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德国 德意志帝国(德国汉斯·乌尔里希·韦勒著书籍)

2018-0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韦勒的<德意志帝国>是德国批判史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认为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只是通过军事性的"上层革命"建矗起来的国家.通过全面的剖析,作者指出德意志帝国虽然在经济领域实现了现代化,而社会和政治领域却只是部分地具有现代性,政治上仍足一个贵族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这种不协调给其发展带来诸多矛盾.统一后的德国在政治上仍然保持着前工业社会权力精英的独裁统治的社会特征,传统的权力精英们为了保持自己的特权和利益,竭力维持各种反民主.反半等和反现代的价值体系.

韦勒的《德意志帝国》是德国批判史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认为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只是通过军事性的“上层革命”建矗起来的国家。通过全面的剖析,作者指出德意志帝国虽然在经济领域实现了现代化,而社会和政治领域却只是部分地具有现代性,政治上仍足一个贵族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

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这种不协调给其发展带来诸多矛盾。统一后的德国在政治上仍然保持着前工业社会权力精英的独裁统治的社会特征,传统的权力精英们为了保持自己的特权和利益,竭力维持各种反民主、反半等和反现代的价值体系、教育制度、官僚制度、政党制度和思想意识。

正是传统权力精英的这种政策使德国在发展进程中背上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魏玛共和国的失败和纳粹统治这些对德意志民族是灾难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

德意志帝国作者简介编辑

汉斯-乌尔里希·韦勒,1931年生,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也是把社会学方法用于历史研究的德国“比勒费尔德学派”的奠基者之一。曾在科降大学、波恩人学和美国俄亥俄大学学习。1968年以后,先后在科隆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比勒费尔德大学任教,是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美国历史学会的荣誉会员。

他专长于对德意志帝国史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已经出版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著作10多部。

德意志帝国图书目录编辑

《帝国史译丛》总序 译者前言 前言 第一章 1871年的形势: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国家的建立 一、农业革命与乡村贵族领导阶层 二、工业革命和城市资产阶级 三、国内政治:反动、自由主义和宪法冲突 四、争霸战争与“上层革命” 第二章 向工业国家迈进 一、1873~1895年,高度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工业增长的紊乱和结构性农业危机 二、1895~1914年,工业的高度繁荣和受补贴的农业: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和干预型国家的崛起 第三章 统治体制和政治 一、政治体制 (一)立宪君主制或假立宪的半专制主义? (二)到1890年为止的波拿巴式独裁统治 (三)1890年之后的持续性国家危机:没有协调的独裁性多头统治 (四)官僚制度:统治要素和组织类型 二、中心问题:捍卫现状反对政治动员 (一)软弱无力的政党 (二)利益协会进入国家政治生活:反民主的多元主义及其反对者 (三)“否定性整合”的统治伎俩:“帝国的敌人”反对“帝国的朋友” (四)“国家维护者和生产者阶层结成卡特尔”的集结政策(1876~1918年) 三、整合谋略和对民主的结构性敌视 (一)国家思想和特别立法 (二)民族主义和敌人的固定化 (三)反犹主义和对少数派的政策 (四)宗教作为一种合法性意识形态 (五)独裁性社会的母体:社会化过程及其控制 (六)冲突处理 (七)以确保忠诚为目的的补偿性支付 四、税收和财政政策 (一)统治制度的资金筹措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 (三)分配不均的强化 五、军备政策 (一)军队 (二)军国主义 (三)海军 六、帝国主义 (一)不均衡的增长和政治统治的合法化:社会帝国主义 (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是国内政策 (三)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泛日耳曼主义的帝国主义思想 七、对外政策 (一)国际体系中的德国对外政策 (二)“国内政策优先”之下的对外政策 八、第一次世界大战:向前逃跑 (一)攻击性的防御政策 (二)战争经费筹集和战争经济 (三)战争目标和阶级社会 (四)最后一次“上层革命” (五)德国革命:社会民主还是保守性的共和? 第四章 结语 附录 一、缩写 二、注释 三、文献目录 四、人名索引[1]