沙那聚落,参诣胜热婆罗门(又称方便命婆罗门)。在印度,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婆罗门阶级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社会地位是最高的。婆罗门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是最高种姓。

胜热只是一个婆罗门,不是比丘,更不是菩萨。这个胜热平素修诸苦行,追求一切智慧的东西。善财得到他的教诲,于登刀山、投火聚时,证得菩萨善住三昧及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也就是说在这里出的神通。

以后善财童子一路听诸位解说而行。到第四十三参时,很奇怪也很有趣,善财至迦毗罗城,参诣遍友童子师(又称遍友童子),遍友童子居然什么也没说,就说可以参见善知众艺童子。然后一切照旧,第四十四参,善知众艺童子为其解说“四十二字母法门”。

到第五十一参时,善财童子行至海岸国大庄严园中,于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前参诣弥勒菩萨,弥勒为其解说种种法要,复开楼阁门,命善财入内。此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善财于此闻不可思议微妙法音,即得无量诸总持门,住菩萨不可思议自在解脱。在这里善财童子可以说已经接近功德圆满了,只是具体施行还不够,于是弥勒菩萨复令其参文殊师利菩萨。

第五十二参,善财结束参学的云水生活,再度受到文殊菩萨的摩顶教化,参访生活已经功德圆满,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依止普贤菩萨的大实践大修行,体现佛法的真谛。

最后的第五十三参,善财童子见到普贤菩萨的瑞相与光明遍照法界与虚空,灭却一切众生的苦难,使他长养菩萨的善根,得十种智波罗蜜。善财童子获得普贤菩萨的摩顶赞叹,并在观察普贤菩萨的清净法身中,自觉已经和菩萨融为一体,一同在十方一切世界中教化众生。善财童子终于完全证得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不久将与诸佛平等,得到一切不可思议的解脱自在。

那么我们想知道,这个不久是多长时间,善财童子解脱自在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开玩笑啦,善财童子解脱自在的时间肯定在我们之后不知道多少年啦。佛经中关于时间,都是很漫长的,《华严经》也不例外。

历代以来,有关善财童子求道历程的偈赞与图画很多,如北宋杨杰的《大方广华严入法界品赞》、忠师的《五相知识颂》、惟白的《文殊指南图赞》等,都是佛教文学常用的题材。在寺院中,观世音菩萨像的左侧,有时也设置善财童子像,就是取材于他历访名师的过程中参谒菩萨而接受教化一事。因此,自古以来,善财童子即为佛子求法的典范,这个童子来历可不一般啊!

《西游记》中引用这个典故,却扭转为“童子拜观音,五十三参,参参见佛”,无非是为主题服务,即围绕师徒取经之事做文章。参拜观世音要五十三参,还会参参见佛,如来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