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巨头刘国钧】大成纺织染创办人刘国钧的三个“一点点”

2019-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银行家陈光甫曾对人说,他生平最佩服的实业家有张謇.范旭东.卢作孚.刘国钧.这四个人中,相比之下,后人对刘国钧了解最少,他的女婿.香港大亨查济民,我们也许还熟悉一些.1937年前,社会学家吴景超到无锡.上海.常州等地参观了30多个企业,和许多企业家就中国的工业化问题做了多次讨论后,写了一篇长文<中国工业化问题的检讨>,文中一再赞许常州的大成纺织染公司,这家企业就是刘国钧一手创办.发展起来的.[纺织巨头刘国钧]大成纺织染创办人刘国钧的三个"一点点"1930年,大成名义上集股50

银行家陈光甫曾对人说,他生平最佩服的实业家有张謇、范旭东、卢作孚、刘国钧。这四个人中,相比之下,后人对刘国钧了解最少,他的女婿、香港大亨查济民,我们也许还熟悉一些。

1937年前,社会学家吴景超到无锡、上海、常州等地参观了30多个企业,和许多企业家就中国的工业化问题做了多次讨论后,写了一篇长文《中国工业化问题的检讨》,文中一再赞许常州的大成纺织染公司,这家企业就是刘国钧一手创办、发展起来的。

【纺织巨头刘国钧】大成纺织染创办人刘国钧的三个“一点点”

1930年,大成名义上集股50万元,实际上只是勉强筹集了40万元,他个人占半数以上。此时,离他最初投身实业已有多年,在写给吴景超的信中,他说,早在1914年,他就和朋友在常州合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创下全国单纯单纱织布厂的新纪录。

【纺织巨头刘国钧】大成纺织染创办人刘国钧的三个“一点点”

他说他只读过一年私塾,没进过学堂,办这样的机械织布新工业,学识不足,但他想外国人也不是生而知之,制造机器、无中生有的很多,我们既然买下这些进口的现成布机,只要认真摸索,就可以织出布来。

当时中国有织布机械知识的人很少,他们买的旧机器,无人负责安装,因为没有技术人员,一切都要自己动手。从1914年2月开始排机,到6月还没有成效,他常常在半夜想到一件事,即披衣而起,或乘半夜的车往上海求教。

又费了四五个月时间,还是毫无眉目。他们从外面请来技术人员,连换了三次,终没见效。在万分困苦中,他换上工人的服装,设法进入英国人办的上海怡和纱厂,学习了两天,并物色到一个技术人员,返回常州研究,最后解决了问题。

大成的起步也是艰难的,流动资金匮乏,检修和增添设备就耗费了13万多元,有些董事有意见,刘国钧在一次董事会上说:“各位如果对公司前途担心,可将股款改作存款,国钧有信心于一年到两年之后还本。”

大成要发展,就要添置纺织印染设备,在日本参观时,他以3000元买下一部旧的八色印花车,新的需要五六万元。然而安装调试一直不顺利,先后三个技术员都撒手走了,他自己动手,并请来两个上海的熟练印花车工人。厂里有人嘲弄说:“总经理当儿戏,请来一元头和四角头,想搞好印花车,真是奇谈。”因为两个工人的工资分别是每天一元和四角。几个月后,印花车实验成功,投入生产。

从1930年到1937年,在国内纺织厂纷纷倒闭、市面不景气的大环境里,大成却从一到四,从常州发展到上海、武汉,纱锭从10000枚到78863枚,织机从260台发展到2707台, 拥有日产5000匹布的全套漂染设备,资本从40万到400万元,8年里翻了10番。

大成资本的扩张不是靠招添新股,而是企业生产本身创造出来的。吴景超搜集了大成历年的报告书,了解到大成1930年以来年有盈余,这些盈余大部分都用于增资。1935年除了盈余,另外还提了折旧28万元,到这一年折旧准备就存有73万元。他给大成的评价是:管理得法、基础稳固。经济学家马寅初则称之为“罕见的奇迹”。

大成办有业余夜校,隔天上课,职员、艺徒、练习生、女工都要参加,学习生产管理、文化、技术知识,几年之内培养了不少自己的技工。大成工人的工资比同行要高一些,福利要好一些,年奖要多一些,高级职员每年春节时还有一份“暗贴”。

公司每月举行三次管理会议,就前十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安排后十天的工作。刘国钧提出有名的三个“一点点”口号:“货色要比别人好一点点,成本要比别人轻一点点,价钱要比别人高一点点。”他将这个口号烧成蓝底白字的搪瓷标牌,悬挂在车间、走廊、餐厅、写字间等处,在他的倡导下,三个“一点点”在大成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