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四大菩萨 大乘佛教看似简单 为何修起来却如此难?

2019-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昌乐法师讲解<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二课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大乘佛教的特质,它的奥妙不在于法义,如果你理解大乘佛教是深奥的.是玄妙的,你一定理解错了大乘佛教的定位.大乘佛教的定位.奥妙不在于法义,它的法义反而相对于早期的部派佛教,应该来说它是浅表化.解释得通行化,让大家易于可行.容易理解,关键它不在于深奥,但在于难行.大乘佛教四大菩萨 大乘佛教看似简单 为何修起来却如此难?教化一个人,很难很难很难.为什么说三个难?大家有没有念过<弥陀经>?<弥陀经>最后,佛说:度众生有五难,

昌乐法师讲解《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二课

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大乘佛教的特质,它的奥妙不在于法义,如果你理解大乘佛教是深奥的、是玄妙的,你一定理解错了大乘佛教的定位。大乘佛教的定位、奥妙不在于法义,它的法义反而相对于早期的部派佛教,应该来说它是浅表化、解释得通行化,让大家易于可行、容易理解,关键它不在于深奥,但在于难行。

大乘佛教四大菩萨 大乘佛教看似简单 为何修起来却如此难?

教化一个人,很难很难很难。为什么说三个难?大家有没有念过《弥陀经》?《弥陀经》最后,佛说:度众生有五难,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说此难行之法,是为甚难。

难是什么?难是难在建立信任难,自己是学佛的,建立一个佛化家庭,还不如去教化隔壁邻居老王,他更容易听你的。因为家庭生活当中的成见非常深,你要化解这个成见,建立信任,形成无障碍的沟通,很难。因为他的心已经静止了,他不会接受无常的流动。

大乘佛教四大菩萨 大乘佛教看似简单 为何修起来却如此难?

所以它的难行不是在法义的难懂,还有大乘佛教的关键,不是在修法,是在弘法。大乘佛法是让初学者认识了解到法门可行殊胜,然后帮助你建立信心。但是帮助你建立信心的这套原则,你信心建立之后,它的使命就告一段落,而你如果要修行的话,按照建立信心的原则去修行,是行不通的。

大乘佛教四大菩萨 大乘佛教看似简单 为何修起来却如此难?

所以很多人在学佛过程当中说,佛法好是好的,就是做不到。做不到,我的体会是,不是叫你做的,叫你做的是观法,是行法,早期佛教的《阿含经》才会直接教你怎么做。如果你按照大乘经典里面所说的去修,没法修,但是如果你按照这个原则去弘法,很有效果。

所以如果你在学大乘佛法的时候,你把它应用到弘法过程当中,你应该是势如破竹,每个人都欢喜,能够跟你信受奉行。但如果你自修,自修应该另辟蹊径,不能把弘的法当成修的法。如果把弘的法当成修的法,就是把对别人的原则对了自己。

对别人应该是圆,对自己应该是方,孔方兄是外圆内方。所以如果对自己圆融,对别人方,那你怎么修?很多人是这样讲的,酒肉穿肠过,反正我佛祖心中留,这就是典型的把弘的法、把劝导人修的法,当成自己修的法。劝导人修的法应该怎么样?你吃点肉不要紧,但是你佛祖要心中留,不要忘记拜佛,这是很好的。但你劝自己说,没关系,我酒肉穿肠过,我佛祖心中留,这就有问题了。

这是个很大问题。但如果有一个人他还不能吃素的时候,你劝他,没关系,你这个时候吃点肉,佛仍然在心中可以的,我们吃三净肉是可以的,这个方法是通的。他也高兴,你也高兴,如果说没关系,我佛祖心中留的话,一切都可以方便的话,你就变成随便了。

所以,对自己修行,《法华经》当中一再叫正直舍方便,一定要把这个方便放下,你才能得道,这个极其重要。这是我们弘扬大乘佛教的人群当中的困境之困境,把弘的法当成修的法。

智者大师为什么伟大?他以《法华经》为高峰,整合了当时以至于中国佛教所有的佛教理念,把它整合在天台的体系当中,使得错乱无秩的、杂乱不堪的教义变得体系化、阶梯化,让人们可学,容易得到很好的进步,这是功绩。

就如同不会烧菜的人,我让你到厨房去,怎么办呢?你也不知道怎么办。不会烧菜的人到了菜场,应该买什么菜、怎么搭配他不知道。没关系,智者大师来了以后,你要烧菜给你个食谱,攻略一下,你要什么菜搭配什么菜,你一下子变成大厨。智者大师就是让去菜场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人给你食谱,它能够告诉你什么菜是什么特性,然后什么菜怎么烧,然后你一下变成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